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纳斯·李
- 中文名
- 蒂姆·伯纳斯·李
- 外文名
- Timothy John Berners-Lee
- 别 名
- TimBL
- 国 籍
- 英国
- 出生地
- 英国伦敦
- 出生日期
- 1955(乙未年)-6-8
- 职 业
- 计算机科学家
- 毕业院校
- 牛津大学
- 信 仰
- 一神普救派
- 主要成就
- 互联网之父 麻省理工计算机及智能实验室主席
- 获得勋衔
- 英王功绩勋章,不列颠帝国勋章
目录
1955年6月8日,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出生于英格兰伦敦西南部。父亲是康威·伯纳斯·李,母亲是玛丽·李·伍兹。他的父母都参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电脑,曼切斯特1型(Manchester Mark I)的建造。伯纳斯-李在辛山小学(Sheen Mount Primary School)念小学,在伦敦伊曼纽尔公学(Emanuel School)念中学。1973年,他中学毕业,进入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深造,最后以一级荣誉获得物理学士学位。
蒂姆进入大学,1976年从牛津大学物理系获得一级荣誉学位,毕业之后,曾经供职于英国一些高技术公司,从事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研究,其出众的才华逐渐得以展露。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蒂姆来到瑞士的日内瓦,进入著名的由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建立的粒子实验室。该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是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
在这里年轻的蒂姆接受了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为了使欧洲各国的核物理学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沟通传递信息进行合作研究,委托他开发一个软件,以便使分布在各国各地物理实验室、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数据、图像资料可供大家共享。软件开发虽非蒂姆的本行,但强有力的诱惑促使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早在牛津大学主修物理时蒂姆就不断地思索,是否可以找到一个"点",就好比人脑,能够透过神经传递、自主作出反应。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编制成功了第一个高效局部存取浏览器"Enquire",并把它应用于数据共享浏览等,取得了成功。
初战胜利大大激发了蒂姆的创造的热情,小范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已不再是目标,蒂姆把目标瞄向了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网上,以彻底打破信息存取的壁垒。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递交了一份立项建议书,建议采用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把CERN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在系统建成后,将可能扩展到全世界。这个激动人心的建议在CERN引起轩然大波,但这里终究是核物理实验室而非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虽有人支持但最后仍没有被通过。蒂姆并没有灰心,他花了2个月重新修改了建议书,加入了对超文本开发步骤与应用前景的阐述,用词恳切,并再一次呈递上去;这回终于得到了上司的批准。于是蒂姆得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一台NEXT计算机,并率领助手开发试验系统。
1980年代后期超文本技术已经出现,当时还有国际间的超文本学术会议,每次都有上百篇的有关超文本的论文问世,但没有人能想到把超文本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上来:超文本只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而已。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有一次蒂姆端着一杯咖啡,走在实验室走廊上经过怒放的紫丁香花丛,盛夏幽雅的花香伴随着醇香的咖啡味飘入实验室,霎那间里蒂姆脑中灵感迸发:人脑可以透过互相联贯的神经传递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为什么不可以经由电脑文件互相连接形成"超文本"呢?
