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丁本淳

丁本淳(1911-1996.3.12),原名丁志鉴。陕西澄城醍醐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陕西省东府工委候补委员,中共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指导员。1942年起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二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政治委员。1950年任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1951年起任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9年起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炮兵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6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中文名
丁本淳
别    名
丁志鉴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陕西澄城县醍醐镇
出生日期
1911
逝世日期
1996.3.12
职    业
开国少将

目录

原军委炮兵顾问。

丁本淳同志是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陕西东府工作委员会青年团团委候补委员,中共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党支部委员、书记等职,参与领导了学校学生运动,后转入农村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股长、科长等职,参加了河北河涧反顽军战斗,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百落镇和百团大战中解放榆社县城等对日军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委、师副政委等职,参加了攻打四平、围攻长春战斗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师政委,志愿军炮兵第二师政委,军委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军委炮兵干部部部长,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他十分重视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建设,为炮兵的政治建设做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本淳同志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工作勤恳,埋头苦干;廉洁奉公,办事公道;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处处作人表率。

丁本淳同志因病于1996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生平经历

丁本淳,1911年1月出生,陕西省澄城县醍醐镇人。原名丁志鉴,字镜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

丁本淳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丁兴堂,除务农外,还时常用毛驴驮运和买卖煤炭,挣钱养家,家庭生计尚可维持。丁本淳三岁时,母亲不幸病故,继母待他很不好,祖父母即将他接去抚养,并常以《三字经》、《百家姓》等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他8岁时开始读私塾,因交不起学费,学习时断时续,到13岁才正式在本镇新成立的醍醐小学就读,直到小学毕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洪流冲击到陕西各地,共产党的组织在这一带有了很大发展,在醍醐镇成立了国共合作的第三区党部,党部设在丁本淳所在的醍醐小学内。共产党员李民桢在该校任教务主任,积极配合省委派来的同志开展工作,发动学生下乡搞宣传。丁本淳积极投身到这一革命浪潮中,在澄(城)、合(阳)、韩(城)、大(荔)等县边界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

1928年春,在醍醐镇成立了中共陕西东府工作委员会,由张子平任特派员,吴卜亭任书记,丁本淳被选为候补委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领导澄城沟南一带的“农民问政团”(即原农民协会),在澄(城)、朝(邑)、蒲(城)、大(荔)等县边界抗粮、抗款、抗苛捐杂税,丁本淳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不久,经组织同意,丁本淳入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习。

1929年,丁本淳经李民桢推荐到王家城小学任教。这年正逢大旱,群众纷纷外出逃荒,党的群众工作很难开展。他便找一些进步读物,开办夜校,一面在学生中进行教育,一面同农民交朋友,进行宣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1930年,丁本淳回省立第二师范学习。他同顽固、反动的学校当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校长忽子申是个封建顽固分子,只准学生埋头读书,不准过问政治。丁本淳不顾校方反对,和其他党员、进步同学一起,在学校中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学生罢课,迫使校长调离。后来的教导主任曹从舒也是个反动分子,非常仇视学生的革命活动,时常打击进步同学。一次,他利用大部学生外出春游之机,将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姜炳太等三名同学开除学籍。丁本淳得知后,立即带领同学返校,将写有开除名单的牌子摘下摔在地下,并向校方提出“收回成命”和“驱逐曹从舒”的要求,否则,学生罢课。校方无奈,只得撤销开除姜炳太等同学学籍的决定,曹从舒也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在同学们的斗争下,校方聘请了一批进步教员,学校的民主空气也活跃了,并成立了学生会,丁本淳任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丁本淳等支部成员,发动学生到群众中宣传抗日。寒假时,丁本淳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澄城组成了抗日会,发动群众,捣毁了亲日的国民党县党部。

1932年的暑期,共产党在澄城、蒲城、韩城三县发动武装暴动。在澄城暴动中,丁本淳、雷德时、田风岗三人按分工破坏了通往大荔的电话线路,但城内暴动未能按计划实现。暴动失败后,党的斗争又被迫转入地下。丁本淳重回大荔第二师范,接替姜炳太任党支部书记。

