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舟山群岛最南端。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4.78平方公里。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以黑嘴端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和江豚的繁衍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称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浙江宁波象山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级    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域面积
484.78平方公里
类    型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对象
大黄鱼、鸟类等动物及岛礁生态系统
管理单位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
2011年4月
批准文号
国办发〔2011〕16号

目录

1980-198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组织浙江、东海、福建等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学院等对该区的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主要经济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确定了这些经济鱼类的产卵、索饵场、洄游路线,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东海大黄鱼和带鱼保护区,韭山列岛在保护区范围内。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12月,宁波市海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区岛上的土壤、植被、地理、气候、环境质量及其周围海域的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000年,宁波市海洋与水产局、象山县水产局共同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拟建立的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编制了相应的保护区建区论证报告。

2002年6月,象山县人民政府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该区的鸟类、江豚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完善科考报告。

2003年4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省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

2004年4月26日,浙江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管理局在象山县海洋渔业局挂牌成立。

2011年4月,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南韭山岛位于象山火山活动区的东部,火山地层属侏罗纪上统西山头组,发育有流纹斑岩和脉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岩石下部角砾屑多,上部浆屑多。流纹斑岩,出露在岛的西南部乌贼山,面积约0.3平方公里,呈北东长条状分布。东、南、西三面为海,北为西山头组火山岩,斑状结构。第四纪地层极不发育,仅在局部缓坡、浅沟中零星分布,厚度不超过5米。个别小海湾顶部有小面积海相矿、砾石、中粗沙。脉岩相当发育,辉绿斑岩分布在岛的北部,安山玢岩、霏细斑岩等分布普遍。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韭山列岛位于衢州-三门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北侧-大劈开等东北向断裂,以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为主。韭山列岛为丘陵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全无侵蚀性。位于列岛南部的乌贼山,岩体整体性较好,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段。西山头组凝灰岩组成区,由于断裂破碎带和节理构造发育,是不良工程地质区。

韭山列岛陆域地貌属于低丘陵,最高海拔165米,山体坡度一般为20~30°,多呈直线坡和微凸形坡。岸滩地貌岬短湾浅,几乎都是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发育。潮间带地貌有岩滩,砂滩、砾滩和泥滩。

水下地貌有水深在5~12米之间的水下缓坡,是主要地貌类型;水下浅滩位于岛西北侧、西侧和蚊虫山西侧的5m等深浅水区,属于背西南方向强风、强浪来向的岛影区;潮流浅槽位于岛区东北与双山、中竹山、下竹山之间的水域,水深在12~15米之间,水下地形平坦,流速较大,泥沙不易落淤。

气候特点

韭山列岛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季风明显,冬季以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条件好。年平均气温为16.4℃,温度年较差22.0℃,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5.5℃,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

年平均雨量1522毫米,最多1809毫米,最少1277毫米,全年雨日160天。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两个雨季。3-6月为第一个雨季,其中包括春雨和梅雨。9月为第二个雨季。7-8月是相对干季,晴热少雨。10月至第二年2月为相对少雨季节。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岛上风力较大,年平均风速5.4m/s。最大风速40m/s,极大风速57.9m/s,风向东北。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4-8月盛行东南风,9月至第二年3月盛行北风。

全年平均雾日55.7天。2-6月为多雾期,其中4-5月为高峰,7-11月少雾期。8月雾日最少,仅0.6天。年蒸发量为1472毫米,7月份蒸发量最大,为193毫米,12月份最小,为64毫米;空气年相对湿度80%,六月最大,为88%,12月最小,为69%,春季大于秋季、冬季。

该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灾害性气候。大风是最常见的灾害天气。其中由强冷空气引起的强北风,年均30-43次;由热带气流等引起的强南风年均4-21次。海雾对航运危害很大。风暴潮是本岛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以台风暴潮为主。每年6-8月发生灾害性暴潮的年频率达82%,其中7月最多,占全年的43.6%。由于该区地处外海,受台风的影响也较重。

水文信息

宁波市海域的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潮波、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又受长江径流的影响。韭山列岛海域属正规的半日潮流海区,高低潮不等现象不明显,涨落潮历时几乎相等。涨潮流偏北向,落潮流偏南向,呈往复流运动和顺时针方向旋转。表层流速较大,最大流速发生在高潮后2.5小时左右,并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落潮流速稍大,历时稍短;余流夏、冬季都有向北的趋势,流速夏季比冬季大,表层比底层大。夏季流速约15m/s,冬季流速约10m/s。

