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Zhouyuan Site)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此调查、试掘。从1976年开始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陕西扶风周原铸铜作坊遗址,2003年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988年在周原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周原博物馆。馆内收藏着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4件(组),国家一级文物173件(组),其它等级文物3000多件(组)。周原遗址1982 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名列其中。
中文名称
周原遗址
地理位置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占地面积
33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
08:00 - 18:00
门票价格
10元
著名景点
周原博物馆 召陈建筑基址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

目录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

周原遗址,其中心在今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周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

凤雏甲组西周早期宫室建筑基址该址发掘于1976年,基址位于京当乡凤雏村西南。是目前我国西周考古发现的一处最完整的群体建筑。宫室座北朝南,建筑基址南北长45.5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整组建筑呈南北方向。以门道、前堂和过廊居中,东西两边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布局整齐有序。前堂为主体建筑,是周王处理朝政、举行祭祀天地祖先和婚丧等典礼的场所,后室是周王和嫔妃居住之处。整个建筑的东、西、北三面均有台檐,台檐外有散水沟和排水沟。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它建于西周早期,距今约3100年,废于西周中、晚期。1989年,在宫室基址周围航测发现岐邑(周城)遗址,古城呈南稍偏西方向,南北长约1300米,北段宽约600米,南段宽约700米;城墙周长约3900米;全城总面积约945000平方米。凤雏宫室建筑基址恰在城内中心部位,即小盂鼎铭“王格周庙”之周庙,亦即先周之京宫;古城即先周京都岐邑。2004年3月又发现周公庙遗址。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墓定于2004年10月17日开始发掘。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并有多项惊世发现:这里有周朝最高等级陵墓22座,陪葬车马坑14座,环绕陵墓夯土墙1700多米。

新发现

2017年初,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在我省宝鸡岐山县凤雏遗址甲组建筑旁发现了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根据建筑风格和时代等因素推断,它可能是周王或其他贵族使用的宫殿或宗庙遗址。

新发现的建筑基址位于1976年发掘的凤雏甲组基址东面,整体夯土面积超过1400平方米。建筑基址的基本格局为东部是一处大型院落,西部是一处小型院落,四周均为夯土,如同一个“四合院”。在东部大型院落的南侧发现一处一处“凹字形”的夯土墙,这个特殊的结构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宏飞:“在三面墙里面还有一个踩踏面,相对来说我们看这样的房屋的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我们推测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在里面,有可能比如说祭祀。”

据了解,作为凤雏建筑群的各个组成部分,凤雏甲组、乙组和新发现的建筑遗址风格、时代都保持一致,因此专家推断建筑的使用者可能是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统治者。各个建筑的整体都是商的风格,与西周中期的召陈建筑群和中晚期的齐家--云塘建筑群风格不同,恰好表明了西周初期对商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和中期以后的创新。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这块经过我们钻探是一个建筑群,我们今年挖了其中的一座,保存状况不理想,但是仍然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提供了新的资料来,为复原周原遗址的全貌,提供了新的资料。关于它的性质很难做出推测,但是不外乎这么几种,一个宫殿一个宗庙。”

就目前的发现来看,岐山县贺家村北区域可能一直是周王室所在地,这为考古工作者重新理解凤雏建筑群、各组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背景。

召陈建筑基址

建筑基址建筑基址

召陈建筑基址是1976年3月在扶风县召陈村发现。基址共有15处,其中以三处(F3、F5、F8)保存较为完整,并经过发掘规模也较大。F3的夯土台基残高0.75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15米。基址东西间排列着七排柱础, 中间3排间距5.5米,西侧两排间距3米。中间3排由南到北排列着5个柱础,两侧2排各有6个柱础。F8的夯土台基残留0.76米,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其四周有卵石铺成的散水。基址上每间隔3米从南到北列有4排柱础,由东到西有8排柱础,两道夯土墙将基址分为三部分。F5南半部已遭破坏,仅存北半部分,东西长28米,南北残宽8米,东西排列9个柱洞,南北排列4个柱洞。周原的这两处西周建筑基址中出土了大批建筑材料,数量最多的是板瓦、筒瓦,另有一些半瓦当。瓦和瓦当有大、中、小型之分。板瓦饰绳纹,部分带瓦钉,用之于固定;筒瓦饰三角纹或雷纹;瓦当均为半圆形,其中有部分回纹。

