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祠
- 中文名
- 张耀祠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江西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
- 出生日期
- 1916年2月
- 逝世日期
- 2010年10月30日
- 职 业
- 少将,中央警卫团长,中办副主任
- 信 仰
- 共产主义
- 主要成就
- 保卫毛主席、拘捕“四人帮”
- 代表作品
- 《张耀祠回忆毛泽东》
目录
内蒙古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张耀祠将军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张耀祠将军于2010年10月30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
不只是缘分还是机遇,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已无法与毛主席分开。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4日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305医院举行,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门口站成20多排队伍。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
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现已年过八旬的老人王明富回忆说,1955年他和张耀祠相识,当时张耀祠已是中央警卫团团长,但他还是习惯于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有时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主席的门前。
今年10月,张耀祠告诉儿女,想回江西老家看看。10月底,张耀祠先回到江西南昌,准备过几天再回老家于都。张耀祠在南昌见到朝思暮想的老战友们,“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没想到却突发心脏病,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如今夙愿成真,但离回到出生之地还差一步。
张耀祠,1916年12月出生,江西省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耀祠生于贫农家庭。
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张耀祠带领石灶乡5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少共国际师。
1933年7月,张耀祠调往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警卫连。张耀祠站的第一班岗,就是被安排在毛泽东的住房门口。那时,毛主席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夺去了军队中党的、军队的职务,只管一些政府工作,但仍是受中央保护的首脑人物。
1934年4月,张耀祠被调到红8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红军长征到贵州黎平,红8军团被撤消建制,张耀祠到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
1935年1月,张耀祠在国家保卫局特务队当班长,参加了遵义会议的保卫任务。遵义会议后,李德大权旁落,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将看护李德的任务交给了张耀祠班,说:“不能让他自杀了,不能让他逃跑了。”
(二)
抗日战争时期,张耀祠历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3中队中队长、中央警备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政治处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教导员。
(三)
解放战争时期,张耀祠历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中央纵队2师副政委。
1947年,毛泽东撤离延安,就是由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后授少将衔)、政委张廷桢(后授少将衔)和政治处主任张耀祠率两个连、一个骑兵中队保驾。
(四)
新中国成立后,张耀祠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
1953年5月,公安部9局(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将张耀祠找到中南海说:“调你任9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组建了新的中央警卫团,它是以中央警卫师1团为基础,1团的前身是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的底子。新组建的中央警卫团建制归总参谋部,警卫任务归9局领导,代号8341部队。
毛泽东认识张耀祠应该在1954年,张耀祠陪毛泽东在广州越秀山游泳,毛泽东问张耀祠叫什么名字?是否参加过长征?从60年代开始,张耀祠基本上与毛泽东住在一起,紧随毛泽东的行踪,保卫他的安全。
张耀祠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叶剑英决定把“四人帮”抓起来。1976年10月6日,汪东兴安排张耀祠去抓江青。张耀祠到江青住所,向江青宣布:“江青,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你现在还在进行分裂党中央的活动,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马上执行。你到另外一个地方,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待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
1977年,在党的十一大上,张耀祠当选候补中央委员。这一年,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张耀祠站在汪东兴、吴德一边,坚决反对。
1978年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张耀祠坚持将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所提出的“凡是不实之词,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情况下,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从文件中删掉。张耀祠说:“现在有人要翻天安门的案,这不是又是在压中央嘛!”“有些文章确实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矛头是指向毛主席的,有篇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有些话有问题……”“有的不仅针对毛主席,也是针对华主席。”“这股风很大,要顶住是不容易的。我向张平化说,你是宣传部长,你要掌握方向。有人说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但是做起来就不那样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绩伟在小组会上面对面地批评了张耀祠。不久,张耀祠被调离北京,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从此淡出。
