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世界各国在其诞生之后纷纷建立起与认知神经科学有关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机构,并提出大规模研究计划,希望集中力量,在人类脑与认知、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实现重点突破。
中文名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点
3个
硕士点
5个
依    托
北京师范大学

目录

在我国,认知神经科学近年来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为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纵深,将可能推动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7月,是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基地,是“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2005年初,科技部批准成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3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评估。2008年1月,以3T磁共振系统为核心的大型实验平台挂牌。2008年5月,科技部对实验室验收合格,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开放运行。

总体定位

实验室结合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学术前沿和我国在人口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记录、脑电/脑诱发电位、近红外成像、行为实验、教育实验干预等多技术结合的研究手段,在基因、神经核团、神经回路、脑区和行为等各个水平上,围绕人类高级认知功能及障碍的脑机制、学习与脑的可塑性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具体包括基本认知及其神经机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脑发育、发展性语言障碍、情绪与社会行为、神经影像的方法学等方面。为建立我国基于脑的教育和学习、基于脑的认知障碍矫治方法、基于脑的人力资源产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我国亿万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满足国家必须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需求。

科研领域

实验室确立了五个研究方向。

1.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研究。以基因-脑-行为的整合思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大脑发育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基础数据库,为认知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诊断依据。

2.基本认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研究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和视皮层的可塑性。

3.语言与数学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经验与大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语言和阅读发展及其障碍,以及数学认知的基本加工过程及其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上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

4.情绪与社会行为及其认知、神经基础研究。研究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开展正常儿童青少年突出行为问题与情绪问题监测的研究。

5.神经影像的方法学研究和基础平台建设。开展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等脑成像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并围绕实验室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方法学计算体系。

研究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包括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磁共振影像数据处理、心理学、磁共振医学和磁共振物理学等。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跨世纪或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该团队在2007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为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合作研究提供了人才基础。

项目成果

实验室在语言认知、数学认知、社会认知、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等方面布局了科学研究,承担了863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项目、美国Spencer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90余项。

实验室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人文社科奖、教育部、北京市和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实验室利用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优势和辐射效应,积极运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科学化,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尤其是在第二语言学习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方面,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 究 生

实验室建立了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从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构筑了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体系,为实验室整体科教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有博士点3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点5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其中,心理学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240余名,以及多名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2009年期间,共有两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6人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奖,1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金声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北京师范大学“求是奖学金”,14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实验室为研究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各种优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派送多名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交流合作

实验室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和实质性的合作,通过争取国家引智计划的支持,建立了国内与国外紧密合作的国际化研究团队,这些国际机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Banner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德国马普认知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多个国际学术机构任职,与国外专家联合承担了多项国际科研项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给予了积极评价,实验室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发展目标

实验室将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实验平台、一个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一个脑科学与教育应用推广中心。继续为建立我国基于脑的教育、基于脑的认知障碍矫治方法、基于脑的人力资源开发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满足促进我国亿万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国家重大需求。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