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宸
- 中文名
- 石一宸
- 国 籍
- 中国
- 职 业
- 少将
- 性 别
- 男
目录
军事科学院原顾问。
石一宸是山东省淄博市人,学生时代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1937年组织领导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后加入山东人民抗战救国军独立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队长、连长、支队工作团团长、团参谋主任、旅参谋、作教股长、科长、分区参谋主任、旅参谋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三次甲子山战斗,莒县十字路镇战斗,赣榆、莒县、石沟崖等攻坚战斗,泊儿镇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副参谋处长、参谋处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先后率部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泰安、孟良崮、许昌、洛阳、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处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经常深入海边防进行实地考察,为部队作战训练和加强海防战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调任军事科学院顾问后,参与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当代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卷等的编研工作。
石一宸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石一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石一宸,1914年1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今临淄区)孙娄镇东杨庄人。原名石广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一)
石一宸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继续读书。父亲在亲友的帮助下东拼西凑,才使他得以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就读。石一宸勤学苦读,勉强维持学业,后期半教半读,直至毕业。
1932年冬,石一宸经纪晓东、单照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到半年,国民党大逮捕,从此失去了与党的联系。1935年秋,经人介绍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秘密进行反蒋抗日活动。
(二)
1937年,石一宸参加了黑铁山起义。
“七·七”事变后,石潇江与石一宸密商组织游击队参加抗战。石潇江是石一宸的堂叔,是1927年的老党员,长期被关在监狱中,释放政治犯时才出狱。他俩于1937年冬发展了游击队员近百人,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第12中队。石一宸任队长,石潇江任指导员。这段时间,该部曾袭击辛店车站,歼灭了日伪军组织的临淄县维持会;在胶济铁路西段湖田附近和张博支线炸毁日军两列运兵火车,日军死伤80余人,开创了用废弃的迫击炮和炸药炸毁日军火车的先例。
1938年夏,第12中队发展到140余人,但缺乏武器,半数以上都是徒手。石一宸冒着危险化装潜入临淄城,在内线人员的协助下做顽军的策反工作,曾只身三次进城,终于策反顽军一个连参加了八路军。
第12中队力量壮大了,遂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8团2营,石潇江任营长、石一宸任副营长。
为了加强泰山区的武装力量,是年秋,8团奉命调泰山区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4团合编。合编后,石一宸任第4支队工作团团长,任务是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协助地方建立民主政权。以后游击队编为莱芜独立营,石一宸任副营长。随即与第4支队特务大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9支队1团,石一宸任1团参谋主任。
1939年夏,部队开赴滨海地区的莒县、日照、赣榆、临沂一带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这时日军频繁地进行“扫荡”,顽军不断地向我军进攻。在频繁的战斗环境里经过战斗的洗礼,丰富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
