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目录
由中科院牵头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7年8月17日启动。这是我国第二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考。
此次科考将持续五到十年,色林错江湖源是首个考察区域。未来一个多月内,中科院将组织科研人员100余人,从冰川与环境变化、湖泊与水文气象、生物与生态变化、古生态和古环境等4个方面,对长江源头区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区域进行观测研究。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近年来,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需要通过综合科学考察提出应对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如果说第一次综合科考是一场‘大发现科考’,那么这次科考则重在观察变化”。
此次江湖源综合科考协调组组长、中科院研究员徐柏青表示,近年来,高原变暖变湿成为趋势。此次科考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观测暖湿化对高原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评估其利弊,提出合理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此外,考察还将为在色林错地区建立国家公园和西藏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科学基础数据和建议。
徐柏青说,大数据时代的此次考察将使用无人机、无人船和卫星等新技术手段采集数据。自动观测设备的介入,将保证数据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长期性。
据了解,除了江湖源,此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还确定了河湖源、中巴走廊、南亚通道等重点考察区域。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7年8月19日在拉萨启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希望参加考察研究的全体科研专家、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宣布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她指出,参加科考的单位和队员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战略,系统开展科学考察,注重综合交叉研究,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努力取得重大科研突破,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
值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之际,我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习近平
2017年8月19日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首次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涵盖地质构造、古生物、地球物理、气候与动植物研究等50多个专业,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诸多空白。
“对青藏高原腹地‘无人区’可可西里的综合科学考察,标志着我国科学界完成了覆盖整个青藏高原的大规模、系统考察”。参加近日在西宁举行的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学术交流会的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说,“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为人类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
科学界认为,青藏高原隆起是晚新生代地球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对它的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打开地球动力学的一把“金钥匙”。它对大气环流、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环境演变,生物区系形成等问题都是地学、生物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围绕着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这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972年,中国科学院制定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总体、长远规划。在以后的20年时间里,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组织形式,有近70家科研单位的400多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了这项研究。参与合作研究的还有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科学家。整个考察活动分为3个阶段,首先在西藏全境,而后在横断山区,最后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它包括了1990年8月结束的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孙鸿烈说,考察青藏高原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重大成果有:证明了青藏高原是冈瓦纲古陆分阶段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而成。它的北部形成约2亿年前后,而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地质历史只有4千多万年。整个高原从第三纪开始大幅度抬升,直至现在这种抬升仍在继续。基本上摸清了构成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冰川、冻土和动植物等的分布及其特点,以及生物区系的形成、演化规律等。对横断山区和西藏人类活动区域作了大量经济地理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西藏“一江两河”的开发制定了总体规划。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