社祭建筑基址

周原遗址周原遗址

2014年8月到2015年1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开展考古教学实习发掘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收获,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发掘选择在岐山京当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凤雏基址南侧钻探发现的夯土建筑、车马坑、墓葬遗存进行了发掘。发掘的夯土基址与凤雏基址相距仅数十米,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尤为重要的是,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截面呈“亚”字形,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达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东西宽4.2米、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形,位于前者的东南侧。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沿用到西周中期。

西周铸铜作坊

1999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周原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多处灰坑、陶窑和古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在6个灰坑里,出土了一批精细的陶模、陶范。但多数已经破碎。西周铸铜作坊的发现解决了青铜器是在何处铸造的谜题。

车马坑

2014年年8月初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新的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贺家村附近进行钻探并选点发掘。

2014年8月17日,工作人员钻探发现一处东西向遗迹,长3米、宽2米,开口于地表下1.5米,自深约0.9米,填土内包含有散乱的朱砂痕迹,在东端钻探出有青铜残片,初步推断为埋有不少青铜器的遗迹。为确保文物安全,8月18日下午考古队开始对该遗迹进行发掘。

周原遗址周原遗址

2014年8月20日,探方挖掘深度至1米时,在探方的北壁中间部位露出2件青铜遗物,初步辨认为车轮的轮牙部位。进一步工作确认,该遗迹为一座南北向车马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内埋一车。随后,考古队按照车马坑的特定清理办法(即破壁反边清理)进行发掘。由于东轮已暴露出坑口,决定先从东侧面开始发掘,从而保证车轮的完整。

2014年8月23日下午,东轮周围填土清理至60厘米处时,车辖、车軎相继露出。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甚为精美;木制轮辋外包铜壳,以往商周时期同类形制车发现甚少。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测算重约24公斤。初步判断,该车马坑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

文物遗存

庄白窖藏

1976年12月在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发现。窖藏器物103件,

是建国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其中74件铸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的铜器,史墙盘有铭文284字,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极为精美。如折觥的盖前呈羊首,后为大兽面,通体遍雕夔龙纹,形制颇为别致。

周原遗址周原遗址
董家窖藏

1975年2月发现在岐山县岐山南麓的董家村西150米处,窖内共出土37件青铜器,其制作时代由穆王至宣王时。 其中有铭文者30件,史料价值很高的有卫鼎、卫盉等。

铭文是中国最早的一件诉讼判决书,是古代重要的法律史文献。九年卫鼎记恭王九年裘卫与矩以物换地的史实。

齐家窖藏

1960年,扶风县齐家村南的窖藏发现了39件铜器,其中几父壶、柞钟、中义钟、中友父簋、白邦父鬲等28件铸有铭文。1963年,又在齐家村东发现了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等器物。1960年,扶风召陈村发现的散车父器等19件器物。1974年,扶风强家村发现师臾钟、即簋等7件器物。1978年,扶风齐村发现即簋等器物。

甲骨卜辞

1977年夏和1979年春,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时,在房内发掘了两个窖穴,出土了大批西周时期的甲骨。这些甲骨共计l7275片,包括卜甲16371片,卜骨687片,其中刻字292片。后来在扶风县齐家村发现了刻字大龟版1块,牛肩胛骨5片。这样,周原遗址总共出土刻字甲骨近300片,总字数1009个,有不同的单字360多个,每片字数多少不一,少则一字,多则30余字,内容有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及人名、地名、官名、月象及其它内容共十大类。时间大都为武王灭商前后。

