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 中文名
-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 依托单位
- 中山大学
- 类 别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所属学科
- 眼科学
目录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实验室设立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1年4月,眼科学实验室获得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立项;2001年3月,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立项;2002年1月,获得教育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立项;2003年1月,成为科技部和广东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5年12月,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两轮严格评审后,最终列入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2006年5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2006年7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建设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实验室在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高水平的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在2001年由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专家组评价已初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2004年7月以全优成绩通过了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验收;2005年在教育部48个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第六名的优秀成绩。2006年3月被科技部推荐参加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实验室现任主任为中山眼科中心主任葛坚教授,2010年3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2011年7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我国常见致盲眼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有:角膜病和眼表疾病研究、葡萄膜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研究、视功能保护和视觉科学、白内障的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研究、常见眼科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眼科学实验室在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广东省、中山大学和中山眼科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发挥整体优势和团队精神,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建设规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已取得突出的成绩。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水平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在葡萄膜炎防治及机理、角膜病与眼表疾病诊治、近视眼机理和干预研究、白内障防治和视网膜疾病研究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实验室硬件和平台建设,从环境、设备、条件等各方面彻底改变了实验室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使其硬件标准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硬件建设要求。实验室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实验室按国际化标准改建装修,环境焕然一新,实验场地宽敞明亮,实验设施先进,配置了当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拥有10万元以上仪器35台,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实验室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公共实验室、12个功能实验室和一个实验动物中心。公共实验室包括两个大型分子生物学公共实验平台、细胞培养室、病理室、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室(流式细胞仪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仪室、荧光定量PCR仪室、全自动遗传分析仪室),还配有双向电泳仪、微孔板式全光谱酶标仪、低温超速离心机、普通PCR仪、细胞离心涂片机、大容量冷冻高速离心机、酶标板离心机、显微注射仪、拉针仪、锻针仪、磨针仪、CO2培养箱、冰冻切片机、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等实验仪器设备。可以开展蛋白质分离纯化、酶解与质谱鉴定、细胞分选及鉴定、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各种生命科学的实验研究。
功能实验室包括视觉科学实验室、角膜病实验室、免疫病实验室、眼表疾病实验室、玻璃体视网膜病实验室、视觉生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病理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白内障实验室、眼眶病眼肿瘤学实验室、眼药理室。功能实验室是为实验室确定的各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提供细化和具体化的服务,各室配备与研究相关的仪器设备,为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平台和支持。
实验动物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安装有室内自动恒温、恒湿系统及自动监控动物系统,能开展普通级及无特定病原菌级(SPF级)的动物实验,可饲养多品种的实验动物(鼠、兔、鸡、猪、猴等),配备先进的动物实验设备(玻璃体切割机、超声乳化机、多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测系统等),是一个完全符合眼科学研究需求并可开展国际水准的前沿性动物实验的现代化动物实验室。
中山眼科中心还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图书馆收藏并定购了全面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眼科杂志和最新眼科专著。现有藏书16700册,中文医学期刊85种,外文原版期刊57种,几乎囊括了全部SCI收录眼科期刊,并开通国际互联网络、中外文全文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及充足的信息来源。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