1940年10月,第9支队编入山东纵队2旅,石一宸任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驻山东的国民党东北军配合当地土顽部队,寻衅向抗日武装进攻。滨海主力部队为了反击顽军的进攻,曾进行过三次甲子山战役,战役规模很大,石一宸都参加了。经过斗争实践,石一宸学习了战时参谋工作,并积累了正规作战的经验。
1942年,山东纵队2旅改称滨海独立军分区,春节期间驻莒县十字路镇。春节的那天夜晚,日伪军千余人突然包围了十字路镇,情况非常危急。石一宸亲率特务连抢占村西头的石埠子小高地,抗击日军的进攻,掩护军分区和党政军民机关及广大群众向南突围。日军向石埠子攻了几次,都被打下去,双方伤亡都很大。战斗中石一宸也身负重伤,仍坚守阵地指挥,直到机关和群众都安全突围。
1943年4月,115师主力一部成立滨海军区,石一宸任作战参谋、作战科科长,曾协助军区首长组织指挥过赣榆、莒县、石沟崖等攻坚战斗。石一宸一方面组织司令部的战时参谋工作,同时也学习了城市攻坚的作战经验。
1945年日军投降前,石一宸曾调教导团负责培训排以上军事干部,任团参谋主任。
(三)
抗战胜利后,石一宸任山东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主任、警备10旅参谋主任。曾亲自指挥泊儿镇战役,歼灭伪军4000余人。战役结束后,石一宸进入华东局高级党校学习。不久,国民党军向山东发动进攻,石一宸终止学习,被调往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工作,任8师参谋处处长,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泰安、孟良崮等战役。在济宁战斗中,23团团长景建忠牺牲,石一宸自告奋勇任该团团长。
1947年12月,部队挺进中原,首战许昌。在许昌战斗中,石一宸严密组织火力掩护,进行连续爆破,从西门突破成功。突击连荣获“许昌连”的光荣称号,并取得了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城经验。
1948年3月,石一宸率部主攻洛阳,守敌是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城高壕深,工事异常复杂坚固。东门外160米的地段上,敌人设置了18道防御工事,两道城门均被堵塞。石一宸指挥炮兵,首先摧毁敌城门楼子及两侧地堡,同时组织全团机枪火力封锁敌人所有枪眼,连续送了20包炸药,一举从东门突破,全团迅速攻入城内。战斗中,他奉命担任攻城司令,统一指挥由东门跟进的所有部队。之后,配合兄弟部队激战两昼夜,全歼守敌,俘敌2万余人。战后,突击营荣获“洛阳营”的称号,《麓水报》(军报)号召全军指挥员“学习石一宸团长的指挥”。
经过洛阳战役,部队进一步提高了对坚固设防城市的攻坚能力。之后又进行了开封、睢杞战役。9月举行济南战役,石一宸指挥23团从西南方向楔入,在外围战斗中先后攻下簸箕山、魏华庄,继而突入商埠,直取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敌人把位于商埠中央的邮电大楼与附近的几幢楼房连成一片,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石一宸带领干部看完地形后,确定用重迫击炮猛轰楼顶,机枪火力严密封锁大楼西南与南面的火力点,掩护突击队连续爆破。结果,仅用7包炸药即将大楼的西半部炸塌,部队迅速突入,把王耀武总预备队74师所属守备部队全部消灭,23团无一伤亡。
1948年11月,石一宸升任9师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战役第二阶段,他协助王良恩团长,指挥23团消灭了黄维兵团的“老虎团”。之后,率部赶赴北线向杜聿明的总指挥部陈官庄近迫作业。1949年1月9日,配合友邻部队向陈官庄发起总攻,俘敌万余,石一宸荣立二等功。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奉命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66师(属主力师),石一宸任66师参谋长。后升任66师副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突破长江天险后,第22军迅猛向浙江方面追击。
撤退的国民党军10万余人盘据舟山,舟山的屏障有个金塘岛,66师奉命主攻金塘岛。为了摸索渡海作战经验,石一宸一直蹲在海边亲自查看敌情工事,细致地研究潮汛规律,确切掌握气象变化,入夜则指导部队进行海上训练。连续月余,把守敌设于水际和滩头的木桩、铁网、竹签、堑沟、地雷、碉堡等七、八道障碍及兵力配置摸清,然后在我方港湾进行实兵攻击演练。在南京举行的作战会议上,鉴于攻击金门、登步岛失利的教训,与会者对金塘的战法经验都很感兴趣,陈毅、粟裕高兴地说:看起来,渡海作战困难虽大,但只要遵循规律过细准备,胜利是可以拿到手的嘛。经过充分周到的战前准备,部队于10月3日发起登陆进攻,以一个加强步兵师全歼守敌有海、空军支援的一个加强师,开创了以木帆船渡海作战的成功先例,积累了作战经验。攻下金塘岛后,舟山敌人仓皇逃往台湾,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四)
