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称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 气 候
- 北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
- 级 别
- 国家级
- 区域面积
- 1.9万公顷
- 保护对象
- 红树林、黑脸琵鹭等
目录
1990年,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00 多公顷。
1992年,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省级保护区管理站在廉江高桥成立。
1995年,湛江市政府申请将保护区面积扩大,并申请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997年,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 11 月 7 日更名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起,中荷两国政府通过中荷合作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IMMCP项目)对该保护区及其海岸带自然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IMMCP项目协助保护区恢复和保护红树林湿地以及相关沿海自然资源,项目涉及许多内容,重点是红树林的恢复、保护、教育和共管等方面。
2002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被拉姆萨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5年,保护区局长( 1 人)和副局长( 2 人)正式任命到位,保护区员工聘任全面展开。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跨湛江市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沿雷州半岛1500公里海岸线带状间断性分布,地理坐标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
红树林沼泽起源于天然海岸沼泽湿地。河流有鉴江、九洲河和南渡河。各条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淡水和陆地上流失的营养物质及泥沙流入大海,河流淡水与潮汐咸水交汇处的水质盐度呈梯度变化,大致在 1%~3% 之间,咸淡程度主要受潮汐周期性变化及降雨季节影响,河口湾处的不同盐度海滩为耐盐能力不同的红树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立地。雷州半岛东、西两岸的潮汐类型不同,东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西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日潮。
湛江保护区所在的雷州半岛地势比较平坦,海岸线弯曲复杂,近海岛屿众多,除半岛南端海岸较崎岖外,东西两面及邻近海岛的海岸均为坡度很小的海滩。
红树林沼泽的土壤多为浅海沉积、潮汐及河流搬运的堆积物在红树林生长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盐渍沼泽土。
湛江保护区位于北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南部为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 23℃,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4℃。年均降水量1534.6mm,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集中在 4~9 月份,也是台风暴雨季节,多有雷暴,台风带来暴雨和海浪冲击海岸,其破坏能量巨大。
分为 72个保护小区,总面积 20278.8公顷 。保护区西北以高桥片(高桥红树林)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44′9″~109°56′10″,北纬 21°9′19″~21°34′15″;
东北以官渡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21′51″~110°38′19″,北纬21°6′29″~21°27′27″;
最东以湖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6′35″~110°30′19″,北纬 20°48′5″~21°7′53″;
东南以和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17′49″~110°27′40″,北纬 20°34′11″~20°43′48″;
西南片以角尾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41′20″~110°12′15″,北纬 20°14′6″~20°52′19″。
保护区有红树林 15 科 25 种, 7000 多公顷。鸟类 194 种。有贝类 3 纲 41 科 76 属 130 种,有鱼类 15 目 60 科 100 属 139 种。
有鸟类达 194种,是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 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的 34 种,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的149 种,中日候鸟条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的 80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1 种,附录Ⅱ的 7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的 4 种。因此,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是国际候鸟主要通道之一。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 149 种,中日候鸟条约 81 种,中澳候鸟条约 36 种,中美候鸟条约 51 种。 2006 年该保护区内发现了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
雷州半岛红树林区有贝类3纲38科76 属110种,有鱼类15目58科100属127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中贝类有28种、鱼类有32种。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中等体型的涉禽,隶属于鹳形目、鹭科、琵鹭属。琶鹭属与众不同的特征是生有一个似琵琶或汤匙状的长嘴,所以它的英文名称是“Spoonbill”。琵鹭属在全世界共有6种,其中有2种在亚洲有分布,即黑脸琵鹭和白琵鹭(P.leucorodia)。前者仅见于亚洲东部,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脚,前额、眼先、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白琵鹭则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不过在亚洲也主要见于东北亚。它的外观与黑脸琵鹭极似,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嘴的先端黄色和没有“黑脸”。
中国绿螂,拉丁学名:GlauconomechinensisGray。特征:壳呈长卵圆形,由壳顶向前的距离约占贝壳全长的三分之一。贝壳前缘圆,后端尖瘦,腹缘平直。表面被有褐绿色壳皮,生长线明显,在腹侧常呈褶皱状。韧带端,褐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具主齿三枚,左壳中央主齿和右壳后主齿较大,端末分叉。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方形,外套窦深达壳的中部。先端翘向背侧。分布:广东省沿海。有淡水注入的潮间带沙泥底。在中国浙江以南沿海和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印度也有分布。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直属广东省林业局管理,正处级公益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研宣教科、保护管理科、可持续利用科4个科室,下辖廉江、遂溪、徐闻、雷州、东海、麻章等6个管理站,人员编制28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2人。保护区还设立湛江红树林森林公安派出所。
保护区资源管理主要是从封滩育林、恢复造林、护林和打击违法毁林,执行《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红树林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十几年来,造林2000逾公顷,将红树林面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800多公顷恢复到7800多公顷,有效地恢复了红树林海岸湿地。2002年保护区先后编制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计划》,并在保护区执行,按照功能分区对保护区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
自 2001 年开始,保护区先后启动三大红树林本底资源调查,分别是红树林植物资源调查、红树林鸟类调查和红树林鱼贝类调查。
保护区建设主要内容有:
①推动保护区加入拉姆萨重要湿地名录。
②开展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划界确权工作,划定保护小区 68 个,保护面积 17000 多公顷。
③制定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为科学建设和管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④建立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及两个管理站。
⑤开展制作和树立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区碑和界桩工作,已在重点地区共树立20 个区碑和350 个界桩。
⑥建立了保护区网站。
⑦截至2012年,保护区共种植了 1000 公顷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无瓣海桑、桐花、白骨壤等。并在高桥区域建立一红树林苗圃,为雷州半岛以及其它南方沿海地区红树林造林提供种苗。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作为中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抗御台风、减缓潮水流速、促淤造陆、保护堤岸、吸收转化污染物、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生态作用。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