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1]
中文名称
白鹿洞书院
地理位置
江西庐山五老峰下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38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08:00~17:00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40.00元
建议游玩时长
建议1-2小时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西省九江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目录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

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1217年(宁宗嘉定10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任“知南康军”,兴复书院,邀请李燔去白鹿洞;

1218年(宁宗嘉定11年)4-5月间,同学黄干、胡泳等10多人来庐山交游,建流芳桥,李燔与黄干、陈宓一起讲学《乾》、《坤》二卦,后郡守邀请李燔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

李燔担任堂长后,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各地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

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

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县)中学堂管理。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书院于1903年停办。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

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

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书院坐北朝南,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

主要建筑

书院大门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五个高大的院门,由此构成五大院落,每一院落又各有两至三进。

白鹿洞书院第一个院落为先贤书院。主要景观有院门、二门、丹桂亭、碑廊、朱子祠、报功祠等。先贤书院由中门分为前后两进。院门上悬有李时达手书“先贤书院”横匾。门左又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手书“朱熹纪念馆”金字黑漆竖匾。前院辟作一个花圃。

朱子祠为先贤书院主要建筑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应南康府教授熊士伯之请,南康知府张象文创建此祠专祀朱熹。祠中立朱熹自画像石刻,左有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有《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作为朱熹纪念馆,室内还陈列《朱熹生平事迹》共九部分。

报功祠位于朱子祠西,原称先贤祠。曾先后祀李渤、周濂溪、程颐、程灏、张横渠、陈了前、陶靖节、刘西涧父子及其他有功于白鹿洞书院之诸先贤。作为纪念馆,祠内陈列《白鹿洞书院史展览》共五部分。

棂星门院位于先贤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二个院落。主要景观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和礼圣殿。这一组院落由礼圣门辟为前后两进。

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47年),为南康知府何溶所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康知府苏葵重建。原为木构建筑,后由知府周祖尧改为六柱五门的石坊。棂星石坊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礼圣门原称先师庙门、大成门。宋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迁浙东提举,出资30万嘱南康知军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次年由新任知府朱端章开工兴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提学副使邵宝以颜体书“正学之门”。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大成”,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宋徽宗又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殿正中有先师孔子行教立像,原为唐代吴道子摹绘。上悬清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像下有石龛、石香炉、石花瓶等。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殿中左右神龛有线雕“四圣”石像: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于、亚圣孟子。殿旁两侧神龛还有十二贤(又称十二哲)线雕小石像。

白鹿书院位于棂星门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三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院门、御书阁、明伦堂、鹿洞、思贤台等。白鹿书院门楼重檐灰瓦,檐下花岗岩石额上由赵朴初题写“白鹿书院”四字。门内又是一个小院,东西各辟出一排厢房,廊柱卜有诗联。西廊柱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廊柱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院中设六边形石桌一张,桌下石柱刻有精致的浮雕狮子滚绣球、猛虎下山、奔马以及狼嚎图案,石桌周围另设六个青石鼓墩。

费黄芝青年潜力书法家费黄芝青年潜力书法家

御书阁又名圣经阁、圣旨楼。始建于南宋,现阁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南康知府叶谦、知县毛德琦重修,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阁中先后藏有朱熹奏请宋高宗御赐《九经注疏》、《论语》、《孟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赐《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集》等书。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康知府翟溥福建,明弘治十年(1497年),江西提学佥事苏葵重建。明伦堂原为书院讲堂,是白鹿洞书院中的重要场所。堂内现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安世鼎撰写的《御书阁碑记》。

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罕事。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刻湛若水《心性图说》于碑屏、《四勿总箴》于洞壁。吕棺撰《新辟白鹿洞记》。直到嘉靖十四年(1535年),南康知府何岩才置石鹿于洞中,井作《石鹿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参议葛寅亮认为不应开洞置鹿,于是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1982年,维修礼圣殿时发现石鹿,又重新置于洞中。这是一尊跪式石鹿,双耳直竖,神态机敏。在雕刻上刀法简练,线条柔和。这尊石鹿是书院仪存的明代实物。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并作《思贤亭记》。思贤台依山而立,为全院的最高点。

