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也称地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当区域经济学的课题特别涉及到城镇时,则使用城市经济学一词。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其与区位理论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区域经济学隶属于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中文名
区域经济学
外文名
Regional Economics
别    称
地区经济学
研究方向
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

目录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书籍区域经济学书籍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历史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书籍区域经济学书籍

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

研究观点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

主要著作

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学科性质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主有三种观点:

(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空间界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复杂程度的加大,单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区域的边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有很大的制约性。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同环境相接触时出现的特殊的边界反应。系统的边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系统稳定的作用。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划分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即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功能发生突变的节点的连线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传统的区域划分是以自然地理边界为依据的,这是由于传统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运输和联系方式落后,地理条件制约很大。经济活动局限于平原地带,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往往是河流、山脉等自然边界。工业化以后运输和联系方式虽有所改进,但是资源流动的成本依然很大,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受到自然和人工因素两种影响,其界面除了河流、山脉外,还可能是铁路和权力以及政治上的边界等,这些对经济活动空间成本起约束作用的因素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的人地关系和新的区域经济景观,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形成了空间事物和人地关系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所谓虚拟化的信息地理空间,这种区域经济系统的界线除了资源、成本等经济上的因素影响外,更多地表现为语言、价值观等文化方面以及网络标准和网络规则等技术方面虚拟的界线。可以看到,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受到一些因素的束缚,这种束缚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但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克服这些障碍,直至遇到新的约束,形成新的界面。

主要应用

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很需要搞区域平衡。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极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带城市群。可中国太大人太多,而这三个又集中在东部沿海,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很不平衡。中西部落后太多。全中国有13亿人口,东部沿海4个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港澳台)东北1个亿,中部4个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4个亿(西北部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西南部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东部比较发达,转入重工化阶段,需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和城乡统筹);东北是老工业基地,需要的是提升技术,重焕活力。对比之下中西部(除西藏、青海限制开发外)需要要做不仅是提高工业化程度,还有城乡统筹解决二元问题,重工化也得齐头并进。按照工业发展规律,那就得按照规模经济来抓,产业集群,抓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区域内配套,区域外比较优势分工,不过话又说回来,中西部各区域之间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地理位置而已。因为中西部没有面向海外的地理优势(除广西外),不能以外贸为动力,但是可以承接东部沿海中间产品的产业分工,也就是给沿海出口做配套,不过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产业估计不太合适。中西部虽然基础还是有,但是不可能只靠本区域的力量,必须引进外部资金技术才能跨越发展,那就有对待国内资本和外资的问题了,得由国家层面干预,不然地方政府会比较短视。除要服从全国的布局外,一些产业还是以满足本区域为主。因为产业布局地域分散,但可以资本集中也不会造成太盲目的竞争。特别是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的产业,但是生产是可以分散的,用于满足本地市场。

与资本市场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其中,资本投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规模资本投入,最佳途径就是借资本市场的推动。

造成我国各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各经济区域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四大经济区域资本市场发育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东部10省市共有15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151.6家上市公司;中部6省市共有34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57.8家上市公司;东北部3省共有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44家上市公司;西部12省市共有34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29家上市公司。东部区域上市公司数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区域上市公司数量。

从上市公司市值的比较来看,存在东部经济区域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它三大区域市值较小的现象。截至2011年7月底,东部经济区域(10省市)上市公司市值总量占A股市值总量的76%;西部(12省市自治区)占A股市值总量的11%;中部(6省)占A股市值总量的10%;东北(3省)占A股市值总量的3%。

从各省市值平均量来看,东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3568.69亿元,中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5157.09亿元,东北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852.97亿元,西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734.29亿元。平均来说,东部省份是西部省份的8.62倍,是东北省份的8.26倍,是中部省份的4.57倍。

从各区域证券市场上募集到的资金量来看,自中国设立证券市场以来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募集资金量最多的是东部区域,共募集资金198233亿元,其它三个经济区域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是:西部11224.7亿元,中部10677.5亿元,东北3833.71亿元。可以看出,东部占有绝对优势。从四大区域人均募集到的资金量比较,仍然是东部区域占绝对优势为4.09万元/人,其次分别是东北0.352万元/人,西部0.306万元/人,中部0.2999万元/人。

可见,无论是从上市公司市值总量还是从证券市场募集到的资金量来看,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都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大开发所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问题,因此,资本投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规模资本投入,最佳启动点就是借资本市场的推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落后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国家在政策方面对于落后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区域给予照顾或优惠。譬如可以在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前提下,对这些地区的公司上市条件、再融资条件、债券发行等给予照顾或其它特殊政策;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税收、投资等给予优惠政策;对于投资中西部地域上市公司的资本利得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等。

第二,积极培育中西部资本市场。我国只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严重加剧了资金在地区分布上的失衡。今后应该考虑设立中西部证券交易所,改变我国资本中心偏集东部的状况,营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汇集的金融中心。

第三,落后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培养和开发一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后备军,支持本地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在利用证券市场振兴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不但要促进现有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培养和开发一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后备军,以便使本地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为证券市场上的“中部板块”、“西部板块”提供新鲜血液。

第四,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要重视在中西部地区开展资本市场业务。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资源优势配置功能和机制转换功能服务中西部发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成钢    下一篇 穷人经济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