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
- 中文名
- 于笑虹
- 外文名
- yuxiaohong
- 别 名
- 于得海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山东省即墨县
- 出生日期
- 1914
- 逝世日期
- 1973年
- 职 业
- 军人
- 信 仰
- 宗教
- 主要成就
- 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
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研究院原院长
于笑虹将军是山东即墨人。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八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二十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团长,卫河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八旅第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办事处主任,二纵六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九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第三研究院院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于笑虹将军于1973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
于笑虹,1914年出生,山东省即墨县人。曾用名于得海、于占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于笑虹在济南读书,为反对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参加了去南京请愿的行列。
1935年,于笑虹到北平(今北京)读书。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被吸收为“民先”队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笑虹同平津流亡学生一起到达济南,在中共山东省委动员青年到鲁西北发动抗日游击战争时,被分配到聊城。这时,韩复榘命令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撤退到黄河以南,于笑虹等几十名青年则反对不战而退。后来,范筑先在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拒不接受韩复榘的命令,通电全国表示“守土有责,誓不南渡”,于笑虹时任范的卫队长。
1938年春,于笑虹被派往寿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武装。
1938年7月,于笑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范筑先部第21支队任政治部主任,从事争取改造该部队工作。
1939年春,于笑虹遵照党的指示,到临清组建卫河支队,先后任该支队副司令、司令。
1940年春,于笑虹调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1团任团长。
1940年10月,于笑虹任129师新8旅(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合编)22团政委。22团作为新8旅的主力团,转战邯郸南北的平汉铁路沿线和临清、大名间的卫河两岸,多次给日军以重创。
1941年秋-1943年3月,于笑虹任129师暨冀南军区新8旅22团政委。
1942年,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扫荡”,于笑虹在反“扫荡”中机智地带领部队英勇战斗。1月24日,2000多日伪军配以坦克、汽车,对活动在曲周、邱县、广平、馆陶交界的新8旅进行“合围”,22团正处在敌人合围的中心。他指挥部队,英勇地向日伪军进行冲杀,在西张孟、崔庄、侯村、东阳固等地,多次展开激战,胜利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
1943年3月,于笑虹任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22团政委。率部开辟卫河以东地区。
1944年6月,于笑虹任冀鲁豫军区第7军分区(辖22团、基干团、马颊河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5年,于笑虹任冀鲁豫军区第7军分区(辖22团、独立团、马颊河支队)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于笑虹转战卫河两岸,屡建战功。
(二)
抗战胜利后,于笑虹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6旅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0军29师(属头等主力师),于笑虹任29师政委。
有资料显示:
1949年2月5日,于笑虹曾任第10军28师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于笑虹曾转战冀鲁豫,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三)
新中国成立后,于笑虹任海军修造部政委、工程部政委。
1956年,于笑虹任海军第二海校校长兼政委。
1958年,于笑虹任海军科研部部长,受命领导海军装备事业的科研工作。他走访了全国十多所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吸收了几百名大专毕业生和专业人员,先后组织建立了六个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舰船科研协调会议,把全国造船科研力量组织起来,为发展海军装备服务。
1960年,于笑虹和战友刘华清、戴润生一起,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一个研究院,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舰艇流体和结构力学、动力设备及工艺材料等科研项目的试验,为我国舰船科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61年,于笑虹调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
1963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在青岛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我国海洋科学十年发展规划草案。与会专家建议,为了加速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应成立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国家的海洋工作。此建议由海洋专业组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向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作了汇报,范指示:“请专家们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写报告”。5月6日由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袁也烈、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牵头组织29名专家联名向国务院、党中央写信,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国家的海洋事业,这29名专家是:么枕生、毛汉礼、文圣常、业治铮、刘恩兰、刘好治、刘瑞玉、刘光鼎、丘捷、朱树屏、任美锷、吕炯、严恺、李法西、何恩典、陈吉余、李树勋、李嘉泳、郑重、郑执中、施成熙、陶诗言、张玺、张孝威、曾呈奎、程纯枢、杨有樊、 杨剑初、赫崇本。秋季,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召集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光、海洋专业组组长袁也烈、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等人研究并初步拟定了国家海洋局的组建基础、机构名称、领导关系、性质任务等一系列原则方案。于笑虹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要解决。当前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迫切程度,如同大革命时期需要人民武装一样。”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措施,他总是亲自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看准了的,就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文革”期间,于笑虹受到残酷迫害。1968年,张春桥、王洪文把“四·一二炮打张春桥事件”后台的罪名,强加在于笑虹身上,对他进行了五年多的审查和批判。面对“四人帮”的迫害,他坚持斗争。
