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目录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国防大学离休干部。
董超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市人,1937年入党,同年入伍。他在青少年时代投身革命,后和其他同志一道组织创建了第一支县游击队,并参加了由山东省委领导的著名的徂徕山武装起义,为党开展武装斗争和开拓山东抗日根据地立下了功劳。战争年代,他先后担任过连、大队、团、旅、师军事和政治指挥员,参加过鲁南、莱芜、孟良崮等著名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他长期从事我军院校政治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政委、高级系政委、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副政委等领导职务。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院校建设上,为培养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团结同志,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董超同志,因病于1990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董超,1915年出生,山东省新泰县(今泰安市翟镇)董家庄人。原名董仲礼。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董超生于农民家庭。他3岁丧母,父亲闯关东,由祖父扶养。8岁读私塾,后上小学,新泰县城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县师范讲习所。1934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董超在青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在担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泰县训练民众青年夜校校长期间,新泰县城沦陷,他与其他同志当机立断,以夜校青年为骨干组织起了第一支县游击队,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起,董超历任新泰县抗日游击队队长、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4支队第1中队连指导员(曾一度与部队失去联系)、新蒙独立营2连连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特务大队副教导员、政治处主任、鲁中军区11团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董超参加了万德、日照县夹子山、莱芜合庄、博莱、南马战斗及莒赣边反顽斗争、攻打沂水城、蒙阴攻坚战。1938年万德界首战斗中,他指挥果断,主动袭击日寇,有力地鼓舞了整个部队,对取得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二)
抗战胜利后,董超任鲁中军区警备2旅政治部主任、9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
1949年1月6日,在解放军向杜聿明集团总攻战斗中,董超和师长率领23师英勇作战,在不到4个小时时间里,连续攻克敌前沿阵地和两道地堡群,歼敌32师96团1600多人,俘敌副团长以下800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纵队首长特意发了贺电,祝贺他们“打响了1949年的第一炮,并光荣地立下了新年胜利的第一功”。在淮海战役中,他不顾极度疲劳大口吐血,连续作战不下火线,坚持战斗。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奉命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26军77师(属主力师),董超任77师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董超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淮海等战役战斗。任77师政委期间,十分注意总结师、团两级参加大兵团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所在部队开展杀敌立功、创英模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巩固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开封战役中,该师担任主攻南门的任务,董超亲自率领一个团首先攻入城门,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三)
新中国成立后,董超任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0年起,董超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政治工作,历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班主任、政治系政委、基本系政委、高级系政委、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70年起,董超任军政大学副政委、安徽省军区顾问。
1983年8月,董超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职待遇。
董超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9月5日,董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 下一篇 吴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