1933年“五一”节时,党支部发动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召开了全校纪念大会,丁本淳以学生会主席身份在大会上讲话,并宣布罢课以反对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反动校长马风岗与国民党第12师师长冯钦哉、大荔县县长温亚儒相勾结,派出军警闯进学校逮捕学生,镇压学潮。丁本淳因事外出,幸免遭难。党支部决定:一面与当局交涉,要求释放被捕同学;一面通知丁本淳等离开学校暂避。学校当局亦趁此将丁等人开除学籍。

1933年下半年,丁本淳到醍醐小学任教。这时省委书记杜衡被捕叛变,各级党组织受到了很大损失,澄城县党的负责人张鼎安也被捕。为防不测,丁本淳、雷起云、雷德时、丁雅学、李民桢等党员,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及时互通情报,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在他们的努力下,党在醍醐的联络点得以安然无恙,并有一些发展。待形势缓和后,丁本淳被聘任为醍醐小学教务主任,雷德时等一些党员也相继任职。他们又继续同反动当局进行了各种斗争。

1936年,反动派进一步镇压学潮,丁本淳被迫离开了这个斗争多年的革命据点,到了西安。“西安事变”爆发后,丁本淳和张鼎安等立即回到澄城,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准备参加县城的起义。后来起义再次被地方武装镇压下去,继续在澄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已十分困难。于是,丁本淳、雷德时、雷起云等经西安、三原去陕北投奔红军。

1937年2月,丁本淳到达泾阳县云阳镇,参加了红军,随即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4大队10队学习。从此,将丁志鉴之名改为丁本淳。

(二)

抗日战争开始后,组织决定丁本淳继续留在抗大第三期军事队学习。编入军事2队,任4班班长。第三期于年底结业,丁本淳被分配到军委系统工作。原打算留他在后方领导机关,但他坚决要求去抗日前线,同日军作战。

1937年10月,中央军委以总部山炮连和八路军129师打捞的晋军8门山炮为基础,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丁本淳任9连指导员,连长是“神炮手”赵章成。不久,丁本淳任4连指导员。毛泽东接见炮兵团领导时说:“炮兵团要像母鸡下蛋一样,为今后炮兵部队的建设培养骨干,建设更多的炮兵团。”周恩来特地从武汉买来炮队镜和测远机。

1939年,炮兵团结束整训,除1营外均奉命开赴晋东南,在朱德和彭德怀指挥下多次配合步兵作战。丁本淳所在3营的9连配属新10旅作战,3营营长随10旅侦察分队深入敌占区,对阳泉至寿阳段的敌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进行现地侦察。战斗即将打响时,因天太黑,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标尺瞄准,9连决定把炮阵地选在距离敌碉堡不到百米的豆角地内,为了不使敌人发现,炮手把火炮分解,扛着火炮部件步行四、五百米,占领阵地,击中敌人碉堡。

9连在攻打坡头、狼峪车站时,表现的也很出色。丁本淳率8连一个排,配属386旅攻取榆社县城,参加了对榆社县城的现地侦察。战斗开始后,率炮排渡过南门外小河进入城内,但找不到炮阵地,一个炮手向丁本淳报告,钟鼓楼可以架炮,丁本淳当即带炮排上了钟鼓楼,用炮膛直接瞄准打了三炮,虽然命中敌堡垒,但未击中要害,只好撤出战斗。第二天,丁本淳率炮排再次进城,陈赓特地到炮阵地视察鼓励。攻击开始后,两发炮弹击中敌堡垒,敌军开始施放毒气。周希汉问丁本淳还有几发炮弹,丁本淳说还有两发穿甲弹,周希汉下令继续射击,压制敌火力,攻占了敌堡垒。

1940年7月,丁本淳升任3营教导员。3营参加了关家口战斗。丁本淳说:“当时总部领导对炮兵团倍受关爱,左权担心转移到外线的丁本淳3营找不到彭德怀指挥所,派来彭德怀的随身向导。左权还派三名电话员为3营架设了与彭德怀指挥所的直通电话。

1941年,炮兵团返回延安,开进了南泥湾屯田。丁本淳率领一个连负责修筑南泥湾到延安30里铺的公路,朱德总司令亲自察看了路线。时值深秋,山上的风很大,朱德看到丁本淳仍穿着单衣,当问明炮兵团棉衣仍未有着落时,立即要求总后勤部尽快解决。