1971年,于笑虹任第三研究院院长,他写信给周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汇报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再一次受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于笑虹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3年6月18日,于笑虹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含冤逝世,年仅59岁。
1980年,于笑虹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平反昭雪,被授予烈士称号。5月22日,在海军远洋测量船队的指挥船上,于笑虹的老战友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放在大洋之中。
于笑虹,1914年出生。学生时期在济南、北平参加了“九一八”、“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同平津流亡学生到达济南,9月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聊城参加抗日工作,初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司令范筑先的卫队长。
1938年春到寿张县开展抗日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二十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6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21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1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团长,卫河支队司令员,129师先遣纵队1团团长,新8旅22团政委,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办事处主任,2纵6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10军29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委,第二野战军10军28师政委。后调入海军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委,工程部政委,第2海军学校校长兼政委,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7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六机部第7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研究院院长,第3研究院院长。
1939年春到临清西部地区建立卫河支队,先后任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0年任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第1团团长。
1940年6月,129师驻鲁西北部队整编,先遣纵队与范筑先纵队等武装合并为八路军第129师新8旅兼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机关,任该旅第22团政委。
1943年任冀鲁豫军区第7(鲁西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办事处主任,2纵6旅政治部主任,第2野战军10军2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跨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会战、西南剿匪等重大军事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治委员,第2野战军10军28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第2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7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6机械工业部第7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第3研究院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3年6月18日于北京病逝。遵照其遗嘱将骨灰撒入海洋。
受命负责反应堆研究室工作协调
1958年底,中国原子能反应堆的和平利用研究取得了成果。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亲笔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制导弹原子弹潜艇的报告》,毛泽东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随后,海军和一机部共同组建了核潜艇总体研究,二机部则组建了反应堆研究室,由于笑虹负责协调工作。中国当时掌握导弹核潜艇的全部“资料”是两张美国导弹核潜艇的照片。于笑虹受命于危难之时,他采纳著名力学家钱伟长的建议,建立702及第,确立了流体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力学等研究课题,建立第一个和气那天研制基地,并请钱伟长担任顾问;采纳中国科学院留法声学专家汪德昭的建议,建立水声研究所;采纳热动力专家黄义成的建议,建立热动力研究所。不久,开始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在于笑虹的具体负责下,中国科技工作者通过艰辛探索,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们海军的战斗序列。
对我国海军建设的巨大贡献
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笑虹同志把毛主席的话牢记在心,1958年受命去加强海军装备事业的发展,满怀热情走访了全国十多所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熟悉情况,组建研究所,吸收了一批大专毕业生和专业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舰船科研协调会议,把全国造船科研力量组织起来,为发展海军装备科研工作服务。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包括海军技术装备的建造工程,遭到很大损害。在党中央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笑虹同志和他的战友刘华清、戴润生一起,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克服各种困难,组建了这个研究院,并有远见地积极筹建了大型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各种试验设备和手段,为我国舰船科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年动乱中,他旗帜鲜明地同林彪、“四人帮”的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1968年起,王洪文、张春桥把所谓“四·一二炮打张春桥”事件后台的罪名,强加在他身上,进行了五六年之久的审查和批判。他面对“四人帮”的陷害,坚贞不屈,坚持进行斗争,由于气愤难平,心脏病突然发作,于1973年6月8日含冤逝世。粉碎“四人帮”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他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了平反昭雪,并被授予烈士称号。
于笑虹同志从一个学生到驰骋疆场的指挥员,从一个一般知识分子到一个科技内行,被同志们认为是学问渊博的人。他勤于学习,在战争和建设的实践中学,把每件工作都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吸取教益和新的营养。他常说,不懂就不能领导,不能指挥,不能工作。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规律,才能由外行变成内行。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处理问题一丝不苟。他把时间看得很宝贵,时刻把事业放在心上,把马马虎虎视为犯罪行为,从不草率从事。他没有“官架子”,经常体贴群众,关心群众,尊重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向专家和青年人求教。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