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首先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T.Ely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大纲》中提出的。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 即土地利用经济 ; 土地制度 ; 土地价值。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土地学科体系的完善化、科学化以及应用性的增强。
中文名
土地经济学
性    质
经济学分支学科
提出者
T.Ely
提出时间
1922年

目录

完整地说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价值。

土地利用经济是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权属转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现。如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时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土地价值所研究的也是在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发生的土地关系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合理地利用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的目的。土地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建立并维护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的根本保证。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必然会发生土地权属的转移及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因此,正确确定土地权属转移的条件和方式,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即合理确定土地价值形式并使其恰当量化是正确处理土地关系,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章序

自序第一章土地经济学的各种问题第二章土地的特性第三章土地的分类第四章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原理第五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前瞻第六章市地的利用第七章农地的利用第八章林地与矿地第九章水的产权第十章土地所有权第十一章土地信用第十二章土地的价值与估价第十三章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第十四章土地移垦与开发政策第十五章土地课税的政策

对象

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因此,土地经济学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三、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土地学科体系的完善化、科学化以及应用性的增强。

(一)从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性

土地经济学是关于人地关系和因其产生的人与人经济关系的总和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当然,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也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而无论是关于土地资源、土地规划、土地信息、土地生态、土地保护、地籍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归根到底也是为人地经济关系的规范化服务的,因此,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中的主干学科。

(二)从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先导性

土地问题大致可以归为土地分配(产权)、土地利用(经济生产)和土地收益分享三类问题。而最早的农业共同体就是以对土地的排他性公有产权为基础的。因此,土地产权的出现,就意味着土地问题已经开始出现,由此也带来了土地利用等更多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也具有先导性,土地经济学第一次成为大学教育的课程,是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授《土地财产》讨论课时开始的。正式成为单独研究领域则是在1919年美国在农业部内设立土地经济司时开始。土地经济学的先导性发展,以及土地问题的分化,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产生,由此推进了土地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从土地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

基础性作用

土地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地学科建设、发展与实践的全过程。

土地学科建设

由于土地经济学产生的先导性,土地经济学的发展为其他土地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基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土地估价、土地生态经济、土地政策、土地行政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是以土地经济学科为基础的。因此,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建设中具有原生性、基础性作用。

土地学科发展

虽然中国当前的土地问题分别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通过土地经济学的发展,也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将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土地规划学,则可以增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土地规划实施手段的多元化,这都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

土地学科应用

土地经济杠杆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地价、土地税费、土地产权等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了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经济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更有利于其他土地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基础理论

土地经济学的主要基础理论有:

市场供求理论

土地供求分析是土地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而土地需求又是土地供给的起因,很大程度上对于土地供给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从土地供求关系来看,必须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价格信息予以体现,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实践中必须依据这一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为科学地反映土地供求关系变化的态势。

产权经济理论

相对于土地资源而言,土地产权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经济运行实践都是以具有一定产权的土地资源为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土地产权要素对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还引导着土地资源配置的方向。产权经济理论作为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有效推进了土地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既是土地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当前有关地租地价的研究已经开始建立定量化的经验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地租地价的研究,不仅与土地利用,而且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的合理化程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将地租地价理论应用的面加以拓展。

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则是指从消费一件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在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中存在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即一种商品的消费越多,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给效用带来的增加也越来越小;二是相等边际原则,即只有当消费者使花在所有商品上的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效用相等时,才会使效用最大化。这两个原则,对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模以及产业部门之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具有实践性意义。

前沿问题

当今土地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化,土地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当然这本身也推进了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当前土地经济学前沿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主要有:

一是从政府土地利用行为角度,研究土地市场秩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土地问题与政府财政对于土地收益依赖性的增强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与各级政府追逐“政绩经济”、“诸侯经济”有关。因此,必须从机制、体制、法制等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规范土地市场的途径,以通过土地市场秩序的有序化,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从土地价格形成与运行的角度,研究地价与房价关系问题。一是要研究地价与房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探求如何通过地价杠杆的作用,合理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研究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定量化、模型化的互动关系,从而为科学制定住房用地供应政策,实现房地产价格机制的有序化服务。

三是从经济行为分析角度,研究用地者土地市场行为问题。主要是研究企业、农户等用地者,对于政府土地政策决策的市场响应过程,从而为合理引导用地者行为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土地市场流转行为、企业用地者行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

四是用经济学的理念,重新认识土地法的相关问题。包括土地法规运行的成本、效益,土地执法手段的经济成本,土地法规监督的成本与监督制度的改革,以及土地执法难的经济学分析等问题。这些研究有利于提高土地法规的运行效率。

五是土地经济学方法论问题。土地经济学方法论问题,关系到土地经济学学科自身如何建设与发展。当前不仅提倡问卷调查方法在土地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还要不断地创造性引进新的方法论,如博弈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等在土地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市场价格学及法学等一系列学科。对土地经济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

对于社会科学问题,抽象思维是在深入实际调查,占有大量客观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 " 加工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这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研究土地经济问题也不例外。研究土地经济问题运用这一方法,就是要深入土地利用和土地经济关系的实际,进行反复的调查研究,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找到现实土地经济问题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系统分析方法

土地作为地球的一个特定部分,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土地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对土地经济问题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将其纳入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到地球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其规律性及其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解决土地经济问题的正确途径。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所有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质的规定性通过量的规定性加以体现,而量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事物质的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性,土地经济问题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土地经济问题都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研究和解决任何一个土地经济问题都必须同时研究它的质与量两个方面。如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问题,必须在对该国家或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做出基本判断的同时,对其量的表现和变化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并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经济学研究必须把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密切地结合起来。如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租形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正确处理出租和承租双方的利益关系,是否有利于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这首先需要对影响和决定地租形式的诸多因素和条件进行静态分析,同时还必须从动态角度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和条件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变化,并把两种分析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地租形式作出最终的判断和选择。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经济问题既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方面的问题。企业基层单位的土地经济问题属于微观方面 : 全国的或某一较大地区的土地经济问题 属于宏观方面。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归根到底要受宏观的制约。因此,要研究土地经济问题,必须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对土地开发项目的决策研究,当然首先要从微观上分析与研究该项目给作为开发主体的企业、单位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 同时还必须从宏观上分析与研究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权衡利弊才能最终决定该项目的取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刘云山看望著名科技专家    下一篇 图书馆经济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