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欢喜团

欢喜团又名麻元宵、麻鸡蛋,呈圆形,味美香甜可口,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加水磨粉,以红糖和适量的面粉,外层裹麻,油炸食品。欢喜团儿取义吉祥,象征花好月圆、喜气盈门,很快成为小孩子们的小吃和玩物,风靡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滋养和存留了很多人的记忆与美好愿望。是过年时候才做得应时食品,是对过年风俗的一种配合。

目录

“欢喜团”是本地的一种小吃,口感甜、脆、香、酥,生产工艺精细,产品玲珑剔透,由彩丝线串连,因寓“团圆快乐,合家欢喜”之意,故深受群众喜爱。主要以碎粉条、千穗谷、大米、小米、糖稀、白糖为原料,用专用模具抟制成圆球,再配以麦杆、高梁秸穰、玉米秸穰、彩丝线,串连成五颜六色的“欢喜团”。

民间传说

据说

过去欢喜团的原料主要是碎粉条和黍子,把碎粉条放到锅里爆开,染以不同颜色,和上糖稀,粘抟而成,形状比较单一。为适应新形势新口味,范崇华在欢喜团儿的原料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由单一的粉条儿花演变为玉谷做成,后来又增加了小米花、大米花和高粱米花三种不同制作方法,花色品种也不断翻新,出现了大小不等、造型不同、包装各异的十多个品种:小者如珠玑,五个或十个一挂,下面缀以以麦秆、高粱秸穰染色做的红绿穰花以及用麻或苘麻做的五色吊坠流苏;大的如碗口,里面空心,分别单挂,上下左右各有红黄绿三色米花镶嵌,四面及下端各有五缕穰花吊坠,上悬吊钩,犹如五彩宫灯。

欢喜团儿的制作加工,多集中在冬春两季农闲时节,春节前后,正是欢喜团销售的旺季,又加上气候干燥,便于欢喜团儿的制作、销售和保存。所以秋收秋种结束后,东李之口村家家户户开始做起欢喜团儿,爆米花的香气从家家户户飘散出来,氤氲在空旷的原野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米枸杞醋    下一篇 米氏酱香羊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