新中国成立后,石一宸调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由于工作积极,受到军区司令部党代表大会的表扬。
1955年冬,一江山岛之战,国民党军千人驻守,配备50余门火炮,滩头设置多层障碍物和爆炸物,防御工事奇坚,加之岛岸陡峻,难以靠船攀登,利于守而不利于攻。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的石一宸,带队在前线整整对该岛监视观察三年多时间,直到把岛上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摸得烂熟。再根据彭老总“牛刀杀鸡”的指示要求,反复演练、精确计算,终于把我军战史上第一个三军协同作战计划呈递到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张爱萍手中。后来,5小时即攻占一江山岛的实战表明,该计划编制滴水不漏,堪称一流。
1956年9月起,石一宸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
1958年,石一宸参与指挥了金门炮战。他是金门炮战具体作战计划的拟定人和执行人。随着侦察工作全面展开,金门敌军的营区、仓库、机场、码头、通信、交通枢纽,炮兵、雷达阵地一一被发现被标定。但胡琏指挥所设在北太武山反斜面山脚下,从大陆任何角度均无法观察到其侧背,方位很难确定。后石一宸得知某监狱中关押着一批近年捕获的台湾武装匪特,其中三人到过金门,并出入过胡琏指挥所,便亲自提审,弄清了胡琏指挥所的方位和胡琏的活动规律。石一宸在大陆勘察选定了一座其高度、坡斜度与北太武基本相仿的山头,又在其反斜面用白石灰圈出一个“金门防卫部”,用152加榴炮,按照严格的实战距离,一发一发地体会着、琢磨着打了两天,求出了准确无误的诸元。石一宸初步决定,炮击时间在17时30分。石一宸向叶飞保证:“到时候,我们的炮要是打不到胡琏的老窝,你就找我石一宸!”炮战开始后,第一波持续时间长达15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6000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58师师部,使用3个炮兵营共36门火炮,发射了3000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敌第9师师部,使用5个炮兵营共60门火炮,发射了5000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和南圹的敌25团、27团团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了近6000余发炮弹;对大、二担岛敌营房、炮兵阵地使用2个炮兵营共24门火炮,发射了近3000发炮弹;对料罗湾敌运输舰使用海岸炮6个连共24门火炮,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第二波持续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敌炮兵阵地。第三波为一次短促急袭,对预计中的敌抢救、维修、灭火人员予以打击、杀伤。炮战取得成功。
1967年,中共中央作出对福建省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石一宸任福建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1968年,石一宸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1971年,石一辰任中共福州军区党委副书记。在福州军区工作期间,石一宸主管作战训练工作。
1973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指定佘积德和石一宸共同主持江西省委工作。由于正确执行周总理指示,进行艰苦细致工作,团结了大批干部,半年后江西形势好转,因此受到周总理的称赞。
1983年5月,石一宸调任军事科学院顾问,参与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当代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卷》等的编研工作。
离职休养后,石一宸享受副大军区职待遇。
石一宸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4年6月11日,石一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48年春天,具有战略意义的洛阳战役开始了。
洛阳战役,是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以及从豫西渡过黄河的陈赓兵团共同发起的。陈、唐兵团的第三纵队8师23团1营担负突破洛阳东门;陈赓兵团四纵队分工突破西门。