说干就干,1989年仲夏之夜,蒂姆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虽然这个Web服务器简陋得只能说是CERN的电话号码簿,它只是允许用户进入主机以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1989年12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广泛推广应用。
国际互联网Internet 在1960年代就诞生了,为什么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呢?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联接到Internet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很分明,而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极端单调枯燥。
Web通过一种超文本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内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从一台Web服务器转到另一台Web服务器上检索信 息。Web服务器能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在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此外,Internet的许多其它功 能,如E-mail、 Telnet、 FTP、 WAIS 等都有可通过Web实现。
美国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认 为:1989年是Internet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的确WWW技术给Internet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Web浏览的方式给了互联网靓丽的青春。
在今天作为Web之父的蒂姆·贝纳斯·李已经功成名就。但并不象大多数普通人都认为的那样,和其它科学发明一样,环球网(WWW)的建立是通向致富的捷径。与那些依托互联网一夜暴富之士相比,蒂姆仍然坚守在学术研究岗位上,那种视富贵如浮云的胸襟,真正表现了一个献身科学的学者风度。
是不是蒂姆没有看到WWW的价值呢?不是的。其实早在1992年,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发明的浏览器尚未问市之前,蒂姆和他的研究伙伴曾向欧洲权威的律师咨询,考虑开放"网软"公司(Websoft)销售网络浏览器软件,但他最后放弃了这个决定。因为蒂姆当时预见到一旦他的浏览/编辑器问世,势必引起网络软件大战,使国际互联网陷入割据分裂,为了他所钟爱的WWW事业,他决定在WWW的百家争鸣中扮演一个技术直辖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财富的商人。
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正如蒂姆所预见的,网景与微软的浏览器之争,被称为万维网第一商战,快速膨胀的网络已有瘫痪之虞。为此在1994年,蒂姆创建了非赢利性的万维网联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155家互联网上的著名公司,致力达到WWW技术标准化的协议,并进一步推动Web技术的发展。蒂姆坚持,W3C最基本的任务是维护互联网的对等性,让它保有最起码的秩序。
他反复重申建构Web技术的初衷是藉由WWW作为创意和效率的工具,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共事与资讯获取交流环境,但当前WWW的增长象"缓慢地深层爆炸"般的(蒂姆语)进军商业领域,欲局限人际关系沟通的后果是作为创始者始料未及和十分遗憾的一点。总部设在美国麻省理工(MIT)的W3C现已有40余名工作人员,分工为若干研究开发小组,任务就是力图引导网络革命的发展方向,蒂姆风趣地把它称之为一项"如驾驶着大雪橇从山顶上以加速度向下滑的惊险工作"。
当1996年底美国《研究和发展杂志》授予蒂姆Scientist of the Year(年度科学家)称号时,蒂姆·伯纳斯·李认为WWW开启信息时代新纪元,不过是"偶然的因缘""水到渠成而已"。他也不后悔没有自组网络软件公司,这对他来说,只是"取与舍",并非"得与失"。回顾过去,蒂姆----这位满怀浪漫理想主义的科学家,以谦和的语气说:"Web倒是可以给梦想者一个启示--你能够拥有梦想,而且梦想能够实现。"的确,Web是蒂姆在紫丁香和实验室之间的梦想,而伟大的国际互联网正是由无数像蒂姆·伯纳斯·李这样的先驱们的无私耕耘下成长起来的。
伯纳斯-李的父母都是数学家,两人都在建造世界上最早的电脑之一(Manchester Mark I)的小组里工作。伯纳斯-李在汪兹沃斯上学,在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毕业。他用焊烙铁、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门、一块Motorola 6800微处理器和一台旧电视机制作了一台电脑。后来他在牛津时因与一个朋友私自闯入其它电脑系统被禁止使用大学的电脑。
从1976年开始他在私人公司里做编程员,1978年他在另一个公司里研究排编程序和操作系统。
1980年伯纳斯-李在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工作时建议建立一个以超文本系统为基础的项目来使得科学家之间能够分享和更新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与罗勃·卡力奥一起建立了一个叫做ENQUIRE的原型系统。
1984年伯纳斯-李重返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这次作为正式成员。他恢复了他过去的工作创造了万维网。为此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httpd)。
蒂姆·伯纳斯-李建立的第一个网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站)是http: //info. cern. ch/,它于1991年8月6日上网,它解释了万维网是什么,如何使用网页浏览器和如何建立一个网页服务器等等。蒂姆·伯纳斯-李后来在这个网站里列举了其它网站,因此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目录。
1994年伯纳斯-李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万维网联盟,它由不同的原意建立万维网标准和提高万维网质量的公司组成。 2004年12月接受了南安普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职位,他在那里研究语义网。
