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冶镇
目录
上冶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始建于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的费县故城,是汉初费县境内并存四县之一,即春秋季氏故地,故季氏费邑。汉初置县,理于故城。现古城遗墙尚存。全镇人文景观丰富,有季桓子井古迹、九女坟遗址、玉泉观遗址、枕流亭等景观,2003年,省考古队在故城北发掘一大型汉墓群,共发掘各类文物1000多件,其中省级文物30多件。
上冶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北有上冶水库(系中型水库,总库容3638万立方米),南有浚河,中有紫荆河。上冶镇的5.9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自流灌溉。驻地东部有蒙山胜景——玉泉,泉水含有人体所必需多种矿物质,日出水量万吨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石灰石、石膏、铁、石英石等10多种矿藏,尤其是石膏可开采量达3.3亿吨。
上冶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泗公路、沂蒙公路、兴郝公路以及日东高速公路成“井”字状在境内贯穿通过,且日东高速公路在镇驻地有出口,并与京沪高速公路互通。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6亿元,完成税收入库4100万元,财政总收入2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先后获全省两届“明星乡镇”、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一五”、“二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城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先后完成了玉美河公园的建设以及驻地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驻地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工贸发达的田园式小城镇。
上冶镇为清代费县四大重镇(平、仲、梁、冶)之一。民国初年属一区上冶乡。1944年6月属费北县,1945年为蒙山县五区。1955年划归费县为上冶区,1958年成立上冶公社,1984年5月改为上冶区,1985年9月改为上冶镇。
上冶镇地处蒙山之阳,距费县县城13公里,自古就是沂蒙山前四大重镇之一,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共辖42个行政村,1.7万户,5.7万人。
上冶镇42个行政规划村 | ||||
---|---|---|---|---|
一村村 | 石桥村 | 民义村 | 刘官庄村 | 平安楼村 |
二村村 | 里仁庄村 | 凌胜村 | 岭南头村 | 大青太村 |
三村村 | 岑北崖村 | 彭家林村 | 蔡庄村 | |
四村村 | 东埠子村 | 国庄村 | 姚河村 | |
五村村 | 兴国庄村 | 水湖村 | 沿河村 | |
埠后村 | 曹家楼村 | 宁国庄村 | 葛家庄村 | |
翟家村 | 小仲口村 | 古城村 | 城南头村 | |
北村村 | 大仲口村 | 西毕城村 | 东岭村 | |
富民村 | 仲口屯村 | 东沟村 | 双邱村 | |
许家庄村 | 万仓村 | 西沟村 | 曲池村 |
上冶镇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丰富,年隆水量1000毫米以上。物产丰富,盛产西瓜、小麦、玉米、花生等。这里出产的西瓜以品种良、色泽艳、口感好,畅销全国各地。上冶镇是中国“西瓜之乡”费县的重要产地。
上冶镇境内水资源丰富,北有上冶水库,南有浚河,中间有紫荆河,地下水位浅。上冶玉泉经国家以及山东省的多个单位测定,偏硅酸含量比较多,含有丰富的钙、锶、锌等多种矿物质,是生产优质矿泉水的优质水源。全镇人文景观丰富。有鄪国故都遗址、九女坟、大型汉墓群、季桓子井、玉泉观等名胜古迹。
上冶镇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山东光华纸业集团,已发展成拥有总资产1.2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国家大(二)型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上冶镇南距兖石铁路、327国道15公里,东距临沂飞机场40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20公里。境内沂蒙公路、文泗公路、兴郝公路和日东高速公路形成“井”字状交通格局,日东高速公路在驻地留有出口连接线,交通十分便利。医疗保健、文化教育、饮食服务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96亿元,完成增加值5.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完成税收入库3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720万元。是全省最早的“明星乡镇”、省级文明单位、是全省一百座新型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省批中心镇。全省“一五”、“二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城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近年来先后完成了玉美河公园的建设以及驻地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驻地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工贸发达的田园式小城镇。 骨干企业有光华纸业集团、滔达饮料、传顺食品等。