1942年1月,丁本淳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2月,毛泽东发出“整顿党的作风”的号召,炮兵团开展了整风运动,运动发展是健康的。后来,康生搞了一个“抢救失足者运动”,专门派人来炮兵团大搞逼、供、信,伤害了不少好同志,连14岁的小宣传员也被说成是“特务”。这时,已调任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的丁本淳,在统计查审对象时,认为该同志年龄小,又不是党员,就未统计上,结果还挨了上级代表的指责。后来,毛泽东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康生的做法,炮兵团把甄别工作交给了丁本淳。他把全团各连指导员组织起来,对每一个被审查对象,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甄别平反工作。

1944年秋,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延安炮兵学校,任命朱瑞为代理校长,邱创成为政委,匡裕民为副校长,丁本淳被任命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科长。期间,丁本淳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很快熟悉了干部,做到知人善任,为校领导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朱瑞校长对丁本淳的工作十分满意,曾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讲道:“本淳同志对于每一个干部了解得很透彻。连你腰上的几根骨节他都知道。”

(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4日,炮校奉命开赴延安,25日又分为三个梯队从延安出发开赴东北。丁本淳和朱光等带领第三梯队,途经陕、晋、冀、热、辽5个省的长途跋涉,多次横跨日伪的封锁线,历尽艰险,于11月到达沈阳附近,接着转移到通化市。

1946年4月,丁本淳随部抵牡丹江市,开始执行“建设与发展炮兵部队”的任务。5月,以收集来的火炮及炮校警卫营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炮兵3团。宋承志任团长,丁本淳任政委。接着开赴松江、绥宁地区,配合部队围剿国民党政治土匪谢文东、九彪、郎团。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招收兵员,扩大部队。到1947年2月,该团编成东北炮兵唯一的摩托化重炮团。

1948年12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成立特种兵司令部,由肖华任司令员,钟赤兵任政委。下设五个指挥所,丁本淳任第二指挥所副政委。第二指挥所下辖炮兵4、5、6团。当副主任宋承志率炮4团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时,丁本淳负责炮6团的组建工作。6团的火炮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零件残缺不全,急需维修。丁本淳不仅经常找东北军工部长何长工解决问题,还要到各纵队协商抽调车辆,整天跑来跑去,工作非常繁忙和艰难。他忍受劳累,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炮6团经过边修理,边装备,边训练,边进关,赶上了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1月,第二炮兵指挥所改为炮兵2师,丁本淳任师副政委。2月3日,炮2师官兵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受到北平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解放战争时期,丁本淳还参加了四平、长春、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

(四)

1950年5月,丁本淳任炮兵2师政委,率部在河南许昌一带驻防,积极参加当地水利工程建设。

1950年11月1日,丁本淳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炮兵2师政委。参加了第一至三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他率炮29团配属由第38、39、40、50军组成的右翼突击集团行动。根据战场形势的迅速发展情况,率炮29团实行跟进炮击。经过七昼夜连续进攻,支援步兵歼敌19000人,解放了汉城。

1951年7月回国后,丁本淳任解放军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是由炮兵副政委邱创成兼任,大量的日常工作都落在丁本淳肩上。在工作期间,他根据炮兵部队作战的需要和全军炮兵干部队伍的情况,夜以继日地考察、了解干部。制定培养干部和使用干部的方案,经军委炮兵党委和总政批准后贯彻实施。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炮兵向朝鲜战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干部,保障了朝鲜作战和炮兵部队建设的需要。

1951年11月,丁本淳调任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党委书记,主持高射炮兵学校的工作。不久,又调回军委炮兵领导机关,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

1959年6月,军委炮兵干部部与政治部合并,丁本淳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

1965年,丁本淳任炮兵政治部主任。

丁本淳把院校看作是军队培养干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经常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到各院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经常对炮兵政治部的干部说:部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干部,过去战场是大学校,通过打仗培养干部,现在和平时期主要依靠学校培养干部。我们炮兵机关不直接领导部队了,办好炮兵学校,培养出合格的干部,是对炮兵建设最大的贡献。在他主持政治部工作期间,机关形成了面向院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良好风气。

丁本淳在教育别人时,很注意提高自己,特别是担任炮兵政治部主任后,更加自觉地重视理论学习。他除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外,还积极参加炮兵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有对外出缺课,就让宣传部的同志给他补课。同时,他还坚持自学文化知识,每天练习书法,曾应许多干部的要求,为他们书写条幅,他的书法获得行家的好评,并被吸收为总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

