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家
目录
他的山水技法在吸收古人长处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对墨色的把握,已臻化境。他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远近、明暗之分,充分体现了事物的自然神态。他的这种技法主要来自于宋人的“积墨法”,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第一遍以细点铺垫,第二遍再补点,细密繁厚而不失灵动,墨色浑厚而不呆滞;然后第三遍开始皴擦,也是以细点和短皴为主,过后待将干未干时再以浓点和淡点覆之,先后反复达六七遍之多(《柴丈画说》)。山石的画法就是先勾出轮廓然后干皴干点,之后加以湿皴湿点,反复之后山石的形态显得浑厚华滋,质感细密,层次丰富。树木的画法也是用墨层层烘染,显得枝叶繁茂,这样树木的远近疏密逼真,郁郁苍苍,具有苍茫感。他的这类作品通常显得墨色淋漓,后世多统称这一类的龚贤作品为“黑龚”,这类作品在龚贤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传世量较大,市场流通多,占了很大比重。例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夏山过雨图》就是龚贤作品的典型代表,明显的细碎点皴加上层层晕染,形成了清新静谧的气质,具有一种静谧之美,丝毫感觉不到人间烟火气。而所谓的“白龚”是指以干笔淡墨勾描皴点,另加上星星点点的浓色,通幅明秀,较之于前者的墨色浑厚淋漓显得更加明快动人。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木叶丹黄图》。
金陵八家中还有一位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吴宏,目前史籍中已无法考证其生卒年。他原籍是江西人,后来客居金陵。他也是以山水创作为主,并且也有宋元诸家入手,且画风与樊圻较近,但是他的用笔较之樊圻更显尖峭,凌厉。他多是以碎乱的直线造型山石,也正是这样的方法与晕染结合正好把山石凸凹、阴阳很好地描绘出来。其书法也如同山石皴法一样不拘一格,锋芒显露,飘逸自如。南京博物院藏的《柘溪草堂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描绘的真实景物。从画的题跋中得知柘溪草堂是在宝应白马湖边上的一个水村。从现在画面上所反映的景物可以看出确实是一个湖边小水村,并且对景物处理与樊圻的作品用诸多相似之处,这并不是巧合,还有他的《负郭村居图》(现藏天津博物馆)、《江城秋访图》(现藏旅顺博物馆)可以看出是典型的“金陵风范”。
邹喆是苏州人,字方鲁,随其父客寓金陵。画学其父,擅山水和花卉,他是“八家”中较粗简的一路,作品传世的也不太多,市场上还是可以见到的。他的作品首先从布局上打破了樊圻和吴宏的平远、深远的方式,多是高远、深远的方式,其山水画工稳而有古气,作零星山水小册,则有简淡清逸之趣。他的笔墨接近明人的气格,可能是受其父亲传派的影响,笔意刚劲凝练,色彩淡雅秀丽也是很为人们所称道的。他的两幅分别藏于沈阳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山水图》描绘的景致一样,只是不同时候的作品,他对真实景物的描绘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中可见一斑。这也是“金陵画派”在清初画坛上非常典型的风格,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具有经久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叶欣生卒年不详,字荣木,上海松江人。擅长山水,学宋人赵令穰法,师从明末姚允在。他的山水以布局最称道,用笔轻细着色淡雅,陆心源在其《穰梨馆过眼录》中记述说“绣澹精微四字,堪为荣老传神点睛”是非常贴切的。南京博物院藏《山水》扇面可见其作多以干笔淡墨皴擦着墨不多而深秀之情之毕现,可惜是传世作品至今已非常罕见。高岑字蔚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绘画初学七处和尚。他的山水也有两路画风,一路是粗笔,有沈周的风范,例如《千里江山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种细笔的风格,也最常见,传世的也多是此类作品。他的这类作品也最具有“金陵风气”,和樊圻、吴宏的风格最为相近,如《青绿山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他得用的比前两者沉稳得多,精细,细微处还透露着仇英的遗风,并且还具有深厚的自然情趣。谢荪,字缃西,溧水人(也是金陵地区的),约卒于康熙年间,工山水花卉。据很多画史记载,他的山水具有吴门画派的遗风,如他的《青绿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构图采用深远和高远方法,用笔非常工细,山石树木都以石青石绿染就具有典型的吴派遗风。
胡慥,字石公,金陵人。他跟叶欣、谢荪一样,目前传世作品已非常罕见,吴湖帆先生曾在自己所藏的胡扇面题跋上说道“其山水决无仅见,观画中九友之张尔唯尤为罕有”可见其作品之珍贵稀有,吴先生还说到这幅《山水图扇》(现藏南京博物院)之法与樊圻颇为相似,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特点,用笔也是粗简一路,较之樊圻有过,较之吴宏不及,其皴法也多细直线,但不如吴宏之硬挺,峻峭,多一些温和。
谢荪(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字缃酉,又字天令,常住南京。擅长画山水、花卉,与龚贤、樊圻齐名,为“金陵八家”之一。作品有《青绿山水图轴》等。
高岑,字善长,又字蔚生,高阜弟,杭州人,居金陵(南京)。为“金陵八家”之一。善山水及水墨花卉,写意入神。崇祯十六年(1643);康熙十一年(1672)作《山水扇》,分别收入《名人书画扇》集三七;《明清画家印鉴》。康熙五年(1666);康熙十八年(1679)作《山水册》,分别收入故宫博物馆院藏《金陵诸家册》;《明清画家印鉴》。
在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群里这些画家代表了当时的创作最高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式。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
在现下艺术品市场空前高涨的时期,书画市场也繁荣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书画的收藏和投资中,中国书画的受关注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代画家的作品也可是引来投资者的兴趣,但是由于炒作的原因,当代画家的价位往往要高出古代画家。虽然如此,但是很多藏家心里明白这样的画价虚头太大,至于将来的市场如何现在无法肯定,等其百年之后,其艺术成就盖棺定论自然见分晓。所以对这些画家的投资还是具有相当的风险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移向了几千年的辉煌灿烂文化上,相比之下古代书画的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和保值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很难有大的起伏。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经经历历史的考验,能留存至今的都是古代先人的艺术精华,可以永传百代而不朽的,且他们的艺术永恒性是不可再生的。并且随着人们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这些先人艺术的认识只会更加深刻和全面,这些被尘封起来的古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必定走俏。
金陵画派的这些画家除了名头很响的龚贤在市场出现较多、较普遍地受到藏家们的认可外,其他的各家并没有受到我们的认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受到藏家注意,对他们的作品重视程度不够。另外他们的传世作品少的也是造成的大多数人见了还是会把他们作为一般的小名头画家,没能真正认识其价值。自2000年至2006年出现在市场上的金陵画派的作品中,除了龚贤以外诸家的作品在市场上仅寥寥数件,远远没有形成市场的气候,并且市场的价位也都不高,大部分还是以小名头的画家的价位成交,甚至还要低。这就充分说明对于他们的艺术成就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或是不够深入。
另外一方面,古代书画的历经百年甚至数百年的风雨保存至今数量稀少,经典的艺术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清初金陵地区的这批画家,由于他们都隐居不仕,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的作品普遍影响较小。并且在这批画家之后他们地传派没有很好的延续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所以他们的精华作品很快就消失了,以至于大部分画家在当时都默默无闻地逝去。他们的作品传世量相对较少。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