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白旄镇

白旄镇地处沂蒙山的沭河东岸,东经118℃35′,北纬35℃00′,海拔高40到100米。西依沭河,与临沂市河东区隔河相望,东、北与青云镇接壤,南靠郑山、南古二镇。呈不规则三角形,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113 公顷 ,宜林河滩 1533 公顷。辖 18 个行政村、 2 个街, 35 个自然村,共 1.2 万户,总人口 4.2 万人。东望苍翠,西枕沭流,林木葱茏,风景秀丽。

目录

白旄镇地处沂蒙山的沭河东岸,东经118℃35′,北纬35℃00′,海拔高40到100米。西依沭河,与临沂市河东区隔河相望,东、北与青云镇接壤,南靠郑山、南古二镇。呈不规则三角形,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113 公顷 ,宜林河滩 1533 公顷。辖 18 个行政村、 2 个街, 35 个自然村,共 1.2 万户,总人口 4.2 万人。东望苍翠,西枕沭流,林木葱茏,风景秀丽。327国道横穿境内,距兖石铁路,临沂机场10公里,15公里,直通连云港、岚山港、石臼港。素有“白柳之乡”“中国板栗第一乡”之美称。是全国百家著名乡镇之一。白旄镇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隋末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白旄镇地处鲁南地区,曾经历多次大战。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程咬金曾在此驻军,白旄是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白旄镇地名由此而来。

1969年11月,白旄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设置,1995年撤乡设镇后,人口达4.3万人,辖41个自然村,35个村(街)

县志记载 

位置: 地处临沭县北部沭河中游冲积平原。位于北纬34°57′~35°04′,东经118°31′~118°37′。 历史沿革:秦朝形成居民村落。西汉时属琅邪郡利城县,东汉属徐州琅邪国东海郡,西晋时期属徐州东海国,隋朝属沂州琅邪郡,唐初属沂州临沂县,元朝属益都路沂州临沂县,明朝属兖州府沂州,清朝属沂州府兰山县,中华民国年间,属临沂县五区。

白旄镇白旄镇

1941年6月至1945年9月,属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沭水县,1945年10月,沭水县撤销,归属临沭县。因镇驻地在白旄村,故名白旄镇。 历史文化:(一)镇内自唐朝即种植杞柳,以柳条编织日用品和工艺品,延续至今逾1300年,现为闻名全国的“杞柳之乡”。镇内柳庄因植柳而得名;传说柳编工艺由柳毅传授,柳毅为龙女传书,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柳毅庙,保留至今。(二)镇西部沿沭河一带,现有几万亩栗园,其中一株老栗树相传系隋末唐初瓦岗寨头领程咬金所植。虽历经风雨沧桑,现仍能结果,被称为“千岁栗祖”。(三)镇南部有钟华山,北宋年间建有奶奶庙,每年夏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庙会日。该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遗址尚存,今已重建。 

特色农产品与经济 

“杞柳之乡”

白旄镇地势东高西低,丘陵、平原、河滩兼有,且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有利粮食生产,具备发展经济作物的先天基础。这里的白柳(学名杞柳)枝条细长柔韧,是编织筐篮等生活用具及工艺品的优质原料。600多年前,这里的农民就种植白柳和进行柳编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柳编生产由过去的“家家种柳,户户编织”逐渐向“龙头大户”集中,由企业实行种、产、收、销“一条龙”服务。2007年,全镇年产值过百万的柳编企业达35家,柳编专业村20个,从业者3万多人,年总产值过3亿元,50多类柳编工艺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237元。白旄镇成为全国闻名的“杞柳之乡”。

明清时期,这里沿沭河大村柳庄即以“柳”字冠名;民国时期,柳庄大集成为鲁南柳货交易中心,辐射面达方圆百里。相传柳毅曾在此传授柳编工艺,自从他为龙女传书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当地人为表达对他的感恩之情,曾建立柳毅庙,四时祭祀。据长者称,该庙民国年间尚有遗址。

“板栗之乡”

