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改革促进派

2015年5月5日,习近平在十二次深改会议上首提"三个有利"标准:把"改革促进派"用起来。改革促进派指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是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将是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目录

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改革促进派”等词眼,引发社会广泛解读。“改革促进派”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被提出过,但当下它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被提及,无疑具有新内涵,它也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需相呼应。

详细内容

“争当促进派”为改革添一把火

会议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

“改革促进派”并非新名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过类似提法,有效推动了当时党内外改革力量的巩固和壮大,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奠定了干部基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此次深改会议强调“改革促进派”是有针对性的。中国处在转型期,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有人认为改革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党员干部。习近平“对症下药”提出党员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就是要通过抓干部队伍为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开创新的局面。

“‘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表明的中央的决心,也表明中央对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或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中央强调要做改革促进派,是要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什么样的干部是“改革促进派”?

本次会议强调,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这一信号透露出中央未来的用人导向,即重用“改革促进派”。

衡量标准

什么样的干部是“改革促进派”?竹立家说,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他认为,是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将是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许耀桐对此认为,“改革促进派”衡量标准很清晰。首先,“促进派”干部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能够打破旧的格局;其次,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再次,要会用人,敢用人;最后,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政治纪律十不准    下一篇 依法行政原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