平均潮差大于354厘米,最大潮差大于608厘米。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表层水温在10.3℃-11.2℃之间。分布趋势以南韭山列岛为中心向东递增,表底层温差较小。夏季表层水温在27.0℃-28.0℃之间,呈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表底层温差较大,在岛的北面有温跃层出现。

本海域冬季平均盐度27.95,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盐度梯度较大。夏季平均盐度为31.83,分布较均匀。而本海域的含沙量冬季最高为0.22kg/㎡,夏季一般在0.03kg/㎡以下,并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梯度较大。单宽净输沙量冬夏相近,在78-81T/(m3.d)之间,泥沙运移方向由南向北。

由于海岛地形复杂多变,潮间带滩涂面积大小不一,岸坡陡缓悬殊,因而岛屿间的波浪特征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是冬季盛行偏北风,风浪以偏北向为主;夏季多偏南风,风浪以偏南向为主。浪高由北向南增大。西和北向波浪相对较小,最大波高小于3米,而偏东和偏南向海域开阔,波浪极易传入和能得以充分发展,最大波高5米左右。冬季最大波高在3米以下,夏季最大波高在4米以上。

土壤状况

南韭山岛上的土壤以中性粗骨土和红壤为主。红壤土层深厚,呈微酸性,盐基饱和度较高,矿质养分较丰富,一般分布在岛的靠风浪影响较大的一面,由于处于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和高蒸发量的气候条件,从而使其土壤的发育中具有大陆丘陵土壤强风化淋溶的富铝化属性。中性粗骨土多数分布在海岛丘陵的陡坡处或山脊部位,因坡陡与水土流失,自然植被多为矮小灌木、茅草等。

根据2004年8月对韭山列岛(主要是对东嘴头、捣臼湾、东湾三个地点)的土壤进行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韭山列岛土壤质量较好,除了重金属铅的含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区域范围

韭山列岛位于舟山群岛最南端,隶属宁波市象山县爵溪街道。保护区总面积为484.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由南韭山小东岩、官船岙、黄礁、上竹山、麒麟头、大青山、将军帽、南耳朵、马补山、蚊虫山小礁、南韭山乌贼山咀西侧连线组成的范围)面积58.8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1%),缓冲区(核心区外3公里的海域范围)面积117.16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2%),实验区面积308.78平方公里,距大陆最近点爵溪街道的长嘴头18.5公里。

韭山列岛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28个,礁48个),其中较大的岛屿除南韭山外,还有积谷山、官船岙、蚊虫山、马补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8个,此9个岛屿亦称“九山”,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岛礁总面积7.3平方公里。

韭山列岛的主岛为南韭山岛,该岛位居列岛中部,大目洋渔场的东侧,地理坐标为29°25′42″N,122°11′48″E,南北长5.26公里,总面积4.0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0.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7公里。官船岙位于列岛西北部,面积0.883平方公里;积谷山位于列岛东南部,面积0.34平方公里,海拔165米,为列岛最高峰。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以黑嘴端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和江豚的繁衍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

植被资源

根据对南韭山岛及其北面的大青山岛和南面的积谷山岛三个岛屿的野外标本采集、现场记录及室内标本鉴定,已知这三个岛屿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种子植物242种(包括变种),隶属于187属,74科。其中木本植物有78属,108种;草本植物109属,134种。

该区域的植被总体质量较低,植被较为单调,类型稀少,仅有3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和10个群系,而以灌丛(或灌草丛)和草丛为主。灌丛(或灌草丛)大多分布于相对避风的沟谷地带,成条状或小片状。草丛是该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

该区域的海岛都是远离大陆的孤悬小岛,四周面海,由于风、水份、地形、土壤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植被层次分化不明显,多出现乔、灌、草同处一层的现象。植被外貌低矮整齐,色泽单纯均衡。

这里的植被类型与大陆植被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明显具有海岛特色。如普陀樟灌丛、滨柃灌丛等是海岛特有的植被类型。天仙果灌丛、野梧桐灌丛、海州常山灌丛等在大陆很少出现,而在这里却是常见的植被类型。山麦冬草丛在这里成片出现,而在大陆却很少见。

从植被现状来看,该区域的植被大多数是几经破坏后恢复起来的。很多地方已无木本植物,而仅见五节芒,生态功能退化。

动物资源

截至2007年7月,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2目34科108种,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34种,过境鸟26种。在这108种鸟类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嘴白鹭、岩鹭、红隼、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和灰脸鵟鹰等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黑脚信天翁、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夜鹭、黑尾鸥、黑嘴鸥、黑枕燕鸥、四声杜鹃、棕背伯劳、虎纹伯劳和红尾伯劳等12种。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韭山列岛共有两栖类1目4科7种,其中中华蟾蜍、泽蛙和黑斑侧褶蛙属于常见种类。韭山列岛的两栖类主要分布在南韭山岛的房屋周围和海边陆上。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爬行动物共有3目8科15种,其中多疣壁虎、北草蜥和石龙子属于常见种类,蠵龟、海龟、玳瑁、棱皮龟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