2014年:上冶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二批示范镇,2014年7月被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上冶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巨大挑战。自年初以来,该镇认真梳理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精心谋划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提供的扶持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上冶轻工业板块的产业构建部署,坚持“1234”发展战略,注重大项目推进,确保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上冶轻工业板块在镇驻地以南、浚河以北、沂蒙公路以西、田石公路以东规划占地9.59平方公里,按照“一园六区”进行设计,将上冶轻工业板块分为造纸与新材料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商贸物流产业区、板材加工产业区、新兴产业培育区和配套服务区,发挥集聚效益,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按照市、县“三年提升”计划和县“8+4”产业体系推进要求,围绕产业链聚集、财税链回报,狠抓招商引资不懈怠,同时,力促本地能人经济快速发展,让内生性经济活力充分释放。镇域产业招商和产业体系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今年1-9月份,全镇共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19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合同金额1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亿元。其中,投资1.2亿元的邦基(费县)玖瑞饲料今年1月份投产,投资6亿元的冠骏科技水刺复合清洁布项目第二、三条生产线主体已完成,预计年底投产,投资5亿元的光华纸业特种纸项目预计12月份动工,投资1.3亿元的临沂恒瑞新材料年产6万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山东千森木业二期、投资6200万元的临沂汇和磷脂油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投资1.2亿元的鲁商集团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土地手续正在办理中,投资1.2亿元的蒙山综合体项目土地流转合同已签完,投资1.3亿元的银座(上冶)商贸中心项目图纸设计已完成,投资1.5亿元的奥卓集团瓶装饮用水项目已正式签约,投资1400万元的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正在施工。
前三季度,上冶镇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发展后劲十足。1至9月份,全镇实现GDP30.28亿元,增长28.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增长11.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增长28.7%;实现两税入库72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37万元,增长33.6%;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9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5万元,增长46%,完成年计划的69%;农民人均纯收入9790元,增长12.1%。
位于镇驻地西南西毕城、古城、宁国庄村一带,分东周城和汉代城。汉代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22.8万平方米。东周城呈圆角长方形,依城西北角又筑有内城,平面近方形。有东周时期大型夯土宫殿建筑等遗迹,曾出土带有戳记的陶豆、绳纹瓦片等。在夯土建筑的西北方向,有季桓子井遗址,井北有清代石碑两幢,一为清乾隆年间费县知县骆大俊所立,上镌“季桓子井”四字;一为嘉庆年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同费县知县郭志青所立,上镌“季桓子得羵羊之井”八字。城东墙内侧已发现大型战国墓葬,木质棺椁保存较好。附近曾出土铜剑、铜戈、铜马衔、铜镞等文物近百件。城东、西部曾多次出土陶瓮棺、汉代画像石等。2001年,修建日东高速公路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北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在约300多亩地的范围内清理出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
费,商代之前为东夷古国。《太平寰宇记》载:“费县,古国也”。西周初年,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讨伐淮夷、徐狄时曾在此誓师,故《尚书》有《 誓》。《春秋·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从此成为季氏私邑。孔子弟子子路、闵损等都曾任费宰。战国时,季氏自立为国,后为楚所灭,至西汉初年始为费县。鲁僖公七年(前566年)开始筑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城被拆毁,此即著名的孔子“堕三都”事件,不久又被修复。至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城废。该遗址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上冶镇东岭村。据清光绪《费县志》载:“泉自石罅涌出,深七、八尺许,澄沏见底,荇藻交横,流如碧玉”,故得名“玉泉”,向西流入紫荆河。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在蒙山之阳享有盛誉。泉周砌一池,池长9.5米、宽5.6米。池中泉水喷涌,清冽透底。池西立一碑,高1.12米,宽0.57米,厚0.17米,题“枕流”两个大字,为明代大学士、东阿于慎行书。池东约3.8米有一配殿,座东面西,南北3.25米,东西3.6米,高约4米。石基,砖墙,硬山,起脊,上覆灰瓦。泉池南侧有石砌房址数处,均为玉泉观遗址。
位于泉北,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礼部主事周京(沂州人)所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秋贡生任敏秀(上冶人)重修。1984年秋又进行了加固维修。此亭座北向南,砖壁瓦顶,四角飞檐,亭内北壁嵌有石碑三通。居中碑高0.4米,宽0.79米,刻有隶书“枕流亭”三字,清代书法家翟云升(莱州人)书;右下方碑高0.4米,宽0.8米,刻有《重修枕流亭记》《题玉泉观》诗两首,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高密人王烻作并书;左下方碑高0.4米、宽0.76米,刻有《浚玉泉并重建枕流亭歌》,任毓秀作并书。该遗址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