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的接坝地区,地处阴山、大兴安岭和燕山余脉交汇处是内蒙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错区域,距北京384千米,距承德153千米。西北邻内蒙古,东邻辽宁,南邻京津,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1°47′~42°06′,东经116°51′~117°45′之间,总面积50637.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753.6公顷,缓冲区面积7899.4公顷 ,实验区面积24984.4公顷。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滦河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于一身的生态系统类大型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称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围场县境内的接坝地区
气    候
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
级    别
国家级
区域面积
50637.4公顷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管理单位
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目录

2002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

2004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将河北滦河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河北木兰围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更名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围场县境内的接坝地区,地处阴山、大兴安岭和燕山余脉交汇处,是内蒙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错区域,距北京384千米,距承德153千米。

地质地貌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脉余脉的结合部,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貌发育形成比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50~1829米之间。

气候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类型属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属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4~4.7℃,年均降水量380~560毫米。

水文

流经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受到所处地势的控制,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的外流水系。区内主要有小滦河、伊逊河和伊玛图河,三条河均属滦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均由北向南流入隆化县境内。

区域范围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邻内蒙古,东邻辽宁,南邻京津,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1°47′~42°06′,东经116°51′~117°45′之间,总面积50637.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753.6公顷,缓冲区面积7899.4公顷 ,实验区面积24984.4公顷。

保护目标

综述

主要保护对象为滦河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植物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山地温带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温带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比较完整,基本上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态环境,其中包含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亚高山草甸等4个植被类型及25个群系。有高等植物136科468属1016种,其中苔鲜植物 34科83属201种;蕨类植物12科14属22种;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87科364属782种。野生植物主要有臭冷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白杄、青杄、油松、樟子松、黑皮油松、青杨等。

动物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80属317种,昆虫970种,其中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豹等5种。

管理措施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截至2011年年底,保护区已建成保护区管理局1处、管理区3处、管理站13个、管理点1个和检查站5个等保护区职能机构。

2008年9月,木兰林管局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联合启动了麋鹿迁地保护项目,在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填补了保护实验在华北地区的空白,麋鹿终于重回木兰皇家猎苑。

截至2011年,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投入一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98万元(争取国家资金998万元),完成了保护区管理局、区、站、点等机构设置及管理用房建设,以及办公用品和科研设备的购置,建成了职工宿舍、科研中心、鸟类投食点、瞭望塔、防火设施、管理站、检查站、界牌、界桩、巡护步道建设等。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学实习基地”、“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基地”和“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等科研基地,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采集动植物标本6000余号,编写出版了《温带暖温带交接带生物多样性研究——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植物志》、《河北木兰围场动物志》。同时,保护区还与北京麋鹿苑、承德避暑山庄等部门机构合作,开展“麋鹿、梅花鹿迁地保护驯养”和“承德避暑山庄梅花鹿异地饲养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山谷湿地等生态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既是天然博物馆,又是天然实验室。保护区蕴藏的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资源,对人们研究这一区域乃至周围区域植物、动物、环境的演变规律,寻求可供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物种基因等方面,不仅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同时还具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

旅游信息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名胜古迹有:燕秦长城遗址、小锥子山古城址、十二座连营遗址、七十二围 址, 以及众多的庙宫、石刻、碑文、岩画等,特别是清代皇帝御制的入崖口有作、虎神枪记、古长城说、永安湃围场殪虎、永安莽喀、木兰记等碑刻和摩崖石刻保存完好。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于2008年1月,位于保护区试验区小滦河流域内,占地5351公顷,是集原始观光、休闲度假和狩猎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入崖口有作碑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乡庙宫村前伊逊河岸小山顶上,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2)秋猎时,在入崖口看到这里巍峨秀丽的山光水色有感而作的。碑文以满、 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

生态价值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是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地貌构成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资源。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及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构成的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造水价值: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密的森林及其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几乎拦蓄了全部的天然降水,起到了“无坝水库”的作用。水养林、林涵水,山水相依,净化了环境,改善了气候,防止了土壤侵蚀,保护了动植物资源,维护了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同时,缓解了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对京津的侵袭,净化了滦河水系的水质,是京津生态安全重要的绿色屏障。该区域无人为对水质的污染,既是一块净土又是一泓净水,每年可为潘家口水库涵养并输入净化水38亿吨。

环保价值: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主体功能是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地。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果这里的森林植被再不采取果断措施保护起来,其生态环境仍将继续遭到破坏,人类及野生动物物种的生态将继续受到威胁。因此,不仅影响当地,更重要的是影响京津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严重一点说将影响北京的形象、乃至2008年绿色奥运对北京生态环境的要求和需求。

示范价值:河北省孟滦国营林场管理局站在保存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的高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为当地,为京津,为人类,为未来造福。这一行动可唤起社区的保护意识,起到示范作用,为将来扩大保护区的规模打下了示范基础。这一区域自然保护规模越大,对京津、对全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