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尾
- 中文名
- 韵尾
- 定 义
- 复韵母中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
- 阴声韵
- -∅, /-i/ /-u/
- 阳声韵
- /-m/ /-n/ /-ŋ/
- 入声韵
- /-p̚/ /-t̚/ /-k̚/ /-ʔ/
目录
汉语方言里常见的韵尾有:-u、-i、-m、-n、-ŋ、-p̚ 、-t̚ 、-k̚、-ʔ等。
阴声韵 | 零韵尾 元音韵尾 | -∅, /-i/ /-u/ |
---|---|---|
阳声韵 | 鼻音韵尾 | /-m/ /-n/ /-ŋ/ |
入声韵 | 塞音韵尾 | /-p̚/ /-t̚/ /-k̚/ /-ʔ/ |
下面逐一介绍(均用国际音标,拼音中的b、d、g为不送气清音,会表示成p、t、k)
-∅表示没有韵尾。
例字:
五(官话-北京官话-北京话)/u/
五(官话-胶辽官话-青岛话)/u/
五(官话-中原官话-西安话)/u/
我(晋语-榆次话)/ŋie/
五(晋语-太原话)/vu/
五(吴语-苏州话)/ŋ̇/
五(吴语-杭州话)/u/
五(吴语-温州话)/ŋ̇/
五(赣语-南昌话)/ŋ̇/
五(闽北语-建阳话)/ŋo/、/ŋo/
五(闽东语-福鼎话)/ŋu/
五(闽南语-厦门话)/ŋɔ̃/、/ɡɔ/
五(客家语-瑞金话)/ŋ̇/、/vu/
例字:
例字:
例字:
例字:
此韵尾在吴语、徽语、闽东语、莆仙语、晋语、江淮官话等较常见,为古汉语入声韵尾([-p̚],[-t̚],[-k̚])合并之结果。
例字:
此韵尾在粤语、闽南语、客家语等较常见。赣语部分方言中亦有分布。
例字:
此三韵尾在粤语、闽南语、客家语、赣语等较常见,为古汉语入声韵尾([-p̚],[-t̚],[-k̚])。
例字:
由于粤语、闽南语、客家语、部分赣语拥有-u、-i、-m、-n、-ŋ、-p̚ 、-t̚ 、-k̚这8个韵尾,导致这几种方言的韵母特别多。如:粤语-广州话有94个韵母;闽南语-泉州话有87个韵母;客家语-梅州话有76个韵母;赣语-抚州话有73个韵母。
吴语、徽语、闽东语、莆仙语、晋语、江淮官话中有:-u、-i、-n、-ŋ、-ʔ等韵尾,它们的韵母数量也较多。吴语、徽语由于韵母多合并为单元音、鼻元化等因素,韵母数实际减少。如:吴语-苏州话有48个韵母;徽语-绩溪话有40个韵母;闽东语-福州话有46个韵母;莆仙语-莆田话有40个韵母;晋语-晋城话有47个韵母;江淮官话-扬州话有47个韵母。
而普通话仅有-u、-i、-n、-ŋ等4个韵尾,导致仅39个韵母。
在古汉语中,是存在塞音韵尾的,分别是/-p̚/ /-t̚/ /-k̚/,在演化的过程中,北方官话大多丢失了这些韵尾,但在南方诸方言及晋语中保留较完整,这就是用南方诸方言及晋语念唐诗会比较压韵的原因。
(下面以粤语-广州话为例,标注韵尾。)
英语的音节结构比较复杂,韵尾数目难以计数,以下是几个例子:
an: 韵尾/n/
cup: 韵尾/p/
tall: 韵尾/l/
milk: 韵尾/lk/
tints: 韵尾/nts/
fifths: 韵尾/fθs/
sixths: 韵尾/ksθs/
如ei【ei】中的i、iao【iɑu】中的u、an【an】中的n、ing【ing】中的ng。除了塞音和半元音,延续性的擦音、流音和鼻音也能成为韵尾,这在印欧语系语言(比如英语)中很常见。
韵尾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不过要讲起来又一时半或讲不完...
怎么办捏...大致讲些简单的吧。
当一个词汇中的前一个字带有韵尾,之后的字带有【ㅇ/ㅎ】的韵音的时候发生发音转变。前一个字的韵尾为【ㅇ/ㅎ】时也发生转化。
举例说明:
1.韵尾之后第二个字的韵音是【ㅇ】的时候,前面的韵尾直接成为后一字的韵音
싶어요 -> 实际读音就是 시퍼요
들어오다 -> 实际读音就是 드러오다
받아주다 -> 바다주다
但是有些特殊情况,特殊情况要特殊记忆。
比如:같이 오다 -> 가치 오다
2.韵尾之后第二个字的韵音是【ㅎ】的时候,变化有两种
a.韵尾为"ㄱ,ㅈ"的时候,会相应转变为"ㅋ,ㅊ"。
깍히다 -> 까키다
멎히다 -> 머치다
닫히다 -> 다치다
b.其他韵尾,都会直接变化为后一字的韵音。
3.韵尾为【ㅇ/ㅎ】,后一字的韵音是【ㅇ/ㅎ】时没有变化。
강하다 -> 강하다
4.韵尾为【ㅎ】,后一字的韵音是【ㄱ,ㄷ,ㅂ,ㅈ】时, 相应变化为【ㅋ,ㅌ,ㅍ,ㅊ】没有变化。
例如:
좋다 -> 조타
좋게 ->조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