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沈阳市府广场

沈阳市政府广场作为城市核心区的中心广场,以体现沈阳市的城市文化和品位而成为市民眼中的骄傲和外地人来沈观光的一个热点。

目录

市府广场市府广场
沈阳市政府广场具备市政广场和市民绿阴休闲广场的双重功能。

白天,这里游人如织,漫步广场上,人们能够体会沈城独有的气质和魅力;每到夜幕降临,这里又有两三千市民到广场休闲、健身、娱乐。市府广场由升旗广场、太阳鸟广场和南广场三大部分组成。

在太阳鸟周围,将由玫瑰和月季,组成8个大型立体的玫瑰花图案,这8个玫瑰状图案还将构成一个直径达39米的大型立体花坛。据悉,为了体现玫瑰的娇艳,月季的清丽,摆设花坛时,还将配以万寿菊、矮牵牛等花卉调和色彩,达到雕塑与花海的和谐统一。

在北广场,由四季海棠、矮牵牛、非洲凤仙围合成一个大大的花环,环绕升旗广场。在南广场,以红、白、绿为基本色调,选用小叶黄杨、水蜡、矮牵牛、四季海棠、非洲凤仙等在绿地中布置东西两组大型花带,贯穿全场,并与北广场花环相呼应。记者在现场看到,设计方案上的这个大花带贯穿整个市府广场,而它的形状类似小提琴。但于沈光表示,设计者并未将这个曲线型的花带特别赋予什么特殊的含义,而主要想表达出“和谐”之意。

在南广场,还将用五色草、金焰秀线菊、四季海棠等花卉组合而成一个大型世园会的会徽。同时,广场周围、休闲活动区域及通道两侧,也将布置一些花带和花坛,使市民能够感受到大的视觉冲击。

据悉,整个广场花卉的色调以红、黄、白为主,中间穿插淡粉、淡黄、淡紫等过渡颜色,形成气势宏大、色彩简洁明快的装饰效果。

太阳鸟介绍

1973年春天的一天,一位叫孟方平的农业技术员,在沈阳北郊一个工厂宿舍区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几片留有刻画痕迹的陶片。孟方平把这些奇怪的陶片送到文物部门,经过专家的鉴定,这些陶片来自遥远的史前年代。随后,文物部门在这个叫新乐工厂的地方进行发掘,从而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界把它命名为新乐遗址。

从发掘的文物来看,早在7200年前,沈阳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史前年代里,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创造了那些物质文明?又在中华文明中占有什么地位?考古专家们试图通过新乐遗址来寻找答案。

“新乐遗址现在发掘的面积将近4000多平方米,已发现半地穴的居住遗迹有40多座,其中这种大型房子有三座,都在90平方米以上。通过这些房子的发掘我们有个初步的认识,觉得这个遗址当时的社会婚姻状态还应该处在群婚阶段或者是向对偶婚过度的这么一个时期。

”在一处房屋遗址内部,文物工作者发现了一个木雕制品,这个木雕有人说雕的是兽,有人说雕的是鸟,所以沈阳人就把它称为太阳鸟木雕。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木雕经过科学检测,证明它已经有7200年了。对于这个木雕的用途,有些人认为它是当时部族的图腾,或者是女性部落首领权力的标志。连续迭化至木雕结束。

在新乐遗址中,人们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这些陶器制作精美,上面布满了刻画精细的花纹图案,从发现的石磨推断,新乐人已经大量种植粟米一类的谷物了。我们模仿着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一些陶器,当时制陶的慢轮还没有发明,都是用泥条盘筑或者贴片的方法来做出陶型。到距今5000年前后,轮制法才在中国史前人类中流行,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新乐遗址出土的太阳鸟木雕,从上到下都装饰了精美的花纹,木雕上的每一处纹路都刻画得十分精致,远在7000年前,人们还没有发明金属冶炼,更不可能有金属刻刀出现。那么,新乐人使用什么刀具来进行雕刻呢?随着发掘的深入,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打磨精细的玉石刻刀,这些石刀和玉刀刃口锋利,很像当时的雕刻工具。文物工作者仿制了一把玉刀,在木头上雕刻太阳鸟图案。从玉刀的锋利程度看,很有可能远在7200年前,新乐人就是这样制作他们的工艺品的。新乐遗址发现的太阳鸟木雕,出土时已经完全碳化。当时这个木雕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火烧过,也许烧过的木雕不能再当作部落的图腾了,于是人们把它扔在角落里,被土埋上逐渐碳化,才能保存达7000年之久。

