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西湖

《西湖》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投资千万、浙江卫视历经3年打造的大型人文纪录片。片子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熔纪实与写意为一炉,不但注重细节,而且打开空间,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使之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施诸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西湖》共分10集,依次为《西湖云水》、《临安的记忆》、《西湖旧影》、《湖山晴雨》、《香市》、《戏文的神采》、《画印西湖》、《西博往事》、《伊人在水》和《天堂》。《西湖》全部使用高清摄像技术,从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角展现西湖:婉约中蕴藏着豪放,阴柔中含纳着阳刚。纪录片自2006年投入拍摄以来,几次颠覆性修改文稿,无数次反复拍摄画面,是浙江电视史上耗时最长,投资最大,规模最巨的电视纪录片作品。《西湖》由刘郎导演,共10集,于2006年开始拍摄,2010年3月1日在浙江卫视首播,荣获第22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
中文名称
西湖
国家/地区
中国内地
类    型
大型人文纪录片
导    演
刘郎
制作公司
浙江卫视
首播时间
2010年3月1日

目录

《西湖》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熔纪实与写意为一炉,不但要注重细节,而且要打开空间,力求这一部西湖新作,能够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能够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能够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使之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对与西湖相关的人物、景物、文物与风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拍摄,同时,也将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施诸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

通过披阅西湖的文献史料,分析已有的各类作品,和对与关于西湖的具体采访,在事件分类、人物分类、细节分类、景点分类和再现分类等诸项工作的基础上,《西湖》产生了十集的篇目,它们依次为《西湖云水》、《临安的记忆》、《西湖旧影》、《湖山晴雨》、《香市》、《戏文的神采》、《画印西湖》、《西博往事》、《伊人在水》和《天堂》。这些篇目,不但与统领全片的主题紧密相衔,而且有着各自的独到使命,同时也将展示出“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仅以《西湖旧影》为例,它既要争取搜集到大量的早期影片资料,又要计划在同机位、同景别、同景物而又要摄取到不同景色的前提下,完成西湖旧影与当今风貌的比照,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文献感。

分集剧情

1集 西湖云水

水,又是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古代“钱”字与“泉”字原本就是互相通用的。西湖,最先也曾叫做钱塘湖,既寓本地的水泉之多,又寓杭州的经济富庶。经济学家曾断言: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在江河的下游。因此,若用今天的话说是占尽了区位的优势,杭州才有了“钱塘自古繁华”之说。

2集 临安的记忆

为了展现西湖的历史并弥补影像的缺失,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在西湖中多处运用。再现的场景一共拍摄了数十场,但仔细算下来还是以南宋的情景为多。对于西湖而言,南宋的内容尤其是临安的内容,是无法绕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南宋的人物、南宋的民俗乃至南宋的饮食其实都是关于临安的记忆。

3集 西湖旧影

192966日,首届西湖博览会开幕,4架飞机飞临西湖上空助兴;200898日,由浙江广电集团组织西湖历史上第一次高清航拍正式开始;192966日,一架名为“金马号”的飞机上,有一位乘客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一张西湖全景照,这是人类第一次全景俯瞰西湖。有文字记录的西湖两千年,有绘画记录的西湖一千年,有影像记录的西湖也就一百多年。

4集 湖山晴雨

2008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当西湖正在期待春天的时候,久久阴沉的天上,却不知不觉的下起雪来,最后,竟形成了一场在西湖历史上罕见的大雪。由于大雪过于持久,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是,对于一个以审美著称的湖泊,这场大雪在世人的眼中却呈现了久违的容颜。

5集 香市

香烟缭绕的名山古刹,拂面而来的紫陌红尘,在这里构成了西湖的另一道独特的景观,它就是西湖的香市。近年来,前来上香的人数,不是数万、数十万,而是数百万。这些善男信女绝大多数是来自江南一带的妇女,旧时江南的乡村女子,从十几岁嫁人算起,一生都要给某一个菩萨烧香,因为她们大多是来自鱼米之乡的桑娘蚕妇,所以,杭州人便给了她们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蚕花娘子。

6集 戏文的神采

晚上八点,西湖的游客们会看到一场在西湖水面上的表演,这是以西湖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相辉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如梦如幻的艺术呈现让现代观众流连忘返,西湖歌舞从来都是“钱塘自古繁华”的一个缩影。