青铜马车

2014年8月,在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周原遗址附近新发现的一座车马坑,这座车马坑地处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村南田地,位于“凤雏遗址”南侧100米,经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车马坑车头朝南、车尾朝北,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坑内埋有一辆青铜马车。在这辆青铜马车的前方,还发现了马匹骨骼,数量可能是三匹或四匹。“中间一匹马的骨骼有些游离,到底是两匹还是一匹马的骨骼,要等发掘后才能确定。”由于马车的东车轮最先露出坑口,为保证车轮的完整,考古队先从东侧发掘。当东车轮周围填土清理到60厘米处时,铜车的“车辖”、“车輨”、“车軎”相继露出。兽面纹车軎纹饰非常精美,上面还镶嵌有精美的绿松石,“就像现在豪华车的轮毂上镶嵌钻石一样”;木制轮辋外包铜壳,在以往商周时期同类形制车发现很少。

关于该青铜马车的用途,还难以确定,有专家认为可能是战车,但在发掘现场尚未获得佐证;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辆“观礼车”,车主人的级别很可能是诸侯以上。由于发掘工作刚刚开始,有关车马坑的整体结构、性质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工作才能解决。

西周“第一豪车”

2014年10月14日,考古人员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的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一套豪华的“青铜马车”。经专家初步研究,判断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其华丽程度在西周车马发展史上堪称“第一豪车”。这套四马驾辕的“青铜车”,是考古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考古发掘的著名凤雏基址南边100余米处意外钻探发现的。目前考古清理工作已发掘至车马坑60厘米处,青铜质地的车辖、车輨、车軎等相继露出,反映了当时的冶金工艺技术水平和手工业制造水平。

考古人员采取整体搬迁措施考古人员采取整体搬迁措施

经多位专家确认,这辆西周中晚期的铜马车的木制轮辋外包铜壳,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个别处见到钉眼、测算重约24公斤。尤其是其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甚为精美,在以往商周时期同类形制车发现甚少。

据2017年10月26日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透露,考古人员对陕西周原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商周时代最“豪华”的车辆,进行整体搬迁室内清理。目前,车厢已基本显现出轮廓,三面有华丽青铜饰件,其中两处侧板有“兽面”。

周原考古队对陕西周原遗址进行大规模田野考古时,在凤雏基址南边发现一座坑,内埋一车、四马。为确保该车发掘质量,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为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研究提供原始信息依据,考古人员对车马采取了整体搬迁措施,并建设了专业大型整体搬迁文物清理保护实验室进行室内发掘。

车厢侧板兽面车厢侧板兽面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进行清理揭露期间对其局部脆弱遗迹部位、青铜器镶嵌物脱落等病害进行了渗透加固等处理。同时,采取了显微观察照相、延时摄影、高清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提取,获取车辆信息。为将来车辆形制、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也为车辆的模拟复原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该车的轮、辕、衡、马包括絡、镳以及铜装饰等基本显露出来。车厢也基本显现出轮廓,车厢的后、左、右三面装饰有华丽的青铜饰件,其中右侧板和后侧板有“兽面”。

专家表示,对车马采取整体搬迁室内清理的措施是必要的,为该重要文化遗存的妥善保护奠定了基础。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车年代属于西周中期或中晚期之交,很可能属于礼仪用车。该车是迄今所见商周时代最为“豪华”的车辆。该车的发现,对于西周车制、车马使用、中国车的演变以及周原遗址聚落构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

1982年周原遗址被国务院公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1月在周原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周原博物馆。馆内收藏着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4件(组),国家一级文物173件(组),其它等级文物3000多件(组)。

2015年2月15日,规划占地18亩、总投资3300万元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开工建设,建成后成为全国文博单位建立的第一个研究基地和国内外周文化研究中心。

文物价值

周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确定周原的性质和研究周人历史至关重要。它与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历史研究和古代文字研究的珍贵资料。

周原遗址出土的带铭文的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料。

周原铸铜作坊的发现,对西周青铜器产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对西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等考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窖藏青铜器,这些窖藏和青铜器的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是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在全国西周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已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且精品最多,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或是遗址性质而言,周原遗址都是周文化的核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英席    下一篇 利铭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