洛阳是位于陇海线上的九朝古都,盘踞在洛阳的是蒋介石的青年军第206师。洛阳本来城高壕深,第206师又在城门外加修了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石一宸时任23团团长,他深感重任在肩,不敢怠慢,亲自组织主攻东门的1营营长张明以及全营官兵,对敌方的城防工事作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石团长经常说,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任何一处看不清楚,就会出现纰漏,而影响全局。为此,他们在阵地前沿的瞭望孔里,反反复复地观察着、端详着,熟悉每一道工事和城墙上的每一个枪眼。正如石一宸团长说的:“这边看了那边看,白天看了夜间看。”城墙里面的工事是看不见的。凡是进城做过工的、卖过菜的、修过工事的,都成了指战员们的调查对象。
打洛阳这个仗怎么打?又是个新问题。过去打县城、打土围子,一个连爆破和突击就够了。打中等以上的城市就不同了。团、营干部研究的结果:有三个连队自报奋勇,3连爆破城外一切工事;2连包打瓮城;1连突破东城门。当时有个鼓动口号叫“把胜利握在手里”。23团1营做到了。战后,据石一宸团长介绍:战斗一打响,3连用7包炸药扫除了城外一切障碍,10名爆破员无一伤亡。2连和1连一鼓作气炸开了瓮城城门和东门,并控制了高高的城门楼。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从东门跟进。东门首先突破为解放洛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各路大军一举围歼了固守洛阳城的蒋军第206师师部。吹嘘洛阳为“固若金汤”的师长邱行湘也当了俘虏。
解放战争中攻克中等城市洛阳,是华野战史乃至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的一件大事。战后华野首长颁发嘉奖令,表扬了三纵8师23团1营首先突破洛阳东门的战绩,并命名该营为“洛阳营”。
上海和宁波解放后,蒋介石的残兵败将多数跑到舟山群岛。蒋介石命令石觉为舟山司令,并拥有岱山机场,经常派飞机轰炸上海和宁波。及早解放舟山群岛已势在必行。面对宁波的金塘岛是舟山本岛的门户。要解放舟山必先拿下金塘。
不寻常的金塘岛上有蒋介石一个加强师,而且构筑了坚固的滩头阵地。第七兵团和22军领导确定由66师攻取金塘岛。师党委又分工副师长石一宸担任第一线指挥并做好战前一切准备工作。这支南征北战的部队,陆地作战是英雄,要渡海作战多数指战员却不识水性。这是个新课题,又是个新难题。石一宸副师长带领参谋人员,不顾风吹日晒,经常在海边上组织部队到大海里学游泳,同时观察潮涨潮落,熟悉潮汐规律,以及不同季节的风向、风速,还要征集船只,计算每船坐多少人,并多次派人在暗夜中乘坐小船靠近金塘岛,探查岛岸上的防御工事,以便部署海岸炮兵等。
经过百日战前准备,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预计发起攻击的时间是1949年10月3日,也正是新中国诞生的第三天。不料当时天空阴云密布,傍晚却突然放晴。真可说是天公作美。趁此良机,我军战船竞渡,乘风破浪,一鼓作气登上金塘岛,全歼守敌。为解放舟山创造了有利条件。由石一宸参与指挥的这次攻岛战斗,以模范战例载入人民解放军战史。
福州军区面对台湾、澎湖和近海的金门、马祖,这是东南沿海的最前线。蒋军不断派出小股武装偷袭我沿海各地。石一宸调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带领参谋人员从闽北到闽南沿海的海岸线详详细细地察看了一遍,同时对敌占岛屿的设防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军事指挥员的工作程序。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1958年8至10月间炮击金门的重大事件。这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设下的一步绝妙好“棋”。为此我军的炮兵群、航空兵和海军舰艇都已提前到位。福州战区的主要领导人已到前方坐镇,并分工由副参谋长石一宸担任第一线指挥。石一宸副参谋长一向作风严谨,很快做好了一切战前准备,已经是 “箭在弦上”了。而金门守敌竟毫无觉察。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前线炮兵群同时开炮。炮声像晴空霹雳般地在金门岛上炸响。金门蒋军顿时惊恐万状、狼狈不堪。频频向蒋介石告急。台湾慌忙派运输舰船向金门输送粮、弹,并请求美军舰艇前来护航。从8月到9月在毛泽东主席谋略下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打痛了蒋介石,牵扯了美军的力量,因为当时美军正在中东用兵,镇压人民起义。这次炮击金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多少个日日夜夜,石一宸副参谋长坚守在前线,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交付的这一历史使命,功不可没。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