7集 画印

这是一场有海内外数千人报名参加的西泠印社的入社海选,终于进入了最后阶段,所谓最后的阶段,就是从10个赛区选拔出来的180名选手当中再次选出50位。西泠印社在百年历史中,仅仅吸收过400多位社员。决选社员与报考美院的盛大场景,同样出现在西子湖边是绝非偶然的,因为西湖的印艺与西湖的美术,从来就是同一话题的两条主线。

8集 西博往事

19296月上旬的一天,4架飞机飞临西湖的上空作环湖飞行表演,在其中一架名为“金马号”的飞机上,有人拍下了从空中俯瞰西湖的照片,于是人们观看西湖胜景又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时间是一种最有效的淡忘剂,今天许多人已经不会知道那一张著名的航空照片的来历,一些湖边的游人甚至都不会知道在西湖的边上曾经有过一次其实是可以让人追怀的壮举。

9集 伊人在水

西湖,这又被称为西子的一湖碧水,自古以来,不知留下了多少名媛、才女的身影。西湖,既是爱情的多发地段,又是传奇的集散之区,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生长在杭州的朱淑真;每当眺望“藕花深处”,人们也会想起词名远播的李清照;当然栖身于西湖之畔的江南才女苏小小,更是让后世文人多发临水凭吊之声。那些湖山间的芳魂,从未随桃花流水远去,惟其如此,这湖面的波光,才迷离如伊人的身世,这天边的红霞,才照眼如婚礼的烛光。

10集 天堂

在今天的西子湖畔,矗立着一尊非常特殊的铜像,说他特殊是因为西湖边的铜像几乎都是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先贤,而这一尊却是一个外国人的形象,他就是数百年前曾以十分详尽的文字向西方介绍杭州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今天,在我们的互联网上,关于杭州与西湖的词条已经多达数千万,西湖,正是世界的西湖,拥有西湖的杭州正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

获奖记录

2012年,《西湖》荣获第22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

幕后制作

为了向观众展示一个颇具新鲜感的西湖,摄制组费尽心思,动足了脑筋。比如在《西湖旧影》一集中,摄制组搜集到了大量旧日西湖的影像资料,然后在同机位、同景别、同景物的前提下,完成了西湖旧影与今日风貌的影像比照。再比如,第一集《西湖云水》中有一个非常唯美的西湖夏荷镜头,而为了这么一个镜头,摄制组动用了一辆卡车装载拍摄设备,还用上了大摇臂。

“我总结了一下,我们有3次推倒重来,第一次把10集的稿子全部推翻了;第二次是剪完了以后把初剪的样片全部推翻了;第三次是在审了几集以后把余下的几集全部推翻。”同为该片总导演的夏燕平对记者说,这几年摄制组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认真地、静静地做着这件事。如何在综艺节目的围攻下,让《西湖》这样的人文纪录片突围,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对记者说,“如果你们能帮忙吆喝就帮忙吆喝两句!”

一朵荷花,摄制组在北山路用大摇臂拍了3

西湖对于浙江的电视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么多年,关于西湖的电视节目从未间断,怎样才能拍出西湖的新意呢?《西湖》摄制组选择了更精美的电视语言。细心的观众一定记得第一集结尾那朵的荷花——大气、惊艳、色彩饱满,很多人都以为那是通过3D技术制作出来的。其实,那个从俯拍到仰拍的长镜头,是摄制组扛着大摇臂机器,在北山路口完成的。

“拍西湖的景色不外乎是荷花、湖水,但是我们的摄像机拍出的绿色调都挺土,即便是我们用高清拍,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后来,我们想出了个用大器械拍小玩意的方法。用大摇臂拍荷花,肯定会出不一样的效果。”《西湖》的编导兼摄像杨铭表示。拍好荷花,还要捕捉它在晨昏不同光影下的身姿。三年下来,光是荷花镜头的素材,他们足足积累了三四个小时那么多。

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用“行云流水,美不胜收,回味无尽!有知识,有才情,有思想”来评价这部纪录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评)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路海波表示,看完《西湖》后,自己的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在文化生态浮躁的当下,能诞生这样一部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人文纪录片,很惊艳。”(中戏电影电视系主任路海波评)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用“欣慰”两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和以往看过众多——只见西湖形、不见西湖神——纪录片不一样”,《西湖》让他感受到了西湖的气质和灵气。(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评)

22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委们对《西湖》的评价是:在历史的高点,以人文的情怀,用独到的思考,借优美的传达,给了我们一个博大而美不胜收的西湖。(第22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委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宋玉琳    下一篇 张太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