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胡中山

胡中山,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1992年4月入党。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2017年5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为甘肃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中文名
胡中山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2年9月
职    业
农民
信    仰
中共党员

目录

在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说起胡中山,可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能人,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更是坚持不懈带领群众“下山入川”脱贫致富的好书记。多年来,他带领黄花滩村乃至整个黄花滩移民区群众建温棚、搞养殖、种蔬菜,成立产业合作社,服务当地农民,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当地群众都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我们有个好书记胡中山。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时,政府发给他的年报酬补助不足1万元,2013年担任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后年报酬也不过2万元,但他在“农民书记”这个报酬回馈远低于工作付出的岗位上已经默默奉献了20多个年头。

胡中山(右一)和妻子(左一)陪孙子玩耍胡中山(右一)和妻子(左一)陪孙子玩耍

上世纪末,原古浪县井泉乡夹山岭村100多户贫困群众在村支书胡中山的带领下艰难地走出了大山,扎根到了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的黄花滩镇黄花滩村。从山上搬下来后,群众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大多数农户生活困难,对增收致富没有信心,更没有思路打算,如何摆脱贫困成为搁置在胡中山心头的一桩大事。2007年,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推进和政府扶持设施农牧业政策的实施,胡中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带领全村群众迈上致富路的难得机遇,于是他果断提出了黄花滩村户户建温棚、家家搞种养的脱贫致富的想法。刚开始,群众对此有顾虑,愁资金来源、怕吃苦赔本,胡中山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工作,有些群众没资金,他就想方设法给协调贷款,有些群众不懂技术,他主动联系技术员现场指导,有些群众害怕没有效益赔钱,他拍着胸脯打保证,一切后果由他负责。就这样,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大家接受并开始发展暖棚种养业。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黄花滩村暖棚种养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收入大幅度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也一下子高涨了,并由此走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增收致富之路。2009年,他又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白天上工地、夜间搞协调,建成集中连片72座173亩蔬菜日光温室,实现了当年扣棚、当年见效的目标。

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黄花滩村由一个基础条件差、发展底子薄的移民村蜕变成了全县产业发展先进村和首富村。如今,走进金色大道沿线的黄花滩村,笔直的水泥路、崭新的砖瓦房、宽阔的文化广场、繁荣的商贸流通,俨然一派美丽和谐的新农村气象。说起这些变化,胡中山体会颇深:“人穷,主要穷在认识上、脑子上、懒惰上,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子,没有一股闯劲儿,光跟着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有时候就要受穷。”胡中山如是说,他认为群众有意见,主要是干部工作做的不到位,对一些推动难度大的工作,要通过拉家常等方法,讲道理、讲政策,动员说服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来自山区的移民群众,种植上习惯于“春种秋收”,中间除了除草再没有其他“讲究”。“下山入川”后,面对现代农业,大多数人不懂经营、不会管理。有的浇水把棚淹了,有的施肥过量把苗烧了,使不少移民群众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把技术培训作为突破口,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招回来训”等多种方式,先后培训群众近4万人次,使80%以上的移民都掌握了实用技术。同时,他还多方联系,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12项,为优化产业添加了新的动力。在发展暖棚养殖过程中,胡中山提出了“借别人资源、建自己暖棚”的发展思路。在建养殖暖棚之初,他和村委会一班人积极想方设法,为黄花滩村桥头组45户村民赊来了砖和大门,硬是建起了84座养殖暖棚,黄花滩村的规模养殖业从此开始起步。

迅速发展的养殖业加快了黄花滩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村700多户人建有暖棚2100多座,户均达到3座,养殖量从开始的每户几十只羊,发展到现在的户均300只以上,一些大户甚至突破了1500只,年收入几十万元,小轿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和时尚家居已经进入黄花滩村寻常百姓家。如今,黄花滩村群众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胡中山也更忙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人走到哪里,办公室就在哪里。作为“农民书记”,他不但“全脱产”,而且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每天开会安排、查看温棚、协调贷款、供应饲料、联系销售等,把精力和心思全部投入到发展脱贫产业上。当地群众都说,有啥困难,找胡书记总有解决的办法。