板栗为白旄镇仅次于白柳的经济作物。镇西部沿沭河一带有长约15公里,宽约1.5公里的沙土滩地,适宜板栗生长。早在明清时期,当地居民就在滩地上遍植栗树,民国时期,形成了百里少见的沭河绿化带。如今河滩栗园面积已发展到1500多公顷,春季花开万树,夏日林静深幽,秋季果盈枝头,冬季银装素裹,栗园被誉之为“沭河栗海”,成为游人向往之地。其中一株老栗树,相传为隋末瓦岗军头领程咬金手植,人称“千岁栗祖”。

旅游文化 

中华山

沿“沭河栗海”南去5公里,今周官庄地界沭河之滨有土山名中华山(原名钟华山),海拔仅85.9米,方圆不过1公里。此山虽小却很有名气,北宋年间山上曾建有娘娘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逢庙会。后该庙毁于战乱,于两千年后重建,但古庙会却保留下来。据当地长者回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山娘娘庙气势宏伟,香火兴盛,庙会繁荣。庙区覆盖了整个小山。庙南有戏台,向北依次有3座石碑、南天门、金银二桥。大庙正门名崇门。进门正面为12间大殿,高大雄伟,雕梁画栋,内供佛像;院内有石碑数座及松柏;左有东廊房,内塑东海神及忠良人物像;右为西廊房,内塑十殿阎君和奸臣贼子丑像。大殿北面300米是娘娘楼,三层,高10米,内供锦衣绣服的奶奶神像,仙童玉女分列两边。每年庙会期间,四面八方善男信女来此烧香上供,钟罄之声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为当时鲁南文化盛景之一,目前该娘娘庙已于两千年后重建,重建后的娘娘庙基本重塑了当年的景观,西邻沭河景致优雅,环境怡人,置身其中仿佛世外桃源,庙内香火不断,每逢佳节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白旄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白毛这个地方是一大片毛草地,白茅草长得有一人多高,鹌鹑在草丛中钻来钻去,山雀在空中喳喳乱叫。秋天时节,白絮飘飞,银光闪闪。到了朱洪武坐殿的时候,这个地方迁来了姓刘的弟兄俩,他们一个住在西边。一个住在东边,各立村庄西白茅、东白茅。说也怪,西白茅一辈一个小白孩。小白孩打一生下来,那头发、眉毛浑身上下完全是白的,这个小白孩老了以后,村里又有一个小白孩出生,一辈一辈总是这样,直到今天村里还有一个小白孩,因为这个缘故,村名又叫成了西白毛,东白毛。

不知哪一代小白孩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在现在西白毛村的东南角盖了十八座楼,方圆几百里都有名气。南京知府和费县阁老的闺女都嫁给了财主。所以白毛在那时被叫做白毛楼。现在如果到江苏南京等地,你若说有个白毛楼,有些老人就会知道。如果你是白毛村的人,也许会好好招待你一番。现在村里的人们仍习惯地称呼东南角那块地方为东南楼。 

再到了后来。有些咬文嚼字的人自觉地白毛两个字不好,就改成白旄二字。 

经济

白旄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盛产白柳、板栗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白柳条集散成交地。白柳、板栗面积分别达到2.2万亩、1.6万亩,年产白柳2000万公斤,板栗300万公斤。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柳制工艺品已总计17类80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金龙腾飞奖”。镇驻地经省规划设计院设计为5.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3.5平方公里,开辟白柳、建材、木器、果品、畜禽、百货6个专营市场,200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人均纯收入2496元,财政收入401万元。

中小学校

临沭县白旄镇东白旄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中心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初级中学

临沭县白旄镇华山学区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朱崔学区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柳庄学区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沙窝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腾马学区小学

学校发展

临沭县白旄镇东白旄小学2005年9月并入中心小学

临沭县白旄镇腾马学区小学又名爱龙希望小学,后镇沙窝小学并入

开发前景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在镇驻地和327国道两侧开辟了经济园区。经济开发项目主要有:临沭县白柳条批发市场,占地150亩,投资600万元,板栗深加工,建设400吨,板栗恒温库1座。200吨低温库1座,速冻机及配套设备一套,真空速冻脱水和平等线四条,共投入1000万元;页岩石开发项目两个,投入200万元;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占地1000亩,投资300万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许宁    下一篇 施净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