“文革”期间,丁本淳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扣了不少“帽子”,受到残酷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在逆境中,他始终以革命战士的博大胸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他不顾个人安危,实事求是地出面作证,保护了一批干部。

重新工作后,丁本淳任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风格对待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从未对他们打击报复,而是鼓励他们好好工作。

1975年,丁本淳退居第二线,任炮兵顾问。

1983年11月,丁本淳离职休养。但他仍时刻牵挂着炮兵建设事业,除积极支持新领导班子工作外,还多次提出有关新时期加强政治工作建设的建议。他年老体弱,身患多种疾病,但他的革命精神仍一如往昔,每日伏案奋笔撰写回忆史料。几年来,他先后撰写了回忆朱瑞、邱创成、赵章成等文章,以及在百团大战中的炮兵回忆史料。

1991年,为使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丁本淳从为数不多的薪金中拿出1000元资助。1992年,他又向母校——醍醐小学捐赠500元,以表达他对“希望工程”的支持和一个老战士对下一代的殷切关怀。他自己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每次到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总是自带干粮,尽力为公家节省费用。到北京后不让公家花钱维修住房;家属子女从不享受额外照顾。他的爱人雷念慈是个家庭妇女,又是小脚,进城以后,他们夫妻始终相敬如宾,成为军营佳话。

丁本淳在炮兵工作的几十年中,德高望重,享有很高威信。他的直接领导人、炮兵政委邱创成对他的评价是:执行命令坚决。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不争功,不诿过,忠厚朴实,平易近人,能团结干部和群众。他的老部下、原二炮后勤部副部长戴国文说:丁政委品德高尚,一身正气,爱干部如兄弟,在他手下工作心情舒畅。他赢得了炮兵广大干部的衷心爱戴。

丁本淳1961年8月30日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3月12日,丁本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主要经历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陕西东府工作委员会青年团委候补委员,中共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党支部委员、书记等职,参与领导了第二师范学校学生运动,组织罢课、驱逐反动校领导的斗争。后经党组织决定,转入农村工作,以教书掩护革命活动。“西安事变”后,参加了党组织在澄城一带发动的警察暴动。失败后,他告别妻儿老小,去陕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丁本淳(照片1)丁本淳(照片1)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大第二期四大队学员,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九连和四连政治指导员、三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干部科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炮兵团和延安炮兵的组建工作,参加了炮兵团的洛川整训工作,参加了炮兵团配合129师在河北河涧一带的反顽军战斗,参加了山西省西阳县东治头、百落镇和百团大战中解放榆社县城等对日作战,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炮兵第二师副政委等职。日寇投降后,他奉命开赴东北,组建了炮兵第三团,到1947年2月,该团成为东北炮兵唯一的摩托化重炮团。他率领该团先后参加攻打四平,围攻长春和辽沈战役中攻克义县、锦州等战斗,参加了平津战役中解放天津等战斗,还参加解放沈阳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师政委,志愿军炮兵第二师政委,军委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军委炮兵干部部部长,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1950年率部赴朝鲜作战,参加了三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他率炮兵29团连续七昼夜实行跟进射击,支援步兵歼敌近2万人,解放了汉城。接着,又参加了汉江防御战、横城反突击战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做干部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的干部政策,正确识别使用干部,协助领导先后组建了二十多个炮兵师、二十多所院校及大量的直属单位,为炮兵干部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担任政治工作领导职务后,全力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建设,还亲自主持制定了《炮兵战时政治工作条例》,为炮兵的政治建设作出了贡献。

“文革”期间,丁本淳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强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蒙受了不白之冤。在逆境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一批干部。重新工作后,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对曾经反对过他并经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不仅不打击报复,相反还要他们放下包袱,好好为党和人民工作,因而,他得到了广大炮兵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并担任军委炮兵顾问。

人物故事

丁本淳是陕西省澄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在陕西省从事共青团工作,在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丁本淳参加红军。10月,中央军委以总部山炮连和129师打捞出来晋军的8门山炮为基础,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丁本淳任该团9连指导员,连长是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不久丁本淳升任该团3营教导员。毛泽东接见炮兵团领导时说:炮兵团要像母鸡下蛋一样,为今后炮兵部队的建设培养骨干,建设更多的炮兵团。周恩来特地从武汉为炮兵团买来炮队镜和测远机。