2016年春季,为了预防蔬菜大棚遭受冻害,他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动员提醒群众提高防护意识,逐棚检查,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黄花滩移民区大棚蔬菜免受了低温冻害,保证了正常收入不减产。事后他说,如果大棚蔬菜冻掉了,干部有责任,冻掉的不是蔬菜,而是民心。

扶贫攻坚是中央和甘肃省委的“一号工程”,“下山入川”是武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9月,古浪县委为贯彻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市委“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在移民区搭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构架,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指导支持胡中山把周边农民专业合作社紧紧“拧”在一起,发起成立集农畜产品产销一体的联合型产业合作社并建立党组织。因胡中山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当之无愧地被推选为产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党委书记。

胡中山有过从穷变富的经历。基于这种经历,他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从动员群众搬迁,到帮助发展产业,一直冲在前、干在先。2013年以来,他先后7次深入新堡、干城、横梁等古浪县南部山区移民乡镇,“以身说法”,向山区群众讲政策、讲产业、讲前景,让群众打消“下山入川”的后顾之忧,迈步走上易地搬迁、脱贫致富新路子。针对移民群众发展的资金难题,他倡导群众先建棚、后挣钱、再还款,让搬迁户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就是这样,产业合作社为移民群众在发展资金上承诺、技术指导上承诺、产品销路上承诺。谁家投畜缺资金,合作社出面担保贷款;谁家的羊该打疫苗了,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谁家的西红柿该出棚了,合作社帮助联系销路……近3年来,胡中山及合作社为移民群众协调各类惠农贷款近1亿元。

胡中山(左二)和同事边走边商量胡中山(左二)和同事边走边商量

     为进一步延伸农畜产品产业链条,他积极协调筹建了古浪森茂牛羊交易市场,培育了50多名能力素质过硬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拉动移民群众发展产业。贫困农户进场畜产品实行免费交易,路途较远贫困户给予交通补助,使贫困农户直接受益。为掌握市场行情,去年他行程6万多公里路,赴外了解市场行情、联系销路。同时,及时发布市场行情,提供屠宰和冷藏服务。交易市场开放以来,先后有宁夏、新疆等地80多家客商入场交易,产品销往新疆、宁夏、内蒙、青海、四川、深圳等地,日均交易牛羊1500多头只,年交易额4亿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全县设施养殖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纵深推进。

火车跑的快,全凭头来带。胡中山担任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以来,在推动移民群众产业发展上敢闯敢拼、全力以赴,通过“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组团发展”方式,先后引进建设了皇花种羊场、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建立“互帮互助共致富、抱团发展谋出路”机制,使移民区合作社在品种采购上统一、在技术培训上统一、在防疫免疫上统一、在产品销售上统一,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产互动、风险共担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产业合作社涵盖种植、养殖等不同领域的8个分社、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移民群众发展养殖暖棚7300多座,发展日光温室370多座,栽植特色林果3400亩。移民群众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2%以上。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胡中山十分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着力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走进黄花滩移民区,效益最好的设施农业大棚大多是“党员示范棚”,长势最旺的经济林一定是“党员示范林”。近3年,移民区累计建成党员示范棚200多座、栽植党员示范林500多亩,为群众树立了典型、作出了榜样。

2015年,胡中山带领产业合作社党委一班人,协同西靖镇在“下山入川”移民区规划了为民新村社区504座日光温室大棚千亩示范基地。在该示范点的建设上,他们按照“财政补助、贷款到户、集约经营、产业增收”思路和“棚内瓜果、棚外枸杞”模式,打破村组界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管理、统一技术指导,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08座,现在种植的西红柿长势良好,农民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定植、当年收益。今年又有396座动工建设。

人物荣誉

2011年被甘肃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劳动模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7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胡中山为甘肃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核燃料    下一篇 2018年10大自由球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