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德州第七中学

德州市第七中学位于市区西南角,德州市区唯一国办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100人,在职教师6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是一所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初级中学。

目录

德州市第七中学位于市区西南角,德州市区唯一国办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100人,在职教

师6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是一所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初级中学。以前,在校生不足300人,2005年新生入学仅仅80余人,许多领导一提到七中,都要皱眉头,教师跳槽,生源外流,被教育局定为薄弱学校,甚至有取缔的声音。而就是在这短短的四年中,七中却在默默地变化着,办学规模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许有人会问,是谁给七中带来如此巨变?这也正是七中人正在思索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大潮如风卷残云,涤荡着一切落后的教育模式,更像阵阵春雨,催生了无数充满无限生命力的教育新苗,许多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应运而生,引领着改革的潮头,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将遭淘汰,七中面临着危机,七中人也强烈的意识到了这种危机,走出去学习,坐下来研究,教学上尝试,多年的探求和摸索,七中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途径,这就是,坚持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

教育素质

几年来,七中从领导班子到每一名教师都坚定着一个信念,就是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开展全方位、大力度的教学改革。

德州是第七中学德州是第七中学

首先找准切入点,从课堂入手,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七中在全市首先推行了“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课堂,坚持导学教学成为七中的铁律。然而,改革的开始阶段都要经历一番阵痛,尤其对从事多年传统教学的老教师,这种阵痛尤为强烈, 学案不同于教案之处就是把学生的“学”凸显于课堂的主要地位, “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教师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导”,即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以前的“讲”课者,而成为引导者,指导者。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强迫以“讲”为生的老教师们放弃讲的权利,这不是在砸老师的饭碗?阻力是可想而知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认识到,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不能搞疾风暴雨,决定先从年轻教师中实行,青年教师思想新,知识新,接受新事物快,把他们推到学校教改的前沿上,既是对他们的锻炼,又使学校教改有了一个有序和渐进的过程,给老教师一个缓冲的过渡阶段。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运用新模式上课,老教师可以边学习便适应,逐步向新模式过渡。看看这些年轻人的课堂,学生活起来了,学习火起来了,课堂上,老师“零距离的接近学生,无条件的尊重学生”,“合作学习”,学优生更优,学困生找到了自信;课堂外,学生研究学习,讨论问题,为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做充足的准备。学习成了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课堂成了一个大孩子(老师)和一群小孩子“燃烧激情的舞场,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李炳亭)。这些青年教师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他们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热烈称赞,给了改革者自信,更给了学校决心,一年后,七中全校范围内全面实行新模式教学,老教师们也忍痛割爱,纷纷把学案带进课堂。这一模式的优势就在于使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路径化(路径不平坦,有台阶,但不至于攀登);目标具体化(从易到难);气氛轻松化(和谐、民主、积极、主动,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形式灵活化(合作学习,互助交流 ,师生互动,兵教兵);反馈快速化(当堂达标情况,学困生掌握情况)。当今教育名人李炳亭先生在《高效课堂22条》中对素质教育做了这样的界定:“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这一模式的成功运用,紧扣了和落实了张志勇副厅长在2009全省素质教育论坛上提出的“要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抓紧抓好”的要求, 实现了课堂教学素质化。

每个学生都有亮点,让亮点灿烂起来

“每个学生都有亮点,让亮点灿烂起来”是七中唱响的口号,更是灌注在每个教师心中的坚定信念,并且落实在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寻找亮点,发掘亮点,培养亮点,展示亮点,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和机会,这已经成为每一名教师的自觉意识。课堂上,一条正确的解题思路,一句精彩的答题语言,甚至一张美丽的笑脸,一个下意识的手势,都会被老师紧紧抓住,借题发挥,鼓励渲染。学生稍纵即逝的一瞬间的亮点,老师把握住了,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的兴趣陡增。让成就感时刻充满在孩子们的心里,形成吮吸新知识,充实新思想的无穷动力。赵瑞辰同学是七中07届毕业生,当时学习成绩非常差,自己几乎要放弃了,可是老师没有放弃他,班主任发现该生对美术特别爱好,就把他推荐给美术老师进行辅导,美术的特长给了他自信,他重新振作起来,各门文化课成绩显著提高,当年他以较优异的成绩被德州一中录取为美术特长生。这类的例子在七中可以说不胜枚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在七中,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是全校教师的自觉意识,“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是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

课堂上,从班级最后一名抓起,细化落实合作学习制度,小组间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的展示能力,彰显个性,没有歧视,不言放弃,反而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尊重。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课堂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尽情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特长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学校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施展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孩子们可以在绿茵场上展现英姿,可以在美术室里尽情泼墨。喜欢音乐,可以让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在你的指缝间宣泄流淌;爱好阅读,阅览室里随时有一席幽静之地,中外文豪大师会与你默默交流。七中以成功的素质教育实践,向社会证明着,只有坚持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知识丰富,人格健全,意志坚强,全面发展的成功人才。1100个美丽的亮点装点着七中美丽的夜空。

大胆创新——初中开设选修课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不是随意放纵,不是放任自流,我们把严格的学风建设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倡导学生应学有所成。初中学生开设选修课,这种做法也许以前闻所闻为,但是在七中,学校大胆的开了这个基础教育的先例,而且初一一入学即填报选修内容。选修内容包括体育、音乐、美术、阅读、英语、名篇欣赏、信息技术、演讲辩论、实验技能共计10个大项,14个小项,每一项都有指定的专职教师进行特长辅导,开学初以表格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精力选择其中的几项或多项进行特长发展。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模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第二课堂获得丰硕的成果。连续四年,七中音体美特长生升入一二中和实验中学的人数逐年递增。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07——09连续三年,七中取得全区中小学运动会三连冠;08年,七中代表运河经济开发区参加全市中小学运动会获得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09年,5名同学被德州一中破格录取为体育特长生。七中素质教育的优异成绩得到上级领导,有关媒体,上一级学校,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德州一中建校80周年之际在七中特别挂出了“德州一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输送基地”的牌子。08年11月份,德州电视台为七中做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的专题报道,09年10月份,又在德州新闻“今晚播报”节目中报道了七中“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做法。

全方位、寄宿制、小班化的管理模式;学案导学、分层达标的教学特色;赏识教育,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走出校门、借鉴提高的办学思路;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未雨绸缪,预防为先的安全意识;潜心治学,精益求精的教研风气;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灵活课堂;循循善诱、及时四清的包生制度;丰富多彩、生机洋溢的第二课堂。封闭的校园里,是一个个热情洋溢的笑脸和活跃开放的思想。这些特色,铸就了七中的今天,连续四年,七中坚持素质教育,苦练内功,潜心探索,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把一批批莘莘学子以优异的成绩送入高中,成就更美好的梦想。学生学在七中,如沐春风,家长选择七中,心里踏实。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景宏岛    下一篇 日照市宁波路学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