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西南部的大河镇和骆家坝乡境。东南部与镇巴县的巴山林场接壤,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相望,西部与南郑县的碑坝林场邻接,西北部与城固县的大盘林场毗邻,北部与骆家坝乡相接,东北部与左溪乡相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33′33″~32°46′31″,东经107°15′24″~107°33′06″之间。东西长27.8千米,南北宽23.9千米,总面积34192公顷。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中文名称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大河镇和骆家坝镇境内
气    候
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级    别
国家级
区域面积
34192公顷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对象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管理单位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
2011年4月
批准文号
国办发〔2011〕16号

目录

2002年8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原名为“陕西龙池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西南部的大河镇和骆家坝乡境(主要位于大河镇境内)。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貌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巴山山脉西段,米仓山中段,境内以米仓山主脊形成地貌骨架,保护区横跨米仓山南北坡(光头山一走马岭一上黑山一巴山林一三官堂梁一盖仙寺一线以北为米仓山北坡,以南为米仓山南坡),米仓山陕西段的主峰位于保护区内西北部(海拔2534米)。保护区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山体高峻,中间沟谷深切。巴水河发源于保护区西北部,自北而南流出保护区,形成了明显的沟谷流水地貌。

气候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3.8~15.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6℃,极端最高气温为39.7℃,而保护区所在龙池、河西、大河、楼房4个地点的年平均气温为10.4~35.7℃;全县年降雨量573.2~1311.3毫米,保护区内的年降雨量为1545毫米,明显高于全县平均值和浅山、丘陵及平坝区,其中河西最大,达1600毫米,楼房最小,也有1460毫米。

区域范围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南部以县界与镇巴县的巴山林场接壤,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相望,西部以县界与南郑县的碑坝林场邻接,西北部以县界与城固县的大盘林场毗邻,北部与骆家坝乡相接,东北部以乡界与左溪乡相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33′33″~32°46′31″,东经107°15′24″~107°33′06″之间。东西长27.8千米,南北宽23.9千米,总面积3419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5825公顷,缓冲区面积7196公顷,实验区面积11171公顷。

保护目标

综述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植物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植被划分为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截至2013年,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34科554属1300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46属124种;裸子植物5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129科543属1200余种。植物科占全国植物科的55.24%,属占全国植物属的29.86%,中国特有属和东亚特有属97个,占总叔叔属数19.28%。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巴山榧树、秦岭冷杉、金荞麦、水青树、连香树、野大豆、光叶黄皮树、水曲柳、香果树等9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延龄草、青钱柳等10种。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与独特性,分布有中国特有属和东亚特有属95个,其中19个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或寡种属。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

截至2013年,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鱼类1目2科7属8种,两栖类2目5科7属19种、爬行类3目5科15属19种、鸟类13目37科81属125种占、哺乳类7目23科47属66种,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豹、林麝、羚牛、金雕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熊、鬣羚、斑羚、猕猴、藏酋猴、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大鲵等2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画眉等21种;列入“三有”名录的物种有11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的动物有25种;属于中国特有的动物有36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动物有23种。保护区的猕猴共有11群400余只,约占陕西省猕猴种群总量的一半左右,为陕西省猕猴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管理内容

2016年7月,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立大小宣传牌50余面、宣传标语600条、散发保护宣传单2000余份、印制宣传画册、保护手册、出动宣传车以及入户宣传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巩固动植物资源保护成果。

2016年,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3000亩。共设计5个小班,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大河镇窝坝村境内。作业内容包含割灌补植34亩,人促天然更新294亩,抚育复壮10亩。

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

2013年8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周边村民和护林员进行调查访问,收集的数据包括有无发现藏酋猴,若有分布,则记录其分布点、数量等情况,并在1:25000的地形图上划出藏酋猴的大致分布区域,作为开展此次野外调查工作的本底图。

旅游信息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有:飙水洞、石林园、佛头山、水围城、光头山、漏明崖、巴水河等。

旅游景区开发:龙池自然保护区、河西景区、大河景区。

红色旅游线开发:私渡鸡公田遗址——骆家坝红二十九军遗址马儿岩——红四方面军钟家沟会议遗址;米仓山至四川通江“红色交通线”;养生休闲旅游开发、米仓山探险游、米仓山自驾游、米仓山养生游、茶园风光游、骆家坝古镇游、峡河探险游。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米仓山旅游景点开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私渡石墓、骆家坝古镇休闲度假、骆家坝古悬棺、骆家坝红色文化遗址、骆家坝唐代大兴寺、骆家坝米仓古道、四方碑、牧马河上游自然风光、峡口古镇、峡口观光茶园、左溪峡河风光、米仓古道、左溪阴湿河、麻柳驿道、大河石林、石马山、曲江洞、曲江洞电站,龙泉飞瀑、巴水河水上漂流、三国文化发掘、米仓山植物园、米仓山动物园、米仓山红叶文化开发、米仓山民居开发、巴水河梯级四级电站观光项目开发、茶园村四方石电站开发。

生态价值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类型多样,生物物种丰富,分布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9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岩溶地貌和沟谷流水地貌比较发育,生境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保护区森林植被茂密,森林生态系统典型而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及特有物种多,风光秀美,气候凉爽宜人,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休闲观光和经济价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常静    下一篇 杨浩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