紫阳书院位于白鹿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四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这一组院落,因朱熹别号为紫阳,故名为紫阳书院。花岗岩门楼上,由冯友兰先生题写“紫阳书院”四字匾额。全院由中门分为二进。前院两侧有碑廊,总称为白鹿洞书院东碑廊。

前院中有翰墨云集的西碑廊,碑廊中有修建记文、洞规教义、诗词歌赋、游记题词等各色字碑。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紫霞真人手书的《游白鹿洞歌》。相传明万历年间,一位身着麻衣芒鞋的道人云游至白鹿洞。饱览这里的山川景物之后,信手采一把蒲草,在院墙上写下这首长歌,落款是紫霞真人。学子们闻声赶来,只见墙上游龙舞风,墨色灿然,却不见道人的踪影。人们盛传,这紫霞真人就是明嘉靖年间的头名状元罗洪先,因为他弃官后云游四方,晚年隐居庐山。

清康熙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同治十年(1871年)补刊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造崇德祠头门三间,祠东添建号舍四间,祠后老新八间,今改三重共九间。”1989年,重修为凹字形平房。

清康熙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同治十年补刊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造行台前头门三大间”。1989年重修,现为四柱五问的长方形平房。行台现用作“白鹿洞书院历代名人蜡像陈列馆”,其中陈列“李渤与白鹿”、“朱熹与生徒切磋”等神态逼真的蜡像群。

独对亭在延宾馆东南,左翼山下,这里西对五老峰,下临圣泽泉,崖石峻峭,涧水湍急。原为北宋丞相李万卷校勘书籍之所,因此又称为勘书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提学副使邵宝为纪念朱熹,在此择地建亭,取名独对亭。

独对亭东行数十步,贯道溪在这里遽然劈为两支。溪上石桥独立,桥下溪流出峡,飞湍陡绝,大石横枕。由此,巨石名为枕流石,石桥名为枕流桥。峡门中水石相激,怒若飞霆,激起而喷,若烟若霞,这是书院中一处胜境,称为小三峡。

贯道溪出峡口向东,迂回流山南折而下。山上原有六合亭,山下跨溪有流芳桥,又称濯缨桥。朱熹知军时所建。流芳桥面对五老峰,溪流绀洁。最初小桥无名,宋嘉定十—年(1218年)四月,南康知军陈宓与张琚、罗思、姚鹿卿、张绍、潘柄、李燔、胡泳、缪惟一等会讲洞中,歌颂朱熹之芳泽,并特别将桥名为“流芳”。陈宓在桥北刻“流芳“两字,又在桥东石壁上刻《流芳桥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流芳桥圮塌。此后,经过多次修建。现桥为解放后重修。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山下,山南景区东北端,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

气候

白鹿洞书院所处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量充足,气温年交差小,降水丰沛,但季节变化较大。

历史文化

历史渊源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学规

《白鹿洞书院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为学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

诗句

《白鹿洞书院》朱熹

历史地位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外交流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2010年8月下旬韩国书院联合会常任理事朴成镇一行来白鹿洞书院进行访问。9月下旬黎华应韩国绍修书院之邀,代表白鹿洞书院赴韩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并与之缔结为友好书院。2011年6月中旬韩国绍修书院回访白鹿洞书院,开展祭拜孔子、朱子等活动,并用韩文吟唱《白鹿洞书院揭示》。8月上旬邀请朱熹后裔、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偕夫人来院进行文化学术交流。8月中旬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理事长井上数马一行应邀,参观白鹿洞书院并进行学术交流。

保护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截止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书院书院

交通信息

白鹿洞书院附近有S212直达。

星子县城公交,从乘车地点 星子秀峰景区门口出发 ,参考车票 1元/人。

星子-九江公交,从星子汽车站出发,参考车票1元/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明厨亮灶    下一篇 德川和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