从考古发现看,当时的新乐人已经能够使用工具产生火种,这与中国古籍中钻木取火的记载十分相似。从新乐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陶质斜口器,里面都有反复被火烧过的痕迹。这样的斜口器在中国同时期的文化遗址中是不多见的。考古专家认为,斜口器是新乐人在房穴中存放火种时所用的。也许斜口器还起到后来火炉的某些作用,如果假设成立的话,这可就是人类最早的火炉了。

新乐遗址的发现,为考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又提供了一处例证。也许是7000年的时间让人们感到了某种神奇的力量,沈阳人把那只古老的木雕当作带来光明的太阳鸟,把它竖立在市政府广场的正中,用它来作为沈阳城市的标志。在南广场,还将用五色草、金焰秀线菊、四季海棠等花卉组合而成一个大型世园会的会徽。

市府广场历史

市府广场曾是火车站

市府广场的前世应从上个世纪初算起,它的出现与马车铁道、有轨电车有关,而京奉铁路小西边门火车站的设立,是市府广场形成的直接原因。

外国人最早在沈阳建筑铁路的是沙俄,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强夺了在我国东北修建东清铁路的特权。东清铁路1903年全线贯通,在沈阳(时称奉天)今老道口地区建起称作茅枯甸(或称谟克敦)的小车站。当时沈阳的中心在城里,铁路火车站与城里还有约4公里的距离,1908年沈阳商会与日商合资建成小西门至茅枯甸的马车铁道,将两地连接起来。

马车铁道是马拉的车厢在路轨上行驶,虽是以马为动力,但由于车轮在轨道上行驶,比一般马车要轻快舒适许多。这条线路从小西门始发,经小西边门、奉天公园、警察署、西塔等站到茅枯甸车站,这条线路差不多是今市府大路的雏形,后又延长到沈阳站(1910年后)。这条马车铁道在小西边门设车站,每天乘客人数很多,小商小贩也随之而来,旅客与小商小贩活动的范围,已涉足到车站以北的空地,马车铁道是广场的孕育时期。

1922年,中日合资商办的奉天马车铁道签约到期,马车铁道逐步停止运营。1925年11月,从小西边门到西塔的有轨电车通车。有轨电车的线路与马车铁道的线路一致,有轨电车速度快又不用马匹,这样更加方便了市民出行,旅客由此大量增加。有轨电车小西边门车站的设立,使边门以北空地的利用率更高了。

正当马车在小西门至沈阳站之间的铁轨上往返的时候,中国自主修建的京奉铁路也修到了沈阳城。1913年火车从今老北站方向驶来,以今小西边门北侧为终点站,具体位置大约在今市府广场北端,车站原址是奉天省立第五小学,改学校的三栋平房为站房,称奉天城站。奉天城站广场的位置就在火车站以南,小西边门有轨电车站以北之间的空地上,这个广场据说当时被称作“中心广场”,这个时期就是市府广场初步形成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马车铁道、有轨电车、火车均在小西边门设站,表明小西边门的重要,它是清帝东巡入盛京城的必经之门,早年这里就立有“陪都重镇”的匾额,它也是沙俄铁路用地、日本铁路附属地联系城里的枢纽之地,因此小西边门是这条线路上的头等大站,上下车的乘客很多,按一般的规律,有火车站就有站前广场,奉天城站由于旅客多而形成较大的广场。1930年后火车站迁往辽宁总站(原老北站),辽宁总站成为终点站,失去作用的奉天城站车站随之拆除,附近的商场也逐渐荒废了,不过电车小西边门车站继续使用,后来市政公署大楼建成,广场继续扩建。这样,如果最迟从1913年算起,市府广场最少也有103岁了。