1939年,炮兵团结束整训,除1营外均奉命开赴晋东南,在朱德和彭德怀指挥下,多次配合步兵作战。丁本淳所在3营的9连配属新10旅作战,3营营长随10旅侦察分队,深入敌占区,对阳泉至寿阳段的敌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进行现地侦察。战斗即将打响,因天太黑,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标尺瞄准,9连决定把炮阵地选在距离敌碉堡不到百米的豆角地内,为了不使敌人发现,炮手把火炮分解,扛着火炮部件步行四、五百米,占领阵地,击中敌人碉堡。9连在攻打坡头、狼峪车站时,表现的也很出色。

丁本淳率8连一个排,配属386旅攻取榆社县城,丁本淳参加了对榆社县城的现地侦察。战斗开始后,丁本淳率炮排渡过南门外小河,进入城内,但找不到炮阵地,一个炮手向丁本淳报告,钟鼓楼可以架炮,丁本淳当即带炮排上了钟鼓楼,用炮膛直接瞄准打了叁炮,虽然命中敌堡垒,但未击中要害,只好撤出战斗。第二天,丁本淳率炮排再次进城,陈赓特地到炮阵地视察鼓励。

攻击开始后,两发炮弹击中敌堡垒,敌军开始施放毒气。周希汉问丁本淳还有几发炮弹,丁本淳说还有两发穿甲弹,周希汉下令继续射击,压制了敌火力,攻占了敌堡垒。3营还参加了关家战斗,丁本淳说:当时总部领导对炮兵团倍受关爱,左权担心转移到外线的丁本淳3营找不到彭德怀指挥所,派来了彭德怀的随身向导,左权还派了3名电话员为3营架设了与彭德怀指挥所的直通电话。1941年炮兵团返回延安,开进南泥湾屯田。

丁本淳率领一个连负责修筑南泥湾到延安叁十里铺的公路。朱德总司令亲自察看了路线,时值深秋,山上的风很大,朱德看到丁本淳仍穿着单衣,当问明炮兵团棉衣仍未有着落时,立即要求总后勤部尽快解决。在炮兵团,丁本淳一度担任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成立炮兵学校时,他担任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丁本淳到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3团政委、四野炮2师副政委。1950年,丁本淳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炮2师政委,参加了第一至第叁次战役。回国后,丁本淳历任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攻坚显神威

从9月20日至9月底百团大战转入第二阶段,主要是作战形式是攻坚战,重点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拔除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日寇据点,进一步破坏敌人交通线。炮兵团3营8连配属386旅和385旅作战,参加了榆辽战役;358旅炮兵营配属716团参加了攻打宁武头马营据点。

榆辽公路是日寇深入我抗日根据地的前锋段。敌企图由榆社再向西延伸,经武乡与白晋路相接,以达到既能分割我太北区,又能灵活调动正太、白晋线兵力之目的。故对该段非常重视,共设榆社、管头、沿华、石匣等7个据点,由片山旅团板津大队驻守。其工事构筑、兵力兵器配备较正太路据点强。其中尤以榆社、管头据点为最强,各有一个加强中队守备。

9月21日,第129师刘、邓首长在榆社以南的宋家庄召集团以上干部总结第一阶段战役,并根据总部指示部署榆辽战役,同时进行战斗动员。炮兵团3营教导员丁本淳、副营长朱光和迫击炮主任赵章成参加了会议。会上刘、邓首长均作了重要指示。会议决定陈赓指挥的386旅和决死一纵25、38两个团组成左集团,陈锡联指挥的385旅和32团组成右集团,于9月23日23时向榆辽公路全线发起进攻。炮兵团3营8连1排携1门山炮由丁本淳率领,配属386旅主力16团、772团进攻榆社;8连2排携1门山炮由朱光率领,配属385旅主力13团、772团进攻管头、石匣;赵章成到13团指挥团属迫击炮连作战。丁、朱、赵三人受领任务后当即率部分别跟随部队行动。