构成万维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很简单,伯纳斯-李的功绩是将它们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他最大的贡献可能是无偿地将他的主意提供出来而不收费。2003年万维网联盟决定所有由联盟提出的技术都是无偿的,所有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
因为伯纳斯-李曾经在英国东多塞特郡居住,他于2001年接受郡古迹信托会的名誉保护人的职位。 他与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美国波士顿。
1994年,他成为万维网名人堂的成员之一。
1995年,他赢得凯尔贝基金会的“年度青年发明家”奖项。同年,他获得了ACM软件系统奖。
1997年,在英女皇寿辰上,为表扬他在“全球计算机网络”方面作出的贡献,他获颁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1998年,他获得艾塞克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9年,他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最重要的100个人物。
2000年3月,他获得公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1年,他入选美国文理科学院。
2002年,他入选BBC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2003年,为表扬他对万维网发展的开创性贡献,他获颁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研究奖。
2004年4月15日,他获芬兰技术学院颁发千禧技术奖。奖金高达一百万欧元,奖项在同年6月15日由芬兰总统向他颁发。同年7月16日,因获颁大英帝国爵级司令,他获封为爵士。
2004年21日,他获得兰开斯特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2005年1月27日,因他的成就,与他展示出英国人的特质,“羞怯、决心、敏锐的幽默感及良好的适应能力”,他入选2004年最伟大的英国人。
2007年,他获得成就学院金盘奖。同年,他与艾伯特·霍夫曼一起并列每日电讯报“最伟大的100名在生天才”榜首。同年6月13日,他获颁功绩勋章。
2008年,为表扬他“构思出万维网,并进一步发展万维网”,他获得了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奖。
2008年12月2日,他获得曼切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4月21日,他获得马德里技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4月28日,他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6月8日,因他的终生成就,他获得威比奖。颁奖仪式于纽约市举行。同年10月,他获得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3月30日,他获得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改变世界的人”奖。同年5月26日,他获得哈佛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入选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人工智能名人堂。
2012年,他入选互联网名人堂。同年7月27日,他在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受到了表扬。
2004年4月15日,在芬兰的埃斯波市,芬兰技术奖基金会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授予了现年49岁的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这位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明人在成为世界上首位“千年技术奖”得主的同时,也获得了生平最大的一笔100万欧元的奖金。当人们每天打开电脑,感叹着互联网强大的同时,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切竟是由一人之力创造的。 1955年6月8日,伯纳斯·李出生在英国伦敦的西南部,他的父母都是英国计算机界的名人,曾参与了英国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从小便耳濡目染。在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学习期间,他就用从旧货商店花7美元买回的电视机,与M6800处理器、烙铁、电路板组装出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伯纳斯·李先后进入了Plessey通讯公司和D.G. Nash技术公司工作,但他真正开始研究互联网是在加入日内瓦的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后。作为一名软件工程顾问,他编写了一个名为“Enquire”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就是WWW的最初概念。经过一番努力,1989年,伯纳斯·李在Enquire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Hypertext(超文本)重新构造信息系统的设想,并设计出供多人在网络中同时管理信息的超文本文件系统。1990年,他在当时的NeXTStep网络系统上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器(Web Server)Httpd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编辑程序World Wide Web(WWW)。同年12月,CERN首次启动了万维网并成立了全球第一个WWW网站info. cern. ch(至今仍是CERN的官方网站),第二年万维网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在此之后,伯纳斯·李又相继制定了互联网的URIs、HTTP、HTML等技术规范,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非盈利性互联网组织W3C,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
因为在互联网技术上的杰出贡献,伯纳斯·李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金钱上与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也圆了那些.com公司创建者们的富翁梦。即便如此,伯纳斯·李仍然十分谦虚,总是以一种平静的口气回应:“我想,我没有发明互联网,我只是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