毛泽东吃菜很简单,辣椒每餐不离,夏天爱吃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他爱吃武昌鱼,张耀祠便请供应处设法从武昌运武昌鱼。毛泽东不喜欢喝牛奶,不喝酒,不喝汽水,却爱喝茶,对龙井茶情有独钟。这样,张耀祠每年都代他向杭州定购龙井茶叶。毛泽东不大吃水果,1970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访华,送了几筐菲律宾新鲜的芒果给毛泽东及其子女。张耀祠请示毛泽东如何处理,毛泽东说送给大师傅、警卫和护士,张耀祠照办了。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毛泽东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他带上几箱子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毛泽东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张耀祠为毛泽东借书的记录。
毛泽东五年不离手的“2号卷烟”,也离不开张耀祠的精心安排。自从1965年偶尔从贺龙手里抽到清凉香醇的“神秘”卷烟,毛泽东就对这种产自四川什邡的烟爱不释手。起初,张耀祠没有惊动卷烟厂,而是每月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文革”期间,西南局书记李井泉被打倒,这条线断了。张耀祠便派孟进鸿(中央警卫局秘书科长)秘密找到烟厂,直接联系。好不容易供应上了。1971年林彪垮台后,四川的领导班子换了,烟又断了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耀祠多次派孟进鸿“南下”,带着北京的烟草技工去什邡学习,住了半个多月,可师傅学不来。后来中央决定,请烟厂的师傅来北京,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毛泽东工作之余喜欢爬山。张耀祠总是随同毛泽东一起爬山,为他警卫。毛泽东爬山事先并无计划,全凭兴之所至,这给警卫工作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耀祠便多派几位警卫,有前锋,有后卫,尽力保障毛泽东的安全。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爬山,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最初曾给毛泽东戴墨镜、戴大口罩,毛泽东很不高兴。他身材高大,无论怎么化装,总是被人认出来。后来,他索性不化装,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游。
离职休养后,张耀祠享受正军级待遇。
张耀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张耀祠回忆毛泽东》等。
2010年10月25日,张耀祠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追悼会在解放军305医院隆重举行。
张耀祠将军,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1976年10月,奉党中央之命参与了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9年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回忆毛泽东》、《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等。
张耀祠1933年参加红军,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的第一天,也就是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下哨后,他兴奋地对全班战友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
1953年4月,他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他的职责是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主席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主席朝夕相处。多年来,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工作,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
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夕,林彪策划武装政变,阴谋杀害毛主席。这年8月中旬到9月12日,毛主席去南方巡视,向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吹风”,透露“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毛主席在南方巡视。一路上气氛十分紧张,林彪反党集团箭在弦上,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毛主席专列安全回到北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因病与世长辞。他同毛主席朝夕相处四十多年,其悲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2010年11月4日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北京305医院举行。
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张耀祠将军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反党集团,还是在抓捕“四人帮”的斗争中;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还是在国内右派势力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甚嚣尘上的历史背景下,他在同反腐败、反汉奸、反投降、反卖国活动的悲劣行径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撰写了大量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捍卫毛泽东思想,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的大量文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动员干部群众、组织宣传群众、教育培养青年一代。他心胸坦荡、无私无畏、忠诚于党的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毕生的精力贡献于革命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逝世,是我们继续革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损失。
1916年2月,张耀祠出生在江西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张耀祠带领石灶乡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
张耀祠说,我当兵第一次站岗,就在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门口。
