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左行右立

左行右立释义:“左行右立”是人流量不多的地区,在交通低峰时期乘搭扶手电梯时靠右站,留出空间给赶路的乘客在左边走动的一种习惯。
中文名
左行右立
外文名
walk left, stand right
含    义
行为礼仪
内    容
靠右侧站
现    状
增加电扶梯容易损坏的机率

目录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左行右立”都被视为一种文明的乘梯行为而受到鼓励,但近年来一些媒体指出,这一行为其实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11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出现倒转,造成一人死亡、29人受伤的惨剧。当时就有专家指出此次电梯事故与“左行右立”的乘梯行为有关,这一文明误区亟待纠正。“左行右立”到底是文明还是隐患,世界各国又是怎么做的呢?

帮助他人通行是文明?其实效率更低

事实上,英国是最早提出在扶梯上“右侧站立,左侧通行”的国家,但来源已不可考。这或许是一个随机现象又或者是复制现象,也可能与该国左侧驾驶习惯有关。2009年,BBC又提出了另一种理论:在20世纪初,伦敦地铁的自动扶梯有一个对角线设计,这意味着右脚踏出第一步,所以站在右边有意义。无论原因如何,扶梯的这一“黄金法则”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德国等等。也有一些国家采取右侧通行的办法,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多数国家,堵住通行道都令人不快。

伦敦地铁可能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铁线之一,根据英国Yahoo的报道,2015年12月4日伦敦地铁成功运载了482.1万旅客,也创下了单日人次新纪录。仔细想想那些感应卡、自动门,甚至一开始竟然有人想到要在地下挖个大洞,然后把火车放进去,都让这个屡创载客量新高的地下大众运输网络看起来像是个奇迹。

但为了达成每日的奇迹,伦敦的旅客们早已习惯了忍受大量不可预期的障碍:轨道关闭、讯号故障、工程维修,而且练就了一身不怕挤的功夫。据《卫报》报道,在那个创纪录的星期五早晨,伦敦Holborn站下车的1.1万名旅客看到一副令人发火的景象:当人群到达向上的扶梯前,可以看到一群人站在扶梯左边。对于一贯遵守公共秩序的英国人来说,站在扶梯左侧是不可忍受的。

之所以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是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右侧站立,左侧通行”才是有素质、有效率的正确乘梯方式。亿万富翁和前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2016年在《纽约时报》上说,“我与那些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在扶梯上我总是行走,为什么要站着浪费时间,你死了以后可以永远休息!”华盛顿的地铁发言人在2007年曾称这些站在左侧的人是地铁“减速带”,认为他们增加了乘客进出站的时间。但最近的研究似乎表明这一流行逻辑是错误的,站在电梯两侧效率反而更高。

Holborn站里这些站在左侧的人并不是心血来潮想要打破常规的行为艺术家,而是源于伦敦交通局的一次实验。根据BBC的报道,伦敦地铁Vauxhall区的经理Len Lau在某次去香港玩的时候,观察到香港人会站在地铁扶梯的两侧,这种方式似乎更有效率。回国后,他的同事们想知道在伦敦一些拥挤的地铁大站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于是在Holborn开展了一个为期三周的试验。

事实上,“左行右立”使得扶梯的负载量被大大浪费了。让出一条通道给赶时间的人通常是好的,不过在一些人潮众多的大站,通道和扶梯又特别长,愿意爬扶梯的人就比较少。根据《卫报》报道,一份2002年的研究指出,像在Holborn地铁站,垂直高度24公尺的扶梯,只有40%的人会考虑走上去。经过宣导后,大部分乘客只站扶梯一侧,扶梯负载量减半,反而造成底部塞满更多人,拖慢了大家的速度。人群控制专家Dr John J Fruin表示,人们都喜欢保有个人空间,可以的话,大部分人都不想要有人紧紧地贴在身边,或是前后一步的距离之内,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人类椭圆”(the human ellipse)。这种情况下,开放行走时扶梯的负载量又再减少了一半,因此试着降低空间的浪费还是很有价值的。Holborn的实验结果也显示,如果扶梯两侧都站人,每分钟能多送31人,效率提升28%,可见两侧通行的确效率更高。

