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古斯塔夫·卡塞尔

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 1866.10.20-1945.1.14)瑞典经济学家。曾在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并于1904∼1933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在理论研究中,摒弃英国和奥地利经济学家的边际效用价值说。多次出席国际间经济会议。由于192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中解决世界货币问题及1921年在国际联盟财政委员会工作中成绩卓著,赢得国际盛誉。
中文名
古斯塔夫·卡塞尔
外文名
Gustav Cassel
国    籍
瑞典
出生地
瑞典
出生日期
1866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45年1月14日
职    业
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
乌普萨拉大学
主要成就
购买力平价理论

目录

1916年卡塞尔 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即: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卡塞尔提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之一的卡塞尔经济周期论。最初用“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学术成就

卡塞尔的学术研究关注经济现实,尤其利息在经济活动的角色,他的思想植根于英国新古典经济学派(又名剑桥学派)和斯德哥尔摩学派(又名瑞典学派)。卡塞尔的名声部分来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23年发表的《货币改革论》,当中提及卡塞尔所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使卡塞尔在学术界中声名大噪,但他极力反对自边际革命开始盛行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卡塞尔不相信传统经济学家所研究的价值理论,他认为价值理论毫不必要,反之他对价格研究感兴趣。

除了1921年提出有关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于较早的1903年发表了《利率的性质和必要性》、1918年提出了有关“过度消费”的贸易周期理论。他也参与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争赔款的研讨。二十世纪的首二十年,卡塞尔活跃于制定经济政策的实务上,他先后担当瑞典国内不同委员会的成员,又花费很多精力参与设计有关国家预算控制的财政制度。1921年,他以瑞典政府代表的身份参与在伦敦举办的国际商业会议。卡塞尔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经济学会的成员。

“卡塞尔凭借在经济科学出色的表述使他在战争时期成为学界新星,他的权威仅次于凯恩斯勋爵,他的建议火速地被他母国和外国政府采用。”

卡塞尔除了以瑞典文写作之外,还发表了很多以外语出版的著作:《充分劳动收入的权利》(1900年,德文:Das Recht auf den vollen Arbeitsertrag)、《利率的性质和必要性》(1903年,英文: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Interest)、《社会经济学理论》(1919年,德文:Theoretische Sozialökonomie)。1920年,卡塞尔为世界货币问题撰写了一份备忘录,于国际联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公开发表,吸引了学术界广泛的注意。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学说影响力是巨大的,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外汇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建基在一价定律上,一价定律指出:假设运输成本相同且没有贸易壁垒,完全同质的一件货品在不同地方的价格应该一致。购买力平价理论便是从价格上反推出汇率的变动,换言之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大前提是相信一价定律成立。假若AB两地的汇率为1:5,苹果在A地的售价为2 A币,那麽理论上这苹果在B地的售价应该为10 B币。但是如果苹果在B地只售8 B币,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B币升值或者相对来说是A币贬值,这时AB两地的汇率应该为1:4。A币应该贬值20%,或B币应该升值25%。从商品价格决定汇率的办法,又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晚年支持国际社会重新采纳自一战以后已遭放弃的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维系就是采纳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精粹,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按黄金以不同货币标示的价格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有利物价稳定和维持币值,避免恶性通货膨胀。

卡塞尔声名昭著的学生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戈特哈德·贝蒂·俄林、贡纳尔·默达尔和未来瑞典温和党的领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哥斯达·巴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    下一篇 脱氢乙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