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北咸海

北咸海原为咸海的一部分,后因过度开发阿姆河和锡尔河,致使其水面大幅降低,进而形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由于南咸海不断萎缩,又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发现了咸海环境不断恶化,为弥补历史形成的过错,哈萨克斯坦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拯救北咸海的政策。人们于2005年建成了大坝,使北咸海水位至2008年共上升了22米,湖水含盐度大幅降低,并开始有鱼生活。人们打通了南北咸海(南咸海早已分为东咸海与西咸海),但由于乌兹别克斯坦财政紧缺,所以南咸海不断干涸,东咸海在2010年时只剩不到1000平方千米,致使刚打通南北两咸海的人工河流干涸了。2010年治理北咸海的第二期工程开始。
中文名
北咸海
地    区
哈萨克斯坦境内
类    型
中亚的大型内陆湖
面    积
约3500平方千米
海    拔
42米
地    位
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国有湖
河流注入
锡尔河
平均水深
8.7米(29英尺)
最深处
马克斯,深度30米(98英尺)
水体积
27立方千米(6立方英里)
干涸原因
用水过度

目录

北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是中亚的大型内陆湖,面积约3500平方千米,海拔42米。其面积仅次于巴尔喀什湖,位列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国有湖,有锡尔河注入。

历史

咸海开始萎缩于1960年代开始,当苏联决定将阿姆河和锡尔河转用到棉花灌溉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时,咸海便开始萎缩。苏联解体后由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管咸海。1986年,由于一个水分加速流失,咸海分为北部和南部地区,南部是当前的南咸海(后分为东咸海和西咸海)。咸海水位的下降和水域的萎缩,导致原有的湖床沉积层大面积干涸,极易形成沙尘暴。此外,局部沉积层中还含有大量的盐、化肥和杀虫剂等物质,这些化肥和杀虫剂都来自灌溉区的农田。咸海地区不断形成的沙尘暴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关注。沉积层中包含的大量化学物质会随沙尘羽状物升起,可能对该地区人们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咸海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后也受到严重影响,致使许多人无家可归.

盐度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意识到咸海对于中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开始治理位于其境内的锡尔河,并取得显著成果,使北咸海盐度显著降低,此工程完成于2005年至2008年,湖水水面已上升22米,并生态系统也开始恢复,渔业正在恢复。

现状

增长情况

在2003年,这个湖30米(98英尺)深,面积2550平方公里(985平方英里),2005年面积达3200平方公里(1240平方英里));2008年它的深度和面积已经分别达到了42米(138英尺)和3300平方公里(1270平方英里),后来面积又增至3,600 km(1,390 sq mi)。其面积和深度仍在增加中。

深度、面积

平均水深8.7米(29英尺)(2007)

最深处:马克斯,深度30米(98英尺)(2003)

海拔18米(59英尺)(2007)

海拔42米(138英尺)(2008)

水体积27立方千米(6立方英里)(2007)

表面海拔42米(138英尺)(2007)

锡尔河

简介

亚洲中部内陆河,流经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三个中亚的共和国的河流。由费尔干纳(Fergana)盆地东部的纳伦(Naryn)河、卡拉河(Karadarya)汇合而成,注入咸海。全长2,212公里(1,374哩,以纳伦河起计河长3,018公里〔1,876哩〕),为中亚最长的河流(但流量小于阿姆河)。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千米。 上游流域面积462,000平方公里(178,000平方哩)。 费尔干纳盆地中的锡尔河支流因河水大量用于灌溉,大多已流不到锡尔河。从费尔干纳盆地流出後转向西北,右岸支流有阿汉加兰(Akhangaran)河、奇尔奇克(Chirchik)河、克列斯(Keles)河和阿雷斯(Arys)河。中、下游逶迤曲折,经常改道,使一些水道消失於沙漠之中,而在洪水季节溢出低矮的河岸。锡尔河及其支流灌溉的土地面积在2,000,000公顷(5,000,000)以上。费尔干纳盆地和锡尔河中游农作物以棉花为主;下游产稻米。 此水流域系突厥、葛逻禄等游牧民族活动之地。昭武九姓中的石国也建都于此水支流。

基本信息  长度2,212 km源头海拔- m平均流量1,180 m³/s流域面积219,000 km²源头天山山脉注入咸海流域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水文

全长3019千米,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约44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4.1立方千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融雪,其次是冰川。上游河段流经山地,每年3、4月至9月水位较高。含沙量大,大部沉积在卡札林斯克(Kazalinsk)下游,每年三角洲向咸海推进50公尺(165呎)。 12月到翌年3月为下游封冻期。卡札林斯克下游和以上部分河段可通航。锡尔河畔有水电站多座,以法尔哈德(Farkhad)、凯拉库姆(Kayrakkum)、恰尔达拉(Chardara)等水电站为最大。在克孜勒奥尔达(Kzyl-Orda)和卡札林斯克还筑有拦水坝。

水系

源于帕米尔高原,流经图兰低地注入咸海。上源由两条河汇成:北支纳伦河。源于天山山脉南脉北麓的吉尔吉斯斯坦东部,自东向西横穿吉尔吉斯斯坦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南支卡拉河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山西南麓,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后与纳伦河汇合后始称锡尔河。西北流经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入图兰低地。此后基本沿克孜勒库姆沙漠的东北缘穿行,沿途几乎无支流汇入,最后注入咸海。锡尔河主要支流有阿汉加兰河、奇尔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辽中玫瑰    下一篇 社会组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