扶梯上行走是“安全炸弹”

比效率更重要的是安全。但在大多数乘客眼里,扶梯行走已经成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而且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安全事故,也就想当然地认为,在扶梯上行走并不危险。事实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因为安全原因已经叫停了“左行右立”。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因“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个“左行右立”标语;韩国首尔曾大力倡导过乘扶梯“左行右立”,但随后的调查显示,约3/4的电梯事故是因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左行右立”这一规定随即被取消;近年来,日本也在努力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强调“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

在日本,担心源自于在电梯上行走可能带来的死亡风险。2015年初,日本消费者事务署警告说,2011年至2013年,仅东京一地就有3865人因为扶梯事故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日本电梯协会网站上列出了一些不能行走的原因,包括由于不平衡而滑倒或者跌落的危险,“有严重受伤甚至死亡的可能”,该网站指出。

由于事故频发,东日本铁路旅客公司要求乘客停止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或者奔跑。此前,东日本铁路旅客公司所属地区的严重事故达到每年250个,基本上每个工作日就有一起,而这些事故主要是因为乘客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或跑步造成的。2015年,51家铁路运营商和机场相关公司联合起来支持“禁止扶梯行走”运动。该活动期间,扶梯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拥有700万人的香港地铁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在香港地铁里,你经常会看到疯狂的通勤者和提满购物袋的游客,过重的负载也使得扶梯的安全性备受考验。根据香港地铁数据,扶梯摔倒事故中43%是由于人们在扶梯上移动或行走,“一些人因为行走,脚下出错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香港地铁的工作人员解释。约51%的事故涉及老年人和儿童,大都由于站得太靠近边缘或携带沉重的行李而失去平衡。

安全事故频发,香港地铁管理人员也意识到这种象征文明的“古老规则”实际上是一枚安全炸弹。为此,香港推出了一个海报运动,并安排40名“自动扶梯安全大使”穿着红色T 恤教导人们安全乘梯。

笔者曾到过台湾,在台湾各地的捷运站里,乘客乘坐扶梯左行右立井井有条,这种秩序感甚至成为台湾文明素质的一种象征。1996年,台北捷运刚开始通车,为了提高效率,曾经宣传电梯上应该“右侧站立,左侧通行”,这个观念也由此沿用至今,成为一种电梯礼仪。

实际上,台湾早在2005就修改了这一宣传口号。2004年跨年夜,由于地铁站电梯人满为患,造成一名女子摔倒,头发遭电梯卷入。正是由于这一意外,自2005年伊始,台湾开始规定在特定车站及时间使用电梯时,只能站立,不能快步通行,捷运广播宣传改为“紧握扶手,靠右站立”;到了2008年,站内广播再度更改为目前大家听到的“紧握扶手,站稳台阶”。

知易行难,习惯养成非一夕之功

作为欧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到2030年,伦敦人口会从现在的860万增长到1000万;到2050年,伦敦的基础设施需求将增长60%。所以,伦敦交通局必须在这世界最古老的地下交通网中,挤出每一分剩余的负载量。

要应付人口增长,地铁需要大量资金。Holborn试验进行的同时,Tottenham Court Road站花费5亿英镑的升级也即将完成。“硬件”改造完成,配套“软件”也必不可少,没有乘客的配合,提升运载量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要改变乘客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并非朝夕之功。

虽然Holborn试验结果显而易见,但真正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则是难上加难。为了改变人们搭乘地铁的习惯,伦敦交通局可谓用心良苦。最初,他们认为强制的办法可能会奏效,“让一些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左边,阻止他人从左侧通行”,考虑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冲突,他们决定改为鼓励,也就是在电梯底部派人用喇叭宣导两侧都可以站人,并安排一些高大的便服人员挡在扶手左侧。为了增加社会压力,他们甚至找到情侣帮忙,在电梯上牵手,阻止那些想要从左侧通行的人。

据内部报告称,三星期的Holborn试验中,反对声不绝于耳,虽然也有支持者,但相较之下沉默的更多。“这是懒惰和消极的表现!” “我知道该怎么用电梯!” 反对者用“荒谬”、“笨”、“这个主意非常糟”等话语,在一个小时内,有18人觉得这项措施很“愚蠢”。一位旅客在听到“请站在左边”的请求后,对工作人员竖了中指,甚至有人推开队伍中的小孩往上走。“难道不能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么?”另一个人问到,“这又不是俄罗斯!”

