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和现象。文化经济学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成为文化研究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文名
文化经济学
类    型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内    容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
目    的
引导大家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

目录

文化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需求与供给,文化商品与价格,文化生产、交换、消费、市场、投资,以及文化发展战略、文化经济管理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大家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与意义,丰富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

发展历史

对于文化经济的研究,始于文化社会学、艺术社会学和非生产领域经济学等研究。1847年,比利时的米凯尔首先提出“艺术社会学”的命题。随后众多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史学家就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文艺同社会、经济的联系。其中,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最早从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研究文艺的本质,进行文化的经济渊源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理论发现的命题,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期理论依据;德国学者弗里采的《艺术社会学》揭示了艺术作品同生产方式的联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兴起的“非生产领域经济学”的研究,把文化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上了研究工作日程。70年代末,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国家开始注重对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理论的实践的研究。苏联的莫肖夫、普纳诺夫,捷克斯洛伐克的诺沃特尼、维特克,匈牙利的孔茨、库蒂,以及民主德国的罗德、霍马廷、雷瓦尔特等,都发表过有关的论著,开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文化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斯·库列戈扬发表了《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精神生产》,指出要建立包括文化经济学在内的一些关于精神生产领域的经济学科。1980年,苏联出版了《非生产领域经济学》教科书,系统分析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学问题。1982年,民主德国的霍马廷和雷瓦特合作发表了《文化领域经济学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至此,文化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了。

文化经济学不仅要求从经济学的观点开展对文化经济问题的整体研究,而且还要求从文化领域的各个部门出发研究经济问题。日本的名和太郎发表《经济与文化》,分析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日本的文化时代、文化力和文化立国等问题;日本的并木信义发表了《日本文化的经济学》。1981年美国波特兰市州立大学经济学家布林克曼在印度出版了《文化经济学》,根据文化发展的理论分析了各种经济现象的实质,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虽然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发表了不少有关的论著,但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经济学理论体系仍在建立之中。

在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1985年召开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率先提出应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化经济学的主张,此后,全国不少地方也都纷纷举行大型的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一批关于文化经济研究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所有这些,不仅推动了对文化领域的一些经济和管理的现实问题的探讨,而且还直接为我国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建立做了素材积累和理论动员的准备。

1993年,我国第一个以“文化经济”为专业方向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由此进入我国学术界的视野和高等教育领域。

2004年,教育部批准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四所高校中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文化经济学”作为专业课之一。随后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研究对象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构增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目的

文化经济是独立的、涉及面相当广的、兼有文化和经济双重特性的领域,它有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自己的活动领域中表现出种种特殊的矛盾性。文化产业各部门间,如电影和电视间的对立和联系、文化产业组织中的竞争和垄断、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均衡和非均衡等等,都会在文化经济的生长过程中发生深刻的作用。而在这当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的消长、对立和转化,都会使文化经济发展运动呈现出特殊的规律性。文化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上述矛盾特殊性的研究,揭示文化经济发展运动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

(1)科学抽象,理论联系实际。

(2)系统分析,动态研究。

(3)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理论基础

文化经济学兼有文化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双重品格,是一门全新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为指导。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的学说和劳动价值学说;关于价值规律和再生产的理论;关于精神生产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关于文化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理论和关于文化消费受物质消费制约的理论等等。这些都是确定我国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体系和结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思想。

相关书籍

1、《文化经济学》

胡惠林、李康化/著

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

ISBN 978-7-80550-738-5

2、《经济学与文化》

戴维·思罗斯比/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ISBN:978-7-30014-291-3

3、《文化产业经济学》

顾江/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ISBN:978-7-30505-070-1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图书馆经济学    下一篇 卫生经济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