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樟
- 中文名
- 李镇樟
- 外文名
- James Lee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中国台湾
- 职 业
- 资深顾问
- 毕业院校
- 台湾大学
- 主要成就
- 国际知名未来学家与天使投资家DivX大使
目录
李镇樟为 DivX 大使, 并担任多家高科技公司资深顾问. 他负责过 DivXNetworks 亚洲营运. 他曾在美商中经合集团担任副董事长,协助集团开发与研究科技趋势与投资模式等工作。李镇樟专精在技术以及高科技新创公司的辅导,在加入中经合集团之前,李镇樟受聘负责成立Pacific Century CyberLabs –香港电讯盈科集团(PCCW)旗下的育成中心。
加入香港电讯盈科数码动力集团(PCCW)之前,李镇樟应新加坡政府之邀请,担任新加坡国家科技局(Singapore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Board)特别顾问,指导新加坡国家信息科技研院 Kent Ridge Digital Labs.,李镇樟同时担任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及国大生物信息中心 (Bio-Informatics Center) 理事。李镇樟在新加坡发展科技以及科技企业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独特的角色。李镇樟在新加坡所成立的竞争情报中心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enter) 并获得全球知名世界级的竞争情报专业协会 (Society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颁发最佳奖项。
李镇樟受聘到新加坡前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作,协助该院成立互联网络技术组,在台湾,李镇樟主导开发许多网络技术开发、应用与升级计画,包括台湾电子商务先导计画、网络世界博览会、爪哇策略联盟等。
在台湾之前,李镇樟服务过美国多家知名高科技公司,如:SAS Institute、Silicon Graphics以及GO Corporation。他在许多国家拥有专利,1975年他出版第一本中文有关微处理机的书,1996年出版第一本有关电子商务以及电子钱的书籍。
李镇樟在许多新发起的e企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在无数e企业、公司或基金担任过顾问,包括Above net,凌阳,DivXNetworks,新浪网,蕃薯藤,北京高科技发展基金…等。
2000年9月李镇樟获选为全球100位华人新经济圈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之一。
是台湾首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美国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后,李镇樟曾在多家美国计算机高科技公司供职。197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有关微机处理的中文书。上世纪90年代初,李镇樟从美国回到台湾,并开始步入天使投资,专注与IT相关的领域。
1991年,李镇樟听说几个在台湾宏 集团工作的朋友要做多媒体营销方面的公司,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和朋友共同筹措了这笔创业资金,由此成就了自己第一笔天使投资。“那时候我们就已经替新浪前身策划实现了在互联网上养宠物。”李镇樟说。
此后16年中,李镇樟既是机构的风险投资人,也是独立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有着接力棒的关系,”李镇樟说,“从投资阶段上来说,天使投资早于风险投资,往往是在公司刚刚起步阶段,风险更大,当然回报可能也更高;从金额上来看,个人天使投资的规模一般在2万到50万美元之间。”由于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并不冲突,李镇樟可以二者并举,同时参与。在他以个人名义对DivX投入了一笔天使投资资金后,又为其引入了美商中经合集团(WI Harpar Group)的风险投资资金。据李镇樟透露,直接参与的天使投资项目已经达到40多个,包括已经上市的新浪、网上网电信公司(AboveNet)、瑟孚科技(SiRF Technology, Inc.)、GRIC公司都在李镇樟的天使投资列表当中。
与很多“偶然的天使”不同,李镇樟做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加艺术”:首先确立投资方向,然后再选择和寻找投资对象。对DivX的投资就是李镇樟长期关注视频的结果。1997年,李镇樟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想要做MP3的韩国人,希望得到他的投资,“但我对MP3的将音乐压缩后只能听听流行音乐、欣赏不了古典音乐的效果非常怀疑,而且有版权问题,因此没有参与,”李镇樟回忆说,“结果那家公司(iRiver)后来变成了全球最红的MP3公司。有时候机会到你手边,你却未必抓得住。”不过,这段经历确认李镇樟作了一个大胆预测,几年后视频领域一定会诞生类似的公司。果然,DivX被称为“视频领域的MP3”。
