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
- 中文名
- 资本项目
- 外文名
-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 又 称
- 资本和金融帐户
- 含 义
- 资本的输出与输入
目录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增减项目,所反映的是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变动,换言之,就是一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
在国际收支统计,资本项目亦称资本账户。包括各国间股票、债券、证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国政府、居民或企业在国外的存款。分为长期资本(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像公司股本一样未定偿还期资本)和短期资本(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和1年以下的资本)。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按期限划分为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
长期资本往来,指合同偿还期在一年或一年以上或未定偿还期的资本往来。主要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银行借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付款、延期收款、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中应付客商作价设备款、租赁和对外贷款等。
短期资本往来,指即期付款或合同规定的偿还期为1年以下的资本往来。主要有银行借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收款、延期付款等项。
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与经常项目并列
的两个主要项目之一,用于统计资本国际收支的项目,主要包括资本和储备两项内容。
(1)资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前者是指一国的公司、企业或个人在另一国设立企业,直接进行生产或商业活动。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在单一的外国投资者或投资者集团手中。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中的直接投资既包括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也包括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是在长期债券和公司股票上的投资,如一国公司、企业和个人对另一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公司债券、票据、股票和期权等货币市场工具和金融创新工具的购买。许多国家常把外国一个投资者或投资者集团在有投票权的股份中所占比例达10-25%以上的,作为直接投资。此外,资本项目还包括一些未列入上述两种投资内的其他资本交易活动,如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及存款等。其中信贷的本金部分记入资本项目,而利息则记入经常项目。
(2)储备项目,实际是一国用以平衡国际收支或对本国货币对外汇汇率进行干预的手段。
储备项目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即一国官方持有的作为货币资金使用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如货币、存款、可转让、贴现的证券及其他债权等。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各方以现汇方式投入的资本金,可以存入资本金帐户,资本金帐户支出仅限于有关用途的经常项目的支出及经外汇局批准的资本项目的支出。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主决定借入境内外外汇贷款。境外借款合同签订十五天内,企业持外汇贷款合同副本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并领取逐笔登记的《外债登记证》。
借款单位调入境外借款时,凭《外债登记证》,外汇局核发的“开户通知书”到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贷款专用帐户
外商投资企业下列范围的外汇未经外汇局批准不得结汇:
a、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外汇;
b、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双方以现汇投入的资本金;
c、境外借款及发行外币债券、股票取得的外汇;
d、其它资本项目的外汇收入。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下的下列用汇,持所列有效凭证向外汇局申请,凭外汇局核准件到开户银行办理支付或到外汇指定银行兑付。
a、偿还外债本金,持《外债登记证》、借款合同及债权机构还本通知单;
b、对外担保履约用汇,持担保合同、外汇局核发的《对外担保登记证》及境外机构支付通知;
c、境外投资资金的汇出,持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投资合同;
d、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经批准需以外汇投入的注册资金,持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合同;
资本项目的外汇收入包括:
(1)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收入;
(2)境内机构境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
(3)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股票取得的收入;
(4)境内机构向境外出售房地产及其他资产的收入;
(5)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资本项目下外汇收入。
境内机构资本项目的外汇支出包括:
(1)偿还外债本金;
(2)对外担保履约用汇;
(3)境外投资;
(4)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的增加、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
(5)外商投资企业依法清算后的资金汇出;
(6)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所得利润在境内增资或者再投资;
(7)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在境内增投资;
(8)本国居民的资产向境外转移;
(9)向境外贷款。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也就是要消除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各项目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资本项目自由化具有以下特点:
1、居民既可以通过经常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也可以自由地通过资本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
2、所获外汇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给银行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持有;
3、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所需要的外汇可自由在外汇市场上购得;
4、国内外居民可自由地将本币在国内外持有来满足资产需求。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前发展,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世界各国在开放条件下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开放资本项目时采取的步骤和策略是有所区别的。
发达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经验,二战后初期,除了美国、加拿大和瑞士采取相对自由的资本项目体制之外,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是相对缓慢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货币自由兑换进程才明显加快。
在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中,其经验主要有:
(1)发达国家的金融领域的自由化的进程基本上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2)随着资本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继续维持,因此各国开始寻求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
(3)资本项目开放通常伴随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还应采取结构性经济改革配套方案,为开放资本项目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经验与发展中国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上世纪80年代以前,开始进行资本项目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那些国际收支平衡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此后,有的发展中国家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甚有利的条件下甚至在承担外债的情况下进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而且与发达国家的相似之处在于,在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中也向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迈进。
就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类型来看,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拉美国家在20世纪70 年代末, 出现较快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受债务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增强对资本流出管制的力度。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国家才又重新出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趋势。
阿根廷是20世纪70 年代初期开始对国内金融市场取消限制, 并且在经济改革初期便取消了对资本项目的大部分控制。自1976 年以来,阿根廷政府推行经济私有化和金融私有化, 使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与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同步进行,通过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市场利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造产业结构和吸引外资。
墨西哥在20世纪80 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 对金融部门进行严格控制。直到1989 年,对资本项目逐步放松管制,以吸引外资。在此之后,墨西哥外债迅猛增长,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1994年12月20日, 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实行自动浮动, 导致外汇市场危机, 外汇市场危机进一步波及股票市场, 最终酿成一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危机。
亚洲的情况则不同,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亚洲国家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而且在债务危机时期也并未出现重新加强管制的倒退。到20世纪90年代,亚洲国家普遍出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明显加速的趋势。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受到严重的破坏与冲击。1998年,东南亚国家经济普遍出现负增长、货币贬值、外汇市场动荡、股市暴跌、失业严重、资金大量外逃、外汇储备急剧流失、企业及银行纷纷倒闭,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 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而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中,金融深化不配套, 即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而引起的。
