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年(癸亥年)05月27日—),是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6年5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习近平主席曾用“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见证者”称赞基辛格的历史地位。
中文名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外文名
Henry Alfred Kissinger
国    籍
美国
民    族
犹太人
出生地
德国费尔特市
出生日期
1923年5月27日
职    业
政治家、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1971年7月首次访华,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77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性    别
获    奖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

目录

基辛格与布什基辛格与布什

1943-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

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69-1974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1969-1975年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73-1977年任国务卿,获得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

著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1957年)、《复兴的世界》(1957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年)、《白宫岁月》(1979年)、《纪录在案》(1981年)、《动乱年代》(1982年)、《大外交》(1994年)、《论中国》(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等。

重要事件

基辛格获197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华。

2003年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

2005年5月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

2007年4月访华。

2009年1月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6月2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

2013年7月3日,正在上海的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郊宾馆会见并宴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家人。

2015年3月17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6年5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16年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政治生涯

早期生涯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专注学术界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到了美国。1947年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1950年,在埃利奥特教授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基辛格的论文至今在哈佛仍被人提起,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52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愿望却被哈佛大学粗暴地拒绝了。1955年,基辛格不得不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草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从 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等级。1957-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与毛泽东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与毛泽东
从政经历

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他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1973-1977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第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被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乔治城大学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年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1986年,基辛格荣获自由奖章。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特使访华

“中国是我交往最久、最为深入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朋友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亨利·基辛格在纽约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深情地说。

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于1971年7月秘密访问中国时,对中国了解甚少,他也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现什么。他更不会想到,在这之后的40年里,他会和孙辈们去中国看奥运会,他的孙女会想去中国读书。

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基辛格的首次中国之行为尼克松总统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铺平道路,也为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基辛格说:“当年尼克松总统和我决定尝试向中国开放,因为我们相信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不能缺少中国。”直到现在,他依然坚信,“与中国的友谊应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要素之一,加深相互理解是促进双边关系的关键”。

习近平主席曾用“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见证者”称赞基辛格的历史地位。

对华交往

习近平会见基辛格

93岁高龄、近百次访华……习近平主席曾用“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见证者”称赞基辛格的历史地位。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已经过去了45年时间。45年间,中美关系虽经历风风雨雨,但总体不断向前发展。虽然早已离开华盛顿权力中枢,但基辛格从未远离美国政坛,一直以各种形式活跃在美国的外交舞台上,特别是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中共十八大以来,基辛格对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保持着密切关注。他对习近平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耳熟能详,称赞这个目标“不仅明确描绘出中国的发展蓝图,而且将大大增加美中之间的互动”;他“观察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称赞“中国正在进行着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大业”;此次访华期间,他又称赞“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这位耄耋老人还曾专门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写下推介词:“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
 对这位年长整整30岁的资深“中国通”,习近平也敬重有加。这从他们近年来会面的频率可见一斑——仅2015年一年,两人就至少会面三次:

2016年12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12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习近平赞赏基辛格长期以来为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积极贡献,指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当前,美国进入新旧政府更替阶段。我们愿意同美方共同努力,确保中美关系平稳过渡,并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稳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习近平强调,中美双方要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双方要保持高层及各领域密切交往,维护两国互利的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间机制性对话磋商的作用,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两国间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分歧。

基辛格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再次会见我这个中国的老朋友。我很荣幸能为美中关系发展作出贡献。美中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至关重要。我相信,推动美中关系持续、稳定、更好地发展,也会是美国新政府的期待。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相互了解和交往合作积极发挥作用。

国务委员杨洁篪等参加会见。

2015年3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3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习近平称赞基辛格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见证者,赞赏他数十年来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正取得重要和积极进展。去年11月,我与奥巴马总统在北京成功会晤,不久前我们再次通话,就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规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愿与美方一道努力,精心呵护两国关系,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共识,加强高层及各层级交往,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我期待着年内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强调,中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也是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建设性力量。处理好中美关系,双方要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从大局出发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加深相互了解和理解,增进战略互信;坚持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原则,建设性管控好分歧和敏感问题;坚持合作共赢的创新思维,共同把握好两国关系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拓展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互利合作。

习近平还向基辛格介绍了刚刚闭幕的两会情况。

基辛格说,感谢习近平主席会见我这位中国的老朋友,中国正在进行着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大业。美中关系是事关全球和平、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双边关系。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符合双方利益,是着眼长远发展的远见之举。相信习主席今年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并预祝访问成功。

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会见。

2013年4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4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财长保尔森。

在会见基辛格时,习近平赞赏其数十年来积极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并作出的特殊贡献。习近平说,我同奥巴马总统不久前通话,双方一致同意将继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中美均已完成政府换届。中美关系过渡平稳,起步顺利,开局良好,我对此感到高兴。双方要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和机制性对话,厘清利益契合点,推进各领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分歧。双方要从大处着眼,登高望远,从战略高度认识当今时代形势,始终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走势。同时要从小处着手,积微成著。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一点一滴的实践和积累。双方要加强在双边领域的务实合作,保持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基辛格说,我很荣幸能为美中关系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几代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我的友好情谊令人感动。美中合作对两国和世界都至关重要。双方可在事关和平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深入沟通,扩大合作,这既有助于美中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习近平说,当前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双方建立了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在广泛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朝着“两个百年”的目标前进。美国也在振兴经济,推进改革。中美合作前景广阔。习近平肯定保尔森中心近年来在推进两国能源、环境、气候、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所作努力,鼓励其继续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向美国介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2015年5月27日表示,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介绍给美国读者,对增进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致2015年美国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式的贺信中,基辛格指出,出版交流始终是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此而言,本届美国书展向美国读者推介习主席的著作“意义重大”。

“在书中,习主席规划了前所未有的宏大改革蓝图,旨在推进中国社会的革命性转变,阐明了打击腐败、加强法治、保护环境、把经济提升到新高度等一系列内政方针,”基辛格写道,“与此同时,习主席也提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构想。因此,中国的崛起还将对世界秩序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这位92岁的资深外交家指出,根据习主席阐述的有关世界秩序的构想,中国和美国应像伙伴一样合作,明确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从历史上看,新兴国家面临着与守成大国之间紧张加剧的挑战。习主席提出的潜在对手国家结成伙伴关系、共建和平世界的新模式,将为世界秩序的演变提供一个全新思路。

基辛格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历届领导人都强调中美友好的重要性,而为了应对21世纪的诸多挑战,美中两国的密切合作必不可少。习主席今年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必将加深双方相互了解、扩大共识,中国成为本届美国书展的“全球市场论坛”主宾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象征。

2016年11月以来,习近平通过同特朗普通电话、在秘鲁会见奥巴马等,多次就中美关系作出重要表态。对习近平主席传递的信息,基辛格积极评价:“我相信,推动美中关系持续、稳定、更好地发展,也会是美国新政府的期待。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相互了解和交往合作积极发挥作用。”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曾公开引用基辛格的封笔之作《世界秩序》。处在关键历史当口的中美关系,不仅聚焦着两国的目光,也承载着整个国际社会的期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发展权利宣言    下一篇 金茂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