1933年7月,张耀祠调往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任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任务。
那时,毛主席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夺去了军队中党的、军队的职务,只管一些政府工作,但仍是受中央保护的首脑人物。
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的一天,班长安排张耀祠上岗。这是他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下哨后,他兴奋地对全班同志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
张耀祠说:“进了北京城后,我就基本上跟着毛主席转了,无论在中南海或外出,都跟着他转。”
1953年4月,负责组建被外界传为番号含有许多“玄机”的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当我们问及这个番号是不是什么高僧大师取的时,张耀祠非常肯定地说,绝无此事。
说到中央警卫团,张耀祠特别讲了毛主席亲手制订的《出差守则》。那是1955年初,毛泽东为了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出要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战士轮流回乡探亲搞农村调查。5月14日下午毛主席还给一中队讲党的历史,讲了50多分钟后又说:“你们都是做警卫工作的,工作很单纯,我现在给你们加一项工作,不知你们同意不同意?”听到大家异口同声回答“同意”,毛主席扳着指头说:“今后你们就是三项工作:一个是保卫工作;一个是学习,学文化;再加一个调查工作,以看家为名回去搞调查工作,你们为中央做点事,我通过你们和群众接触,你们要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并叮嘱大家“不要说是给毛主席做警卫工作的,是毛主席派来的,大家回到家去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尊重区乡干部,不要摆架子。”毛主席还就调查的内容、工作的方法提出了要求,讲得很具体,很明确,尔后,毛主席又亲笔写了《出差守则》,还给大家讲述了自己1930年作寻乌调查的故事。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县。这时,张耀祠调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城。为布置中央首长进城的安全工作,张耀祠等人受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派遣先进入遵义城。毛泽东同志进城后,到群众中去讲演时,张耀祠等警卫人员身着便衣,紧紧跟在毛泽东身边,仔细观察四周的动静。15日下午7时,在遵义柏公馆上的客厅里,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国家保卫局负责会场保卫。60多年后张耀祠回忆说:“红军攻占了遵义城,当中央首长和毛主席进城时,我参加了保卫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入城仪式和毛主席向群众演讲的安全保卫工作。”而这些,他跟随毛主席几十年,却从未向主席谈及过,原因是他感到在毛主席面前表白自己不太好。
1953年4月,张耀祠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张耀祠说:“我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泽东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泽东朝夕相处。
毛泽东吃菜很简单,辣椒每餐不离。夏天,爱吃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他爱吃武昌鱼,张耀祠便请供应处设法从武昌运武昌鱼。毛泽东不喜欢喝牛奶,不喝酒,不喝汽水,却爱喝茶,对龙井茶情有独钟。这样,张耀祠每年都代他向杭州定购龙井茶叶。毛泽东不大吃水果,1970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访华,送了几筐菲律宾新鲜的芒果给毛泽东及其子女。张耀祠请示毛泽东如何处理,毛泽东说送给大师傅、警卫和护士,张耀祠照办了。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毛泽东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毛泽东带上几箱子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毛泽东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张耀祠为毛泽东借书的记录。
毛泽东工作之余喜欢爬山。张耀祠总是随同毛泽东一起爬山,为他警卫。毛泽东爬山事先并无计划,全凭兴之所至,这给警卫工作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耀祠便多派几位警卫,有前锋,有后卫,尽力保障毛泽东的安全。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爬山,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最初曾给毛泽东戴墨镜、戴大口罩,毛泽东很不高兴。他身材高大,无论怎么化装,总是被人认出来。后来,他索性不化装,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游。
1970年酷暑,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在芦林一号办公,在脂红路175号住宿。毛泽东有夜间工作的习惯,他通宵在芦林一号找人谈话,一个个做工作。当毛泽东每天结束夜晚工作时已是拂晓。庐山夏日的清晨浓雾迷漫,毛泽东坐的车行路艰难,何况庐山的公路一侧是悬崖,稍有疏忽便会出现险情。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安排两位战士手提马灯开道,轿车跟随马灯慢慢前行。
毛泽东外出,张耀祠都得忙一阵子,他要安排毛泽东的“行”。毛泽东有专列。为了他的安全,专列上一般配备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八三四一部队战士。这一切都要张耀祠调动。
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夕,林彪策划武装政变,阴谋杀害毛泽东。这年8月中旬到9月12日,毛泽东去南方巡视,向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吹风”,透露“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张耀祠随行,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安排毛泽东的南方巡视。一路上气氛紧张,林彪反党集团箭在弦上,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毛泽东专列安全回到北京,张耀祠才松了一口气。
1971年9月12日下午4时,毛主席安全回到中南海。
9月12日下午,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得知毛泽东回到北京后,慌慌张张要了一架256号三叉戟飞机呼啸着飞往秦皇岛,晚上8点15分到达北戴河。林彪、叶群正焦急地等候他的到来。林立果一到,三人便开始商量外逃方案。他们的密谋正巧让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听到。林立衡立即在晚上9点50分左右,到八三四一部队找到二大队长说:“林立果、叶群正商量要挟持林彪逃跑,我要找你们负责人报告。”