通过以上对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论述, 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第一,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典型的渐进式改革。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一直是这些国家整体性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开放资本项目与发展市场经济、加大开放度结合起来。第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没有必然的时间顺序,但经常项目开放并保持基本平衡,显然有助于缩小资本流出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冲击。第三, 资本项目开放会使国内经济遭受更多国际资本的冲击, 不利于经济均衡。第四, 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必须有其他金融自由化政策相配套, 必须与一国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 决不能盲目的开放。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或数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本流动是以赢利为目的,但与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不同,它统指以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特征的资本流量、流向和持有者的变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全球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本的争夺日益激烈,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也日趋活跃,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格局。不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种不断创新,而且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向、流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构成多元化,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2、国际融资证券化,股票债券比重上升,直接融资占据国际资本流动主导地位;
3、私人资本流动比例增加,在国际资本来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4、国际游资的规模大、流动性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用外资的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巨额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积累逐渐对资本流入国外汇市场形成压力。
2、外债总额的持续增加,将加大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风险,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和安排需要全面均衡。
3、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流出将会有增无减,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在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流动更为便利,资本外逃的成本降低。第二,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基于逃避金融压抑、规避国内风险等动机引起的资本外逃会进一步加大。第三,资本账户开放后,随着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银行和企业也会增加对外资产,从而导致国内对国外的直接投资或证券都将大幅度增长。
在学术界,资本外逃已实施一个存在较大争议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涵义。但有一点基本得到认同,即把资本外逃视为非正常的资本流出。
但是,对“非正常”也有不同的理解。一种为动因论,即认为一国居民由于规避国内政治、经济风险等因素将资本移至国外的为非正常资本流出。另一种为后果论,认为资本外逃时造成国家财富损失并大大降低社会福利及国民效用的资本流出。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应从两个主要方面来理解,一是资本外逃是指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流,使超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的资本流出。二是资本外流不等于资本外逃,不能把资本流出都看作是资本外逃。
导致资本外逃的主要动机包括:
1、转移非法所得。如贪污、受贿等获得的资金,侵吞的国有资产,从事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所攫取的巨额财富,都构成了资本外逃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逃避管制。尤其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
3、趋利避险。当存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情况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违规资本外流。此外,当市场预期本币可能贬值时,为避免汇率风险,也会形成资本外逃,出口推迟付汇、进口提前付汇就是企业比较常用的方法。
资本外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危害
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首先,资本外逃会减少国内储蓄,这相当于减少了国内投资,而投资的减少势必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其次,随着进一步的开放,一个不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资本外逃很可能在公开市场上出现,其直接后果是该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存在逆差时,政府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是通过削减进口需求,而不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实现。因此,资本外逃会使当前的产出水平降低。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稀缺,所以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边际生产率较发达国家要高。另一方面,外逃的资本成为在外国的金融资产后,其收益率要低于国内真实资本的收益率。因此,外国资产的收益率小于国内投资的边际产量,必然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给国内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效应。
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国际收支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毫无疑问,当资本大量流出发生,特别是本国资本大量外逃时,就会导致本国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如果资本项目逆差的长期存在,就必然长期依赖经常项目来加以弥补,否则无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已经表明这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了较大的逆差,因此,指望经常项目的顺差来弥补发展中国家因资本为逃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不现实的。为了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发展中国家政府就不得不对外举债,从而加剧国家的债务负担。而一旦当国际资本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再流入甚至还大量撤离时,国际收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严重失衡,进而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拉丁美洲等许到国家8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随后就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就是例证。
d..导致本国货币汇率波动。从宏观上看,大量的资本外逃引起本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汇市场上外币供不应求,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例如,墨西哥1994年的金融危机便源于大量外资和国内资金挤兑抽逃,在短短几个月内,其外汇储备由170亿美元猛降至65亿美元,比索也随之急剧贬值40%。同样,导致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国际游资撤走后,泰铢贬值,为了抑制货币过度贬值,泰国政府动用了所有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国内资本也对本国金融形势丧失了信心,发生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泰铢更大幅度的贬值。
e.造成结构性赤字和引发通货膨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往往意味着政府举借大量外债。这样,政府债务的扩大促使发展中国家产生结构性赤字;同时本国财产外流使得国家税收大幅减少,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许多发展中国家通常只能用通货膨胀来填补财政缺口。拉美国家曾经普遍爆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就是例证。
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宽进严出的资本账户管理模式也正遭受挑战。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尤其是鼓励资金流出的改革,可能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时要求“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将金融体制改革列为“今年大力推进年度重点改革”。这其中就包括“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央行等国家相关部门将在6月份就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方案进行讨论。国务院“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的说法可谓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而具体路径和时间表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此前相关部门的表述来看,至2020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是市场普遍的预期。不过,若从最近的一些“吹风”来推测,这个时间表有可能会提前至2015年,即在2015年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近日,由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黄海洲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诚君执笔的一份题为《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报告引发了金融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报告指出,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国民福祉,有必要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该报告建议,“制定并公布人民币可兑换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2015年末实现可兑换。”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司马尚 下一篇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