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普雷绍夫

斯洛伐克东部城市。在托里萨(Torysa)河畔。人口7.6万(1983)。建于十二世纪。
中文名称
普雷绍夫
行政区类别
城市
所属地区
托里萨河畔
人    口
7.6万

目录

铁路和公路枢纽。有机械(电力仪表)、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缝纫等工业。

特色

它是境内乌克兰人文化的中心。设有师范学院。有十二至十八世纪的建筑艺术古迹。

历史

人类在现今普雷绍夫一带的定居痕迹最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在该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工具和长毛象骨骼约有2.8万年历史。斯拉夫人约在公元4至5世纪开始在该区定居,最早的持续聚居地则始建于8世纪。

11世纪后期,该城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份,匈牙利士兵在该城定居。1247年蒙古帝国入侵后,大量德国人从斯皮什地区迁移至普雷绍夫。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在1247年的一份档案是最早记载普雷绍夫的文字纪录,当时该城被称为“Epuries”,当时它是属于沙里什城堡的一个乡村。[1]1299年,普雷绍夫获安德烈三世授予市的地位,1374年它被列为帝国自由城市,这导致工艺和贸易的迅速发展。普雷绍夫在15世纪加入一个由巴尔代约夫、莱沃恰、科希策、普雷绍夫和萨比诺夫5个城市组成的联盟。

纪录显示该城最早的学校出现在1429年。1572年,索利瓦尔(普雷绍夫附近的一个城镇,属于普雷绍夫的一部分)开始了采盐活动。普雷绍夫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并因此在1647年成为沙里什县县治。信义宗教士于1667年在该城建立了一座重要的学院。

18世纪初,普雷绍夫的人口因为腺鼠疫疫情而下降至约2千人,直至18世纪后半期才得以恢复,工艺、贸易和工业重新发展。

1870年,科希策至普雷绍夫的铁路开始兴建,是普雷绍夫的第一条铁路。直至19世纪末,该城引进了电力、电话、电报和污水处理系统。1887年的一场大火破坏了城镇的大部份。1918年普雷绍夫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邻近城镇科希策根据第一次维也纳仲裁裁决再次被划归匈牙利,因此许多公共建筑物从科希策迁往普雷绍夫。

在1948年以后的共产捷克斯洛伐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阿莫尔戈斯岛    下一篇 考纳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