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有的“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整合北京大学在核科学与核技术方面的优势力量建立的。
中文名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建立于
1955年
会名誉主任
方守贤
学委会主任
沈文庆

目录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

沿革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学科可以追溯到的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为北大物理研究室),数十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高级人才,在历届毕业生中已产生了11位两院院士。1990年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正式成立,后更名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近升级为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正式运行。

学术委员会

姓名
职称
学委会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备注












柴之芳
研究员
学委会副主任
核技术及 
  应用
中科院高能 
  物理所
院士
郭之虞
教授
学委会副主任
先进粒子 
  加速器技术
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赵光达
教授
学委会副主任
强子物理
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院士
杜祥琬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自由电子 
  激光
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
院士
顾红雅
教授
学委会委员
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关遐令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加速器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刘嘉麒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第四纪环境
中科院地质 
  研究所
院士
柳卫平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马伯强
教授
学委会委员
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孟 杰
教授
学委会委员
理论核物理
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王克明
教授
学委会委员
离子束应用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院士
王贻芳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粒子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所

詹文龙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核物理
中科院近代 
  物理所
院士
张 闯
研究员
学委会委员
加速器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所

团队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物理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科研力量组成。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5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领域

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性核束物理、强子物理 、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核技术应用。这四个方向均是核物理与核技术的主流方向,也是北京大学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方向,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多年来已经形成有机整体。实验室所依托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和“理论物理”三个学科均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目标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基于核科学与技术、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基础性研究基地,针对学 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核物理与核技术方面的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创新性高水平研究,获 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基础物理、核科学与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