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拥有17个市联社,133个县(区、市)联社,1810个基层供销社,9万多个经营网点。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供销社在认真负责解决处置经济转轨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定位和发展途径,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建设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目录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行使省政府授权的行政职能,省联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全省供销合作社拥有17个市级联合社,133个县(区、市)联合社,1651个基层供销社,1367个社有企业,经营网点近12万个,干部职工36万名,资产总额1200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300亿元,年销售收入300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

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全省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改革。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信用合作,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三)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有企业,推进联合和合作;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建设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四)按照政府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及本系统烟花爆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五)依法管理运营本级社有资产,对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监督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维护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六)协调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关系,管理直属事业单位,指导主管社团的业务活动;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供销合作社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济人、农民技能培训。

(七)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领导分工

侯成君 党组书记 理事会主任

主持省社党组、理事会全面工作,分管财务处。

联系济南市供销合作社。

史进党 组副书记 监事会主任

协助侯成君同志工作,主持监事会工作,负责省联社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和管理工作,负责职业教育工作。分管人事教育处、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烟花爆竹协会、职业技能鉴定所。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召开市社主任会议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召开市社主任会议

联系青岛市供销合作社。

黄 俊 强巡视员

主持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牵头负责省联社出资企业及资产运营管理工作。分管企业运营处、审计处。

联系枣庄市供销合作社。

孙国伟 党组成员 理事会副主任

负责机关党委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省联社行政、信息、宣传、稳定、信访工作,负责合作经济综合研究。分管办公室、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果菜》杂志社。

联系济宁市供销合作社、临沂市供销合作社。

许广民 党组成员 理事会副主任

负责基层组织、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老干部工作。分管合作指导处、离退休干部服务处、农产品公司、果品流通协会。

联系潍坊市供销合作社、聊城市供销合作社。

张传会 党组成员 理事会副主任

负责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和统筹统保工作。分管经济发展处、农资协会。

联系烟台市供销合作社、泰安市供销合作社。

鲁庆波 党组成员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主持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全面工作。

黄晓彦 党组成员 纪检组组长

主持党组纪检组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廉政建设工作,协助许广民同志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负责幼儿教育工作。分管幼教中心。

联系淄博市供销合作社、莱芜市供销合作社

于庆峰 党组成员 监事会副主任

协助王艺华同志负责省联社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监事会组织建设和社情民意监督工作。分管再生资源公司、再生资源协会。

联系威海市供销合作社、菏泽市供销合作社

魏华 党组成员 监事会副主任

协助黄俊强同志负责直属企业工作,侧重直属企业的运营及管理工作,负责监事会调研和宣传工作。分管天鹅棉机公司。

联系东营市供销合作社、日照市供销合作社

王文星 副巡视员

协助黄俊强同志负责直属企业工作,侧重直属企业的财务及融资工作。分管联拓超市公司、棉花协会。

联系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德州市供销合作社。

直属单位

省供销合作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机关内设8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纪检组,核定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72名。下设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果菜杂志社、省供销社幼儿园等4个直属事业单位和棉花、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果品流通、供销合作经济协会等6个主管社团,拥有天鹅棉机、鲁棉集团、山东农资、宝福邻购物中心、梅开再生资源、鲁供农产品、基建储运等多家出资企业。

管理理念

进入新世纪,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供销社在认真负责解决处置经济转轨所形

成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定位和发展途径,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建设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建设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打造工业品下乡的主渠道。以供销社主导的公司为核心,由基层供销社参与实施,整合各方面资源,全省100个县(市、区)启动、推进了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已在50多个县(市、区)建立起县、乡、村连锁经营的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与此同时,各市、县供销社通过联合与合作,正在构建区域性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在市、县发展的基础上,省供销社以省联拓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着手搭建全省供销社的信息采购平台。