晚上11点多钟,八三四一部队团长张宏给张耀祠打电话:“林立衡说,林立果、叶群正在商量要挟持林彪今天晚上逃跑,还要派飞机轰炸中南海,暗害毛主席。林立衡让我立刻向张耀祠副主任报告,保卫好毛主席。”张耀祠接电话时汪东兴也在,汪东兴立即用电话向周总理如实报告了上述情况。
之后,张耀祠给张宏交待了四条:一、派专人严密监视林彪住所的动静;二、要组织好部队;三、要准备好汽车;四、一有情况及时报告。
这天晚上23点40分,张宏再次向张耀祠报告:“他们已调汽车了。”
张耀祠问:“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张宏说:“准备好了。”
张耀祠说:“他们走时,你们要跟上他们,要特别注意他们去的方向。”
这时还没有将林彪要出逃的情况报告毛主席,中央也没有指示,张耀祠只能向张宏交待注意去的方向。
9月13日凌晨2时许,林彪叛逃所乘的中国民航256号三叉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汉草原坠毁,林彪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张耀祠回顾粉碎林彪反党集团难忘的日日夜夜,感概万千。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因病与世长辞。同毛泽东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张耀祠,其悲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是,在全国人民沉痛悼念毛泽东的日子里,以江青为首的革命集团秘密串联,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激起革命家的无比愤慨。遵照毛泽东的遗愿,党中央决定提前采取行动,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1976年10月6日下午3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通知张耀祠和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到他的办公室去。汪东兴以低缓、有力的语调对他俩说:“中央决定,彻底粉碎‘四人帮’,今晚8时统一行动,你们负责拘捕江青,顺便把毛远新一起解决,”为了安全,要他们搬到另一个地方去,由李连庆负责。遵照命令,他们先对毛远新进行“保护审查”。8时30分,张耀祠带领行动小组来到中南海万字廊201号江青的住所。
作为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张耀祠,多年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江青那里,因为工作关系,他常去。张耀祠的名字还被江青改过一回。那是“批林批孔”的时候,江青说他的名字封建味太浓,是“孔老二”那一套,改成“张耀词”。江青被打倒以后,他把名字改回去了,仍用“张耀祠”原名。现在,他朝江青住处门口的警卫点了点头,就进去了。
江青刚吃过晚饭,正在沙发上闲坐。她见张耀祠进来,点了点头,仍然端坐着。张耀祠在江青面前站定,严肃宣布:“江青,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你现在还进行分裂中央的活动,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你要老实坦白交待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江青听后,一言不发,双目怒视,慢慢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取了牛皮纸信封,用铅笔写了“华国锋同志启”7个字,将腰间的一串钥匙放入信封内,再用密签封好,交给了张耀祠。张耀祠叫江青的司机开车,把江青押上了她平时乘坐的专用轿车,送到她该去的地方。
1976年10月6日晚上8时,党中央经过周密安排,利用在怀仁堂正厅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的机会,先后将张春桥、王洪文、姚文远(列席会议)实行“隔离审查”。
震惊中外的“10.6”行动,从晚上8时到9时未发一枪一弹把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一网打尽,实现了毛泽东主席生前要解决“四人帮”问题的遗愿。
1953年4月,张耀祠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张耀祠说:“我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泽东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泽东朝夕相处。作为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张耀祠,多年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
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已无法与毛主席分开。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4日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305医院举行,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门口站成20多排队伍。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
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现已年过八旬的老人王明富回忆说,1955年他和张耀祠相识,当时张耀祠已是中央警卫团团长,但他还是习惯于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有时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主席的门前。1964年,张耀祠晋升为少将军衔。
2010年10月,张耀祠告诉儿女,想回江西老家看看。10月底,张耀祠先回到江西南昌,准备过几天再回老家于都。张耀祠在南昌见到朝思暮想的老战友们,“他高兴的像个孩子,可没想到,却突发心脏病,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如今夙愿成真,但离回到出生之地还差一步。
张耀祠晚年将一些往事写成《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让许多人从中了解到毛主席一生中重要的工作、生活片段,大多是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 2010年11月4日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北京305医院举行,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门口站成20多排队伍。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
在解放军305医院内,几个路牌指向告别厅。告别厅只开了一个小门,前来悼念的人们自觉地在门口站成了20多排队伍。今天原本没有告知太多人,但却出人意料地在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队伍的最西侧,身着军装的解放军们整齐列队。
告别厅内,正中央上方摆放的是张耀祠老人的照片,正前方鲜红的党旗覆盖着老人的骨灰盒。整个屋子摆满了花圈和挽联。人们表情肃穆,泪水难禁。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