兽类共有5目5科6种,其中普通伏翼、黄毛鼠和黄胸鼠属于常见种类,江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也是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江豚主要分布于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域中,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属于其繁殖区域,在每年4~9月在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的数量。兽类的其他种类主要分布在南韭山的岛上。

总体上,由于韭山列岛特殊的岛屿地理环境,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缺乏,资源并不丰富。在种类组成和分布上具有浙江沿海岛屿脊椎动物资源和分布的特点。

海洋资源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鉴定到浮游植物84种,其中硅藻门72种、绿藻门1种、甲藻门11种。主要优势种有琼氏圆筛藻、虹彩圆筛藻、中肋骨条藻等。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共有浮游动物66种,其中水母类12种,桡足类12种,幼虫16种,毛颚类、浮游多毛类4种,端足类各3种,枝角类、樱虾类、介形类、被囊类、浮游螺类等各2种,磷虾类、糠虾类、十足类、甲壳类、涟虫类等各1种。主要优势种有背针胸刺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双刺唇角水蚤等。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共调查到底栖生物20种,其中软体类8种,多毛类8种,甲壳类3种,纽虫1种。主要优势种有西格织纹螺、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背蚓虫等。

根据2006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大青山(北面)、积谷山(南面)、南韭山(中间)三条潮间带断面调查,共鉴定出78个种类,其中软体动物39种,甲壳动物18种,藻类13种,多毛类3种,腔肠动物3种,棘皮动物2种。韭山列岛潮间带的相对优势品种为短滨螺、粒结节滨螺、日本笠藤壶、鳞笠藤壶、疣荔枝螺、绿海葵和藻类。

截至2007年7月,韭山海洋生态保护区海域共有海洋生物97个品种:其中鱼类54种,占总数的比例为55.7%,共有12目31科48属;甲壳类有26种,占总数的比例为26.8%,共有2目14科22属;头足类和其它软体动物有12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2.4%,共有5目10科11属;另有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5种,占总数的比例为5.1%。保护区内主要的渔业资源种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曼氏无针乌贼、马鲛鱼、鮸鱼、梅童鱼、黄鲫、凤鲚、黄姑鱼、白姑鱼、叫姑鱼、刺鲳、海鳗、斑鰶、棱鳀、鲻鱼、鲈鱼、舌鳎、石斑鱼、龙头鱼、日本鳀鱼、小公鱼、鰕虎鱼、裮葛鲉、青鳞鱼、日本枪乌贼、虾姑、中国毛虾、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葛氏长臂虾、细螯虾、日本鼓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双斑蟳等。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韭山列岛的江豚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及其附近海域,约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尤其是在南韭山岛之北,官船岙、牛轭山、下竹山、中竹山、上竹山、小青山、大青山等岛周围海域形成江豚较大种群的分布区。

岛礁资源

韭山列岛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28个、礁48个,其中较大的岛屿除南韭山外,还有积谷山、官船岙、蚊虫山、马补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

管理措施

宁波市政府组建了“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管理局为全民事业单位,级别为正科级。人员编制为17人(其中局长、副局长各1人,中层2人,工作人员13人),负责统一管理。

浙江大学、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开展了对韭山列岛的科学考察,全面研究韭山列岛生态系统的现状。同时,还编制了《浙江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宁波市政府出台的《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坚持对核心区和缓冲区实施日常巡查保护,严厉打击偷捕等违法行为。

开发利用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距离象山县丹城镇仅32公里,距大陆最近点爵溪街道所辖之长嘴头18.5公里。紧靠保护区周边有中国渔村、檀头山景区、 金沙湾海滨度假村以及红岩景区、石浦渔港景区等已经开发的景区,可以形成联动效应。

生态价值

韭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水鸟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观察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其中黑嘴端凤头燕鸥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的物种。建立保护区后,水鸟的栖息地将得到有效保护,水鸟种群数量将得到恢复和扩大。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是江豚的重要繁殖场所,保护区的建成,使该区域的环境得到改善,污染得到控制,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从而扩大江豚的种群数量。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是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带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所,建立保护区后,通过对这些主要保护对象进行繁殖生物学及其环境利用研究,了解它们繁殖生物学特点、繁殖地利用规律等,确定影响其繁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措施。

保护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和宣传教育工程的实施,这里将成为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习的良好基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