即使在今天,伯纳斯·李的名字对于大众来说多少还有些陌生甚至从未听说过,但对于那些互联网公司的CEO们,他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偶像。Lotus公司主席兼CEO,Jeff Papows对他评价到:“伯纳斯·李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资格写入互联网编年史的人物。他用自身的智慧和像父母一样的无私为这个产业创造出了另一个神话,他告诉人们网络是多么的美好多么赋有吸引力,又一个新事物在他的手中诞生了。”Novell公司CEO,Eric Schmidt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一门传统科学的话,那么伯纳斯·李无疑将获得一枚诺贝尔奖章。”
《时代》周刊将伯纳斯·李评为了世纪最杰出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并用极为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绍他的个人成就:“与所有的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的发明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有多大的意义,这就像古印刷术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与伯纳斯·李不同的是,比尔·盖茨不放弃任何一个商机,人们形容他像一只青蛙,瞪着双眼,紧盯着浮在水面上的所有昆虫,看准时机,迅即下手。这位技术的追星族,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露面的天才。盖茨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也能捐出善款,与他人分享财富,为什么自己总是官司与麻烦不断?其实,他应该明白他首先满足的是自己。财富,让他有吃不完的汉堡和如花美眷。也让他能在被红颜知己诉诸法庭时,支付得起80亿美元的巨款。
人心是杆秤。如今,伯纳斯与盖茨的境遇有所不同,伯纳斯虽然没有获得巨额财富,却被尊为“互联网之父”,人们称誉他的贡献时说,“与其他所有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2004年4月,芬兰技术奖基金会将全球最大的科技类奖“千禧年技术奖”授予他。
相对于伯纳斯,盖茨虽然富可敌国,但在欧美,人们把更多的麻烦给予了他,并且处处提防,让他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他甚至不知道,未来岁月里究竟还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等着他。因为对于他的财富,人们有个疑问,这家伙是不是把我们口袋里的钱掏得太多?
在IT精英不断涌现的今天,比尔·盖茨,或许有可能被人取代,但有谁能相信,还有谁比伯纳斯走得更远?
伯纳斯和盖茨的差别,是科学家和商人在人生境界上的差别。境界犹如撑杆跳,要想跳得高,必须克服更多引力,要克服“自我”和“欲望”的地球吸引力,必须呼啸而起,在极限的高度将自己甩出去,才能获得超越平庸的高度,高于几倍世俗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盖茨玩的是跳高,而伯纳斯玩的则是撑杆跳。
北京时间2011年5月22日晚间消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已与他的美国妻子离婚,并与女企业家罗丝玛丽·莉丝(Rosemary Leith)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
现年55岁的蒂姆早在1990年便与美国电脑程序员、前花样滑冰运动员南希·卡尔森(Nancy Carlson)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结婚,婚后生有两个孩子。蒂姆经常接到记者的采访请求,但为了能尽量多地陪伴家人,他婉言谢绝了大多数采访。
令人遗憾的是,蒂姆的第二段婚姻现已宣告结束,他迷上了妩媚动人的莉丝。蒂姆的朋友透露:“他与罗丝玛丽的恋情迅速升温,甚至把她带到了英国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与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会面。”在2007年,蒂姆成为24位“功绩勋章”(由英国君主颁赠的英联邦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莉丝现今49岁,丈夫马克·奥普佐摩尔(Mark Opzoomer)以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CEO,他们如今与三个孩子生活在西伦敦的富勒姆区。莉丝现今是一家名为“互联网基金会”(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的慈善机构的负责人。
该机构由蒂姆2009年在乌干达创立。莉丝2000年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创建自己的公司以前,我每周工作50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现在我尽量呆在家里,但我远比以前更幸福、更充实。”
蒂姆的发明促使了信息革命的发生,使互联网由少数精英使用的信息传输渠道,变成了供全世界人共用的知识百科全书。2010年3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证实,互联网将角逐诺贝尔和平奖,蒂姆等多位IT业大腕获得了提名,2010年10月8日宣布最终结果。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亮相,并打出了“This is for Everyone”字样,言外之意,互联网献给所有人。
互联网发明者、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今晚作为科学明星,一样成为开幕式的亮点。坐在他熟悉的“电脑”前,接受到来自全世界的感谢。
因无偿把万维网构想推广到全世界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蒂姆·伯纳斯·李被英国人视为骄傲。正因如此,“感谢蒂姆”环节中,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的他享受了来自全世界的热烈掌声。
2017年4月4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简称ACM)宣布,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获得2016年ACM“图灵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