次日,第386旅参谋长周希汉率领各团团长和炮兵指挥员到榆社县城附近进行现地侦察,结合敌情通报得知:驻守榆社的敌人是板津大队藤本中队,除分遣约70人驻防王景、沿华外,城内尚有220余人,伪军60余人。该敌以东门附近的榆社中学为核心,构筑有大小碉堡8个,形成相互支援的交叉火力网,配备架退式山炮2门、掷弹筒4具、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城内囤积有充足的弹药、粮秣。其地形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北门没有城关,有些小沟和坟堆;东门为通向辽县的公路,敌筑有高大的母碉堡以控制全城,是其重点防御地带;南门有外壕,城墙外有一小高地,设有一哨所;西门城关较大,房屋离城墙较近,便于隐蔽和接近,但敌人防守甚严。根据地形、敌情,386旅首长决定以772团经西关攻东城门母碉堡,以16团攻榆社中学,炮排随772团行动。

23日晚23时,按照师的统一号令,第386旅主力对榆社城展开攻击。丁本淳带领炮排绕道西门进入城内。部队在城内运动引起狗叫,惊动了敌人。但敌人以为是游击队袭扰,躲在大碉堡里没有露头,只是用机枪和掷弹筒一阵乱打。炮兵阵地选在距离敌碉堡约300米的一座钟鼓楼上。火炮分解进入,用炮膛直接瞄准,作好了射击准备。丁本淳一声令下,2炮手毛文堡猛拉火绳,第一发偏高,穿过碉堡的左角在东关中学敌人营房里爆炸了。敌人乱作一团,机枪、掷弹筒、山炮毫无目的的射击,炮弹落在我阵地1000米的山上爆炸,他们根本想不到八路军的炮阵地竟然会设在离他们的乌龟壳不远的的钟鼓楼上。我炮兵修正后又发射了两发,虽然都命中敌堡,但因地形限制,不易击中要害。此时天已渐亮,再战于我不利。周希汉参谋长下令攻击部队就地构筑工事,以小部队监视敌人,主力疏散隐蔽,待命再攻。

第一次攻击未能奏效,丁本淳和连排干部根据旅首长的指示,进一步分析情况、研究打法。认为前一次攻击未果的原因在于对城内情况不熟,临时选定的阵地受到地形条件限制,影响了射击的效果。于是丁本淳和8连长带着观察员再一次进城,冒着敌人的炮火靠近敌母堡进行了仔细侦察。最终将阵地选在了距离敌人300米左右,既便于发扬火力,又便于隐蔽的原县政府的院子里。

24日12时,炮排直接从南门进城占领阵地。弹药、马匹均隐蔽得很好,敌人飞机虽在低空侦察扫射,终未发现我炮兵踪迹。陈赓旅长和郭国言团长亲自来到炮兵阵地检查准备工作,叮嘱大家注意隐蔽,小心敌人的掷弹筒。并命令下午5时,以炮兵射击作为总攻击信号。下午5时,攻击时间到了,火炮首发命中。我攻击部队按照预先组织好的火力分工,各种武器一齐开火,轻重机枪和特等射手准确压制敌火力点和射击孔。敌人这时才发现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我炮阵地,子弹扫射过来,一炮手胸部负伤。四炮手陈清源挺身而出,一面装填一面发射,发发命中。敌人赖以保命的大碉堡倒塌了!炮兵继续射击,打哑了敌人的机枪。步兵在冲锋号的激励下奋勇冲杀,攻占了敌主要阵地,守敌大部被歼,东关为我占领。碉堡里的残敌退到文庙顽抗,并施放毒气,致使我攻击部队和亲临前沿的陈赓旅长全部中毒。另一路攻打榆社中学的16团2个营突破围墙后遭敌火力封锁,难以前进。部队再度停止攻击,召开敌前“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研究打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386旅首长决定采取坑道近迫作业,用炸药彻底摧毁敌残存阵地。25日下午4时45分,坑道作业完成,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工事飞上了天。我突击队乘烟雾弥漫之际勇猛突入敌核心阵地,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藤本本人及守军大部被歼。最后只剩下23名残敌,他们割掉藤本的脑袋狼狈东窜,我攻击分队跟踪追击,追至15里左右将其彻底歼灭。我军激战两天,全歼日寇一个加强中队,缴获架退式山炮2门和大批军用物资,榆社县城宣告解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鲍启祥    下一篇 祁开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