李镇樟对投资方向的选择源于他和团队对生活形态的研究。“我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的变化尤其感兴趣,所以我经常会问他们在做些什么。”李镇樟说。作为专业投资人,从1995年开始,李镇樟和他的工作小组每5年就会出一个关于生活形态研究和预测的报告。在1995年的报告中,有一条指出在2000年-2002年人们会在公共场所用液晶电视提供资讯和做广告。但是报告出来以后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人们怎么可能用1万美元一个的液晶电视来做广告呢?那得派卫兵24小时守护。”可后来分众传媒的横空出世排除了所有人的疑问。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李镇樟创立“10U”的标准,包括Usefulness(有用性)、Uniqueness(独一无二性)、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Unusual Luck(非常的好运)等等。“未必每个创业者都能把这10个‘U’占尽,其中有些因素是必备条件,有些是选择性的,但毫无疑问占的‘U’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李镇樟说。在这些因素中,李镇樟最看重独一无二的特性,“盲目跟风者的最后成功的机率不会太大。”他坦率地说。他对在中国瞬间出现的两、三百家模仿YouTube的视频网站公司表示怀疑,“最后能够成功的可能只有找到适应中国市场商业模式的两、三家公司。”他说。
对天使投资来说,李镇樟相信对人和团队的选择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最关键要素。“风险投资投的公司往往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且有相对明确商业模式的公司,而天使投资的公司多半是处于刚刚有了idea(点子)正在执行的阶段,所以这时候对人的选择就尤其重要了,”李镇樟说,“诚信是天使选择创业者的基本要素。”
李镇樟把创业者分为两种:一种把创业当作“养小孩”,另一种把创业当作“养小猪”。“‘养小孩’的创业者显然更容易接近成功。”李镇樟说。1999年,他遇到一家叫做“数字味道”(DigiScents)的公司。这个公司十分有趣的业务模式在于可以将各种味道通过电子文档传输,不论是香奈儿5号的味道,还是玫瑰或者香蕉的味道。李镇樟被这个革命性的“创意”折服,并以天使的身份投资了相当大的一笔资金。然而,很快互联网就进入了世纪之交的低谷——泡沫破灭了。2001年4月,数字味道公司的创业者在没有跟任何投资者交涉的情况下,宣布了关门大吉。
在投资“数字味道”的几乎同一时间,李镇樟遇到了DivX.DivX的团队是一个经典组合:法国的艺术家、美国哈佛大学的律师、好莱坞的媒体专家、中国的科学家和俄国的数学家。“他们都是精英,但却各司其职,”李镇樟说,“而且在创业时期十分节俭,最终顺利度过了互联网的低谷。”在与DivX这个“小小联合国”的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李镇樟体会到了强烈的参与感,他被称为来自“中国的大使”,实际上是天使投资人。“如果把创业团队看作是一个球队,那么天使投资人应该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为球队队员出谋划策或者予以场外指导,不过教练在紧急的情况下偶尔也可以下场充当球员来帮助团队取得胜利。”
当时,伴随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仅仅拥有“眼球”的DivX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对互联网公司提出了创造收入的要求。”李镇樟解释说。然而DivX的创业团队对整个视频设备生产制造商的情况是“两眼一抹黑”,没有太多了解更谈不上联系。作为天使和“教练”的李镇樟在紧要关头下场充当起了“球员”。凭借他在电子产品领域多年积累的关系,仅半年左右,李镇樟就打通了从下游芯片公司到视频设备制造商,再到品牌商的整个产业链。DivX公司很快与各家DVD芯片和设备主要生产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意味着DivX的定位突破了免费软件的概念,成为了技术提供商。
“对我来说,做天使投资获得的最大回报并不仅限于可能是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资金回报,那种参与感以及看到他们成功后带来的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李镇樟感慨道。他已辞去所有公职,一边云游四海做公益事业,一边兼做公司顾问和天使投资,而他的家人都是他的投资团队的成员。
