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N
- 中文名
- APON
- 全 称
- ATM PON
- 性 质
- 基于信元的传输协议
- PON含义
- 无源光网络
目录
在PON上实现基于ATM信元的传输,即APON(简称APON)技术。早在1995年“互联网时代”之前,在人们还不知道IP最终会统治网络第三层协议的时候,几个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等,就开始讨论发展一种能支持话音、数据、视频的接入网全业务解决方案。当时有两个符合逻辑的选择:协议层采用ATM,物理层采用PON。
经过以21个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为主的FSAN(全业务接入网)集团的不懈努力,1998年10月通过了全业务接入网采用的APON格式标准——ITU-T G.983.1;2000年4月批准其控制通道规范的标准ITU-T G.983.2;2001年又发布了关于波长分配的标准:ITU-T G.983.3,利用波长分配增加业务能力的宽带光接入系统。
OLT(光线路终端)将到达各个ONU(光网络单元)的下行业务组装成帧,以广播的方式发送到下行信道上,各个ONU收到所有的下行信元后,根据信元头信息从中取出属于自己的信元;在上行方向上,由OLT轮询各个ONU,得到ONU的上行带宽要求,OLT合理分配带宽后,以上行授权的形式允许ONU发送上行信元,即只有收到有效上行授权的ONU才有权利在上行帧中占有指定的时隙。
实现APON的关键技术有多址和接入控制技术(在使用TDMA上行接入时包括测距、带宽分配等)、突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技术、快速比特同步技术以及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技术。
APON这种模式建立的是一个点到多点的系统。再结合无源分路器对光纤和光线路终端的共享作用,使成本可望比传统的电路交换为基础的PDH/SDH接入系统低20%~40%。APON的业务是分阶段实施的,初期主要是VP专线业务。相对普通专线业务,APON提供的VP专线业务设备成本低、体积小、省电、系统可靠稳定、性价比有一定优势;同时它实现一次群和二次群电路仿真业务,提供企业内部网的连接和企业电话及数据业务;实现以太网接口,提供互联网上网业务和VLAN专线业务。
实用的PON系统主要是窄带PON,由窄带PON升级到宽带的APON,终端设备和控制协议都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动,传输速率的提高对物理层设备和媒质访问控制(MAC)协议都有新的要求。只要宽带PON的成本可以控制在窄带PON的1.5倍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宽带PON的技术细节还需要在其实际的发展和使用中继续研究和完善,但ITU-T在APON实用系统出现之前就确定了G.983建议,对APON进行了规范,它进入实用的步伐将会更加顺利。
EPON和APON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帧结构上(EPON和APON的帧结构格式、帧周期长度及打包方式全都不一样),而它们的主要技术差别是:EPON的数据传输是以可变长度的分组进行,最长1,518字节;而APON数据主要是以53字节固定长度的ATM信元方式传输。
APON支持者声称,他们的系统具有固定长度的帧结构,因而能更快、更有效地同步;而基于IP的EPON方案,则从不知道数据包有多长,必须硬性切断,并按较小的长度重新分组。这是因为,按互联网规定的IP包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而EPON协议规定的分组包最长为1,518字节。
与此对应,EPON支持者争辩说,用APON运载IP业务很难且效率低。APON的分组包必需按每48字节一小段切割,而且每段得加上5字节的字头,所以这种处理方式既费时、复杂、浪费带宽,又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其他通讯技术发展,APON也暴露了带宽比较低的弱点;在APON技术基础上发展了BPON技术,带宽从155 M提升到622 M。BPON在北美等很多地区得到了部署。BPON经过发展,又形成了GPON技术。GPON可以支持2.5 G下行,1.25 G上行。底层封装技术扩展支持GEM(General Encapsulation Method)封装,同时兼容支持ATM封装。但从各个厂家实现来看,基本上抛弃了ATM封装。
APON技术作为实际部署手段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PON技术的鼻祖,核心技术思路依然应用在各种PON技术中。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