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
- 中文名
- 小日本
- 外文名
- Japs
- 别 名
- 日本鬼子、小东洋
- 出生地
- 日本
目录
1、指在东北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身材普遍比东北当地人矮小。
2、指日本的地理面积和人口都比中国小。
3、对二战时日本国名“大日本帝国”的讥讽。
4、讽刺日本在二战后成了美国的附庸。
“小日本”是中国、韩国等曾遭日本入侵国家的民众对日本以及日本人最广泛、最有影响的蔑称。
在抗日战争后,此词由于抗战相关作品中对日本人的大量丑化而逐渐广用,在一些情境中成为口头禅般的用语。在中国解放后的革命战争题材影视中,常把日本人称为“小日本”,成为“小日本”这一称谓的强有力的推广渠道,与之类似的称谓还有“日本鬼子”。“日本仔”是广东,福建一带对小日本的蔑称。
将日本以及日本人称作“小日本”,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中国对日本人的恶意讥讽,以为日本国土小,日本人个头小,而中国面积广大,大江大河大漠大山,人口众多。由此衍生的还有“小鬼子”、“小东洋”、“日本仔”等。
二是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憎恨。
很多人自小即知“小日本”一词,并且仅仅通过抗日影视剧来了解日本人,普遍的对日本人产生了“个头矮小”“相貌猥琐”等印象。
而事实上,现代日本人通过推广乳制品计划,平均身高甚至超过了中国;侵华时的日军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56~1.60米,在那个饮食普遍不发达的年代,与一般中国人相比相差无几。同为东亚人种的日本人,其相貌也与中韩比较相似。那么那些不良的印象从何而来呢?
初期在东北,日军的身高与身材高大的当地人相比有差距,被称作“小个子的日本兵”;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兵源严重不足,为了支撑无底洞一般的战争,日军开始从本土抽调大量未成年人当兵,即“少年兵”,平均身高不过1.50米。那些小小年纪便远赴他乡参与邪恶侵略战争的可怜少年们,在中国人的眼里成为了真正的“小日本”。
至于相貌,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广泛流传的抗日题材影视剧。这一类影视剧里所请到的扮演日本侵略者的演员,多为特意挑选的身材矮小且相貌猥琐的中国人。这些用于恶意丑化侵略者的“丑角"演员,在中国观众的眼中成为了“小日本”的典型形象。
当然,中国人心中对过去的侵略者的坏印象也是一大原因。对于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许多中国人,特别是老一辈中国人,感到尤其不可原谅;在一般大众对岛国日本的了解贫乏的情况下,对其印象丑化也是情有可原。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倭”,猥琐矮小之意。
倭寇指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现代汉语词典)
1903年,留日学生、革命家陈天华在《警世钟》写道“倘若中国也和日本一样变起法来,莫说是小小日本不足道,就是那英丶俄丶美丶德各大国恐怕也要推中国做盟主了。”这句话被认为是对日蔑称的起源。
孙中山曾在日本发表演讲称“以数千年之历史言,中国为兄,日本为弟”,也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小日本”的称谓起源之一。
随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对中国侵略,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要中国民众尊称他们为“大日本帝国”、“大日本皇军”。中国民众贬称日本侵略者为“小日本”,“小鬼子”,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也表达了对其对自己称谓中的两个“大”字的讽刺。
抗日战争之后,各种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剧中的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多被恶意丑化,如专门找身材矮小、面容猥琐的演员来扮演等等;剧中中国人民对其称谓也多用“小日本”。由此,该词逐渐被广泛使用。
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细野志豪2012年11月4日在读卖电视台的时政节目表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将中国称为“支那”不对,但希望中国人以后不要骂日本为“小日本”。细野曾担任日本首相助理和环境大臣等职务。
无论是“支那”还是“小日本”,都是容易激起民族矛盾、阻碍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无良蔑称。作为现代的文明公民,都该对此引起重视,不应再使用这些蔑称;更不应盲目激进,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