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建于公元八世纪,位于吐含山的山坡上,石窟庵内有一尊纪念佛像,该佛像以普密斯帕莎穆德拉姿势面朝着大海。佛像周围有各种神仙、菩萨和信徒的雕像,这些雕像惟妙惟肖,工艺细腻,采用了深浅浮雕的方式,堪称远东地区佛教艺术杰作。佛国寺(建于公元774年)和石窟庵一起构成了一处具有重大意义的宗教建筑群。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庆尚北道东南吐含山,距离庆州城约10公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庆州石窟庵和佛国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
庆州石窟庵与佛国寺
外文名
Seokguram Grotto and Temple
所属洲
亚洲
所属国
韩国
地    点
庆尚道东南,庆州城附近
列入名录年份
1995年

目录

韩文:석굴암과불국사

英文:Seokguram Grotto and Bulguksa Temple

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和佛国寺(5)

类别: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庆州作为新罗时代韩国的都城,此时佛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主要以佛国寺与石窟庵最为经典。

意义:向世人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事件:

535年建造佛国寺。

751年建造石窟庵,重建佛国寺。

1593年大部分建筑受到破坏。

石窟庵和佛国寺石窟庵和佛国寺


简介

所属地区:韩国庆州石窟庵和佛国寺

佛国寺现存的木造建筑物基本都是朝鲜王朝后期的建筑物及1973年按朝鲜时代复原而重建的。

佛国寺是庆州地区最大最富丽堂皇的佛教寺庙,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被韩国政府定为第一号历史遗迹。但并不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或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寺内的新罗建筑和许多珍贵的佛教国宝而闻名于世。

建于公元751年的石窿庵,据说是当时宰相金大城为追悼他的父母而建的。

佛国寺始建于公元 530,公元751年由金大城扩建,774年竣工。据说,当时规模十分宏大,但是80%以上的原有建筑于1592年被日本入侵者烧毁,只有石造建筑得以保全,现存的寺院规模只有当初的1/10左右。寺院大门上挂着写着"吐含山佛国寺"的匾额。进入大门后是一座双层石坛。石坛两面各筑有两座石桥,一面是青云桥和白云桥通往紫霞门,另一面是莲花桥和七宝桥通往极乐殿。沿着花岗岩石阶向上便可到达大雄殿。大雄殿门前西侧是高8.2米的释迦塔,风格古朴;东侧是高10.4米的多宝塔,装饰华丽,这两座塔是新罗时期宝塔中最精美的作品。

多宝塔

다보탑是佛国寺内的国宝级文物是新罗石造美术的代表作品。

石窟庵原为佛国寺的附属部分,于751年与佛国寺同时建造,位于佛国寺后吐叶含山的巅上。

这是一座在自然巨石凿成的石窟内速成的佛寺,分为前室和后室两部分,前室为方形厅堂象征地,堂内壁上雕有8位守护神和金刚力士。后室为圆形主殿象征天国,中央供奉着韩国雕刻最精美的释迦牟尼像,石像高3.48米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拱形大殿门口两侧雕刻着4大护世天主,周围石壁是11面观并像和佛陀10位弟子像浮雕,石壁上部、穹顶下面的一些壁龛内安放着观音像。穹顶有浮雕装饰。释迦牟尼佛像四周共有39位菩萨、10位弟子以及提婆和天王等、象征着佛祖居住的净土。

两室中间由一条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有四大大王像。

石窟庵和佛国寺的建筑与雕刻充分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韩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评价

佛国寺建造的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其华丽宏伟表现出一种平衡和谐之美,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而石窟庵雕凿手法之奇特,被誉为新罗王朝在宗教、理论、科学及造型艺术全盛时期的空前之作。它的营造计划将建筑、水利、几何学、物理学、宗教和艺术融为一体,其规模、精巧的雕刻以及空间布局为世人所称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国外交    下一篇 海印寺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