三个星期的劝导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乘客们渐渐能够遵守新规则,不过试验终止后的一个星期,他们马上回到先前的模式。这有点像你花了四天让孩子们早点睡觉,结果隔天他们又开始晚睡。对于地铁站工作人员来说,如何在没有规训的情况下引导人们形成双侧站立的习惯仍是一道未解难题。

伦敦交通局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如果有下一次试验,他们将考虑只用一台扶梯,看看能否说服乘客站定,而且不用工作人员大声劝诫。他们将在那台手扶梯左侧画上脚印,提示使用者站稳,并播放客服的全息投影取代真人劝导。在规劝的方式上,伦敦交通局也下了一番工夫。有人提出要采取利他心理,强调大众利益,如果让乘客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大家好,他们就会配合。不过伦敦奥运期间,为防止地铁流量暴增,交通局曾鼓励民众采取替代路线,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应该从个人利益出发去提醒,“双侧站立对你有好处,能节省你个人的时间”。

在其他地方,改变也并不明显。香港和日本已经开始了两侧站立的宣导,“抓紧扶手”、“不要行走”、“站在你喜欢的地方”等标语出现在地铁站内。但收效甚微,习惯仍然战胜了规矩。

在日本,“不要走”贴纸已经放置在东日本铁路旅客公司所属的所有1770个自动扶梯附近,但大多数乘客似乎并不知道这一新提示。在自动扶梯左侧排队希望快速通行的做法仍然普遍存在。

香港地铁的管理人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一个700万人时刻高速运转的城市,“站住,不走”的标语似乎很难打动他们。“如果我很匆忙,那就必须在自动扶梯上行走”,一位乘客如此回答。当被问及走路时可能发生意外,他回答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他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乘客,无论是在香港、伦敦还是东京。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扶梯事故,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行走是安全的。东日本铁路公司的一位公共关系官员解释说:“运动期间事故数量减少,但站在一侧的习惯似乎已经扎根,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习惯是很难被改变的,尤其是习惯又披上了“文明”的外衣。“左行右立”或许对那些急匆匆的上班族来说既是文明也是福利,但没有了安全又何谈文明?更重要的是,改变“左行右立”的误区,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保护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没有人可以为了自己的便利而将他人置于险境。无论是不是文明,只要存在安全隐患,都应该摒弃。

现状

在电扶梯上步行会导致容易失去平衡,酿成意外,亦容易导致重力分布不均,增加电扶梯容易损坏的机率。

在被许多人视作“左行右立”践行典范的香港,政府和地铁方面近年来已经不再倡导这一行为。在政府的指引下,香港地铁的经营方港铁公司近年来也不再倡导”左行右立“,而代之以“握扶手、企定定(站定不动)”的宣传标语。香港政府主管电梯安全的机构机电署发言人表示,该署并不鼓励市民在扶手梯上行走,因为行走的人容易失去平衡跌倒。机电署此后还专门发出指引,指出在扶梯上行走是危险行为。

在香港港铁的官方网站有清楚呼吁乘客不要在扶手电梯上走动的字句,详细解释“握扶手、企定定”的准则为为:“搭扶手电梯时,请紧记要握扶手,企定定,不要在扶手电梯上走动,和把视线停留在手机荧幕上,以免因分神而失足。“在香港港铁”握扶手,企定定,你都可以成为”扶手电梯天王天后“的宣传网页中,有一幅图片两个乘客左右并排站,后面的一个乘客微笑耐心等候,清楚表明港铁呼吁乘客乘搭扶手电梯时企定定,站立不分左右的立场。虽然港铁自2006年开始就呼吁乘客不要在扶手电梯上行走,但由于香港市民长期养成了在扶手电梯行走的习惯,在人流不多的扶手电梯,仍会有不少乘客在扶手电梯上行走,不少人会主动站右边让出空间让心急的乘客通过,有些香港人没有留意港铁的宣传,甚至会对内地的亲友说香港仍然是左行右站。