二、建设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开辟农产品进程的新路径。在总结全省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即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信用合作和融资服务为主要手段,与农民及相关经营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从2008年初开始,全省100个县(市、区)供销社相继启动,已建立800多处生产基地,其产品基本涵盖了山东省的主要蔬菜和果品品种;同时创新经营方式,与北京物美等十几个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建立了近百个品种的直采或直供关系,与上海、山东的一批优秀农产品专业经营公司建立了基地和柜台的合作共享机制,在上海江桥等著名批发市场设立了专柜或专区,由此探索出基地与市场直接对接的成功模式。与此同时,全省供销社围绕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启动了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三、建设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体系,为农民提供生产服务。

将农资供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将经营与服务融为一体,不断拓展延伸经营服务领域,全面推进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各县(市、区)相继整合资源,恢复、组建、壮大供销社主导的农资经营公司,建立技术服务中心,配备土壤检测化验设备和配方肥生产设备,减少经营环节,面向农民开展化肥直供。通过创新和拓展农资经营服务,一大批基层供销社全面参与到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四、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社区生活的载体。立足农民的物质生活,以现代商品经营方式为基础,整合带动其它物质文化项目,全省已有105个县(市、区)启动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700多处。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适应了农民对综合性、社区性服务的需求,成为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下乡”服务项目的载体,进一步打牢了供销社在农村的根基。

五、建设农村融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全省有24个县(市、区)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开展了信用合作,有18个县形成了区域性的融资服务体系。

在加快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以各级联社为核心、专业公司为骨干、基层供销社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供销社组织体系得以发展壮大,全省供销社上下左右之间的联合合作全面展开,供销社聚集整合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沿革

山东省合作社事业是在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并逐步得到发展壮大。1950年,山东省政府成立省合作总社,1951年改为合作事业管理局,负责全省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渔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的行政领导工作。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1956年,全省供销社召开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章程》。之后,先后经历了供销社与商业的两分两合(1958年分、1961年合,1970年分、1975年合),在其间及随后几年内,手工业、渔业、城市消费、信用合作社(1957年)以及农机(1978年)、丝绸(1981年)、烟草(1982年)等行业陆续脱离供销社。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提出恢复和加强供销社“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加快推进供销社体制改革。198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山东省、市、县供销社从机构设置上陆续退出政府序列,机关经费转为自筹,但职能和地位不变。1988年,全省供销社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更名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制定通过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山东省供销社集团总公司,与省供销社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成为集行政管理与经济实体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经营机构。

199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精神,明确了供销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同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通知》(鲁发[1995] 19号),提出了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996年初,全省供销社召开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重新修订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1999年,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盐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通知》(鲁政发[1999]70号)规定,全省供销社盐业专营权整体移交省盐务局。200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改革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精神,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供销社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鲁政办发[2000] 14号),明确市以上供销社机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01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以鲁编[2001]32号文件对省供销社机构编制作了重新调整,明确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并批准机关工作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2003年,山东省政府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供销社与棉花企业分开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03]16号),明确提出县级供销社机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2007年,山东省委组织部、人事厅批准省供销社机关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随后又先后批准17个市供销社和86个县级供销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2007年9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7〕64号),并在日照市召开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全省供销社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服务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全面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标志着山东省供销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服务三农

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总社的领导下,全省供销合作社一方面妥善处置经济转轨形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努力探索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定位、基本任务和发展途径,加快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全面推进生产流通信用合作综合发展,积极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逐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完善经营服务手段,创新商业模式,与农民及相关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着眼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根据现代流通的要求,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在各个层面和环节上合理安排投资及经营主体,努力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合、遍布乡村的综合性网络,真正把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延伸到农民身边。

——着眼于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按照“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立足于农民的生活需求和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以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超市为基础,大力推进集各类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专业经营服务、互助合作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

——着眼于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依托生产流通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原则,以专业合作社为基本载体,将信用合作与生产、流通合作融为一体,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基于农民互助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主要是推进以基层组织为基础、社有企业为龙头、联合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伴随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建设,全省70%以上的基层供销社基本摆脱或正在摆脱靠收租金过日子的局面,社有企业呈现出迅速恢复发展壮大之势,各级联合社职责任务越来越明确、机构队伍逐步稳定、推进工作的条件越来越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熊渠    下一篇 九龙公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