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 中文名
- 陈彬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四川通江
- 出生日期
- 1963年12月
- 职 业
- 法院副院长,大学校长
- 毕业院校
- 西南政法学院 法学硕士
- 主要成就
- 主编 《中国仲裁制度》
- 代表作品
-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目录
原国防科工委主任。
陈彬同志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经历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报务员、教员、分队长、电台区队区队长、通讯科科长等职,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特别是为保证部队的通信联络做出了显著成绩。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军分区参谋长、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大队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无棣城攻击战、平原攻击战、天津小站攻击战、济南战役和剿匪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参军务部处长、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他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他积极推进国防工业体制改革,为军工更好地担负起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多项战略武器、常规兵器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试验,组织指挥了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和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并获得圆满成功。
陈彬同志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陈彬同志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经历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报务员、教员、分队长、电台区队区队长、通讯科科长等职,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特别是为保证部队的通信联络做出了显著成绩。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军分区参谋长、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大队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无棣城攻击战、平原攻击战、天津小站攻击战、济南战役和剿匪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参军务部处长、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他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他积极推进国防工业体制改革,为军工更好地担负起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多项战略武器、常规兵器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试验,组织指挥了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和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并获得圆满成功。陈彬同志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过川陕苏区反“围攻”。
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12月入军委通信学校学习。
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编入西路军。
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随余部到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8年初回到延安,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电台报务员、电台分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区队长,渤海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陆房突围、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渤海地区反“扫荡”。
任山东渤海军区第1分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分区参谋长,浙江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济南等战役。
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部队列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军务部兵员补充处处长。
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组织处处长、副部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0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75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2~1985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参与了中国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
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