台北捷运公司目前也基于同样安全和效率考虑,不再宣传此措施,然而大部分乘客均已养成左行右立的搭乘习惯。北京地铁动物园站2011年发生电动扶梯事故后,京华时报指出左行右立是不安全的行为,可能是造成电动扶梯事故的诱因之一。

左行右立是上海市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宣传倡导的城市文明行为之一。为宣传“左行右立”标准,上海轨道交通扶手电梯处常见“左行右立”的标语,并指即使乘客站立不稳向后倒下,后面的乘客也可以支撑,不会出现骨牌效应,有利安全。但自2012年12月开始,因为扶梯台阶过大,行走不安全,上海轨道交通不再强调左行右立,一些原先粘贴在扶梯上倡导左行右立的贴纸已被移除。

广州地铁所有扶梯都张贴了“请注意安全、站好扶稳”的标语,引导乘客安全使用扶梯。不少乘客没有去抓扶手的好习惯,这样一旦有突发情况就容易出现意外。尤其是怀抱婴儿的乘客,千万不要双手都抱着婴儿而忘记扶稳扶手。广州地铁公司工作人员提醒说,“左行右立”并非“安全准则”,地铁方面认为,站稳扶好最重要。

质疑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香港国际电梯工程师协会科学顾问苏廷弼在2006年撰文指出“左行右立”实际是一个陷阱,留出一条通道鼓励乘客在电梯上步行,令人忽略了在高速的扶手电梯上步行也是高风险行为。他分析说,扶梯其实很多时候会因为电压不稳而突然减速,而夹到细小的垃圾或者烟蒂也会导致电梯突然停顿,如果乘客正在步行,很容易失去平衡。苏廷弼还表示,乘客在扶梯上步行其实只能节省几秒时间,对增加电梯的通过容量则帮助不大,因为如果每级电梯站两人,密度可以较高,而步行时乘客之间反而要保持较大的距离。而且左行右立会导致梯级左右承受重量不均,会加速机件损耗。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指出,目前公众乘坐扶梯最大的误区就是“左行右立”。这是因为扶梯上的台阶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设计,从而造成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因此张乐祥建议广大乘客在扶梯上要抓紧传送带站定,尽量不要行走。

站稳扶好

美媒称,就在中国大城市的地铁通勤人员刚刚接受了“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电梯礼仪时,这种做法的安全性却遭到质疑。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10日报道,多年来,北京和上海的地铁监管部门一直努力说服乘客,乘坐电梯时靠右站立,留出左侧供急行者使用。“靠右站立,左侧通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点推广的文明礼仪。

报道称,而最近以来,在多篇报纸文章、评论和社交网站的帖子上,该领域的专家警告称这种做法威胁公共安全。专家的理由是,太多人站在电梯右侧会让梯体不平衡,增加电梯事故风险。而且在扶梯上行走也并不安全。

这种观点和广为人知的做法不符,“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黑体大字还赫然贴在许多公共扶梯上。新的说法让人们困惑、甚至恼火。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若‘文明行为’真可能带来巨大安全隐患,那么,这些年,人们为了养成这样一个‘虚头巴脑’的伪文明行为,付出的安全成本、浪费的社会资源,又该由谁埋单?”

上月,南京地铁运营商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引用数据称95%的扶梯右侧磨损严重。随后,电梯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报道称,在北京西站地铁站,安保人员表示乘客一般会站在扶梯两侧。在北京西站南广场维持地铁秩序的常增辉(音)说:“北京西站每天都非常拥挤,没有空地让人们靠右站立。人们拿着大包小包,根本没有空地让他们左行。我们不管新规旧规。对我们来说,唯一的信条就是‘安全第一’。没有踩踏,没有拥塞,就这样。”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生命体    下一篇 郑友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