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到校
目录
招生指标到校是教育部提倡并建议推广的一种做法,在全国其他城市已有成功经验。有些地方也陆续将此写入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其具体操作为:省市属示范性高中可以向全市初中分配指标,但是某区的一所区属示范性高中,只能面向本区中学分派指标,不能向市属初中、外区初中分派。这意味着,无论重点初中还是普通初中,都有机会获得名校的学位指标。有专家称,此举是教育迈向均衡走出了一大步。
推行指标到校政策的初衷是治理择校乱收费,但政策实施的结果超出了最初的预计,成了中国基础教育走向更加均衡、公平的重要机制。
2010年10月13日,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为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提出若干指导意见。在第10条中提出要求:"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意见》在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具体方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
这条意见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中入学指标到校的原则。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在一些城市此前已有试点,并有成功经验。在教育部提倡并推广这一做法后,很多地方也陆续将此写入本地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各地高中入学指标到校通常的做法是:省市属示范性高中可以向全市初中分配指标,但是某区的一所区属示范性高中,只能面向本区中学分派指标,不能向市属初中、外区初中分派。这意味着,无论重点初中还是普通初中,都有机会获得名校的学位指标。
教育部在《意见》中规定了指标到校的大致做法。教育部发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下简称《措施》)中进一步确定了重点高中指标到校的比例。《措施》第二条规定:确保就近入学的新生占绝大多数。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制订专项计划,3年内减少到10%以下;低于10%的要巩固并努力继续减少。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现在已经高于30%的要巩固提高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在此过程中不得以跨区域为名收取学生择校费。
指标到校政策导致有人受惠的同时有人受损。
众多一般校和"差"学校的"中下等生"并不能从指标到校政策中受惠,反而会减少重点高中的升学机会。受损最多的首先是"名校办民校"的学生,这些学生每年花数万元就读,结果"指标到校",这些孩子通过"拼分数"竞争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被大大稀释了,但他们至少还有机会参与。处境更糟糕的是优质公办初中的择校生、特长生,这部分学生将彻底与重点高中的录取指标无缘。三是被"挤出效应"波及的大批公校学生。"指标到校"新政使相当部分原本上不了提前批录取线的学生,获得了示范高中学位,这等于挤占了原本就有实力"拼分"上线的学生的录取名额,提前批投档线无形中被推高。有专家估算,指标录取降30分,提前批投档线将会提高3到5分。原本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将无缘优质高中。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