沈阳原本是一座古城,清初为奉天府,隶属盛京将军(后为奉天将军),1907年清政府改军府制为行省制,设奉天省,省会奉天,由于近代工业的传入、商埠地用地规划的完成,原来封建形式的机构已经不适应沈阳城市管理的需要,1923年5月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成立,京师大学堂的高才生曾有翼为第一任所长(市长),这是沈阳市早期出现的专门承担独立领导市政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不久奉天市政公所正式成立,市政公所就是市政府的前身,公所内分总务、财务、工务、卫生、教育、事业六课,每课设课长1人、课员3一4人、技师1人、技士4人,六科渉及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总务课负责经费、预决算、文书、章程等,工务课负责道路、梁、电车、公共建筑等,卫生课负责街道、市场、屠场、浴池、戏院、旅馆、妓院、饭店、医生、药房、传染病等,公所通过宣传市政文明,颁布法律法规及发展沈阳城市公用事业等措施,积极认真落实规划,沈阳古城的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应该说明的是,这个时期沈阳市政公所的办公地点在小西门里,这个地点与市府广场还有一段距离。

1929年东北易帜后,奉天市政公所改称沈阳市政公所。

1931年“九·一八”后,沈阳市政公所被迫解体,日本人接管了公所称为奉天市政事务所。1937年,日本占领者建起了奉天市政公署大楼(今原市府大楼), 从此,这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沈阳人民的行政中心。

奉天公园(小西花园)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1907年响应清廷的“新政”积极筹办建成的,是沈阳早期著名公园之一。园内假山水池,名树奇花,珍奇动物,错落其间,西南部分是生活区,小商小贩说书卖艺的十分热闹,成为全市民众休闲的好去处。“九·一八”后游人日渐稀少,自公署大楼占去公园东部半壁河山后,公园便加速破败下来。

1946年3月国民党进入市政大楼,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市政大楼成为沈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楼东广场成为人民广场。

历史重大事件

广场由于位于全市的中心地区,又是全市政务中心,因此解放前后广场在政治上的地位、作用十分突出。

1946年5月23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白崇禧等要员飞抵沈阳,当时国民党刚刚占领长春,蒋介石春风得意,不但要为文武百官打气,而且还要会见市民百姓,地点就选在市府广场。5月29日,蒋介石一身戎装登上观礼台,向前来看热闹的市民发表了“忘记过去痛苦教训,策励今后东北建设”的演讲,宋美龄不甘寂莫,接着也来个夫唱妇随,不过大楼房顶架着机枪,警察戒备森严。蒋氏夫妇的宁波、广州话,再加上士兵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杂音又大,百姓听得稀里糊涂,不知他们讲了啥。蒋介石前后十次来沈(第一次是1914年受孙中山委派来沈,后九次均为解放战争时期),只有这一次兴致很高,后来还坐马车经广场东绕惠工广场,去北陵一游。

1948年7月5日,被国民党骗到北京的东北学生3000多人,高呼“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请愿游行,北大、清华等八大院校学生举旗游行支援,队伍在东交民巷,突遭青年军208师机枪射击,造成7死70伤的大惨案(外有数十人被抓)。消息传到东北,7月12日东北学生在沈阳召开追悼大会后,又于7月27日在市府广场召开数十所大、中院校学生及各界群众参加的控诉“七·五”惨案大会,这次集会声势浩大,到会人数5万余。会后抗议队伍沿三经街、中山路、太原街、沈阳站、中华路、大西路、故宫、中街、小西路游行,后又回到市府广场。这次发生在市府广场的抗暴斗争,震动了全国,在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解放后广场回到人民手中,广大市民积极整修广场,广场的面积不断扩大,当时主要活动是举办涉及省、市的大型群众活动。

1976年之后,广场从政治集会向休闲方向转变。观礼台扒掉了,大批花草树木广布其间,节日的夜空常有烟花照耀。1998年起太阳鸟(300123,股吧)塑像矗立,构成了广场的三大部分:北部升旗仪式,中间太阳鸟,南部陨石。2013年经过3年的施工,广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太阳鸟、陨石不再,代之而起的是黑花岗岩打造的盛京八景、音乐喷泉和十个清文化主题景观灯柱。夏天两三万市民云集这里,跳舞、唱歌、健身操、放风筝、遛弯、健步走、闲聊……地下四层通道保证了地铁顺利通过,同时也联接了市府大路东西两段。这种广场加公园式的设计,使市府广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成为广大市民欢乐的海洋。

公交线路

159,214,215,244,265,291,295,地铁二号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沈阳市少儿图书馆    下一篇 图书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