李镇樟的头衔是“国际知名未来学家与天使投资家”,像新浪、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鳄都是这位天使投资家早期进入的项目。他在很多场合上都用一种通俗的方法表达选项目的第一要旨: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但是,天使投资家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他给记者讲述的一个他认为最有趣的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名字叫“电子味道(DigiScents)”,是一个把味道(比如玫瑰的味道)通过网络传播到其它地方的系统。这样的项目听起来好像很稀奇,但李镇樟解释说,这在技术上“还蛮容易”,因为“各种味道都是由几种基本的味道组成的。在终端上有一些药水或者药粉,当电脑知道了哪个成分需要多少,就把那个地方加热,然后在同一个出口释放出来,所有味道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你想要的那个味道”
李镇樟还有一个小头衔,叫“DivX大使”。这个大使不是某个国家的外交使者的意思,而是指“大天使”。大天使是基督文化中对有特殊贡献、阶层比较高的天使的尊称。“大使”一称是刚刚上市成功的美国公司DivX对李镇樟在名誉上的嘉许。
很早以前,熟稔数字技术的李镇樟就想做一个MEPG4的项目。为此,他找到荷兰德国和法国的团队,但最后选定法国一个黑客,把钱投了进去。
李镇樟认为这是一个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经典案件,公司在加州,产品在台湾设计,生产在大陆,团队是一个“很漂亮的组合”:CEO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创作者是一个法国的艺术家,还有俄罗斯的数学家、中国的工程师和美国的市场官,还有个亚洲的天使。
DivX是李镇樟投入比较深的一个项目。“其它的项目都没有投入得这么深,一般是有什么问题就去讨论一下,这个项目却不一样,发现这个方向不行,给你想出一个新的方向,但团队对新的方向很陌生,我就手拉手地带他走头几步。”
DivX最早是做互联网,应用程序放到网上供免费下载,但这种模式并没有让DivX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李镇樟导演了一场DivX从互联网公司转型成消费电子的战役。2006年9月在美国上市。
李镇樟一直在DivX的顾问委员会里当顾问。因为创业团队以前是做媒体的,对硬件不熟悉,李镇樟就经常给他们讲课,带他们认识相关的人士。从互联网到消费电子的转型成就了DivX。DivX也给李镇樟一个“DivX大使”的美称。
李镇樟说,他刚开始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朋友需要帮忙,他慷慨解囊。后来越投越多,像新浪、GRIC、DivX等项目都非常成功,李镇樟也变成了职业的天使投资人。他加盟互联网实验室,又当上中国互联网界的大天使。
自从当上互联网实验室的副董事长以后,李镇樟要看的项目越来越多了。在一次与创业者见面的小会议上,李镇樟把刚刚总结出的投资原则告诉创业者,李镇樟把这些原则总结成七个“U”,他说,“一个人有智商IQ和情商EQ,我认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有他的VQ,也就是企业的价值, 一个公司的价值就通过这六个U来衡量。”这六个U分别是:Uniqueness、Usefulness、User experience 、Universal 、Ubiquitous 、User base by Viral growth 。有了这些,还要有第七个U: Unusual Luck.
会上一个创业者就问李镇樟:“如果我按照6U的原则给你写一个报告,讲述我们网站,不知道你会不会投我们?”李镇樟苦笑:“做一个投资判断不是当下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有些项目,即使李镇樟不投,但创业者询问一些问题时,李也会很耐心地讲解。他对天使的解释是:“天使一般都是站在人的背后,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出现。”他也经常给创业者讲如何去跟投资人接触:“如果你去接触一个天使投资人,没有引荐是很难的。”
很多机构投资者会给创业者3分钟的时间来讲述自己的项目,但对于从事早期投资的李镇樟,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只需要15秒,也就是他的15秒原则。“如果你恰好碰到一个天使投资人,那你就要在15秒内让他对你感兴趣。在这15秒之内你要讲清楚自己的公司是做什么的,然后重点的把你公司所做的东西、竞争力是什么,很短的时间内讲出来。”
一旦投资这个项目,李镇樟就会热情投入,他是那种很在乎参与感的天使投资人。他说:“参与感是一个天使很大的乐趣之一。年轻人有一些好的idea你去帮助他实现。或者有些idea是你产生的,然后再找别人来做。”
在这样的原则下,李镇樟投很多早期项目,其中很多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新浪、腾讯(所在公司投的)和刚上市的DivX。而新近的一些Web2.0公司,李镇樟也着墨颇多。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