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2.6-2004.6.5)于1911年2月6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美国杰出的右翼政治家,曾担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第49-50届)美国总统(1981-1989年)。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里根名列榜首。
中文名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外文名
Ronald Wilson Reagan
别    名
里根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伊利诺伊州坦皮科
出生日期
1911年2月6日(辛亥年)
逝世日期
2004年6月5日下午1点(甲申年)
职    业
政治家、演员、作家
毕业院校
伊利诺伊州尤里卡学院
主要成就
第33任美加州州长(1967-1975) 第40任美国总统(1981-1989)
主要成就
两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代表作品
《里根自传》
身    高
185cm
政    党
共和党
夫    人
南希·里根
前任总统
吉米·卡特
继任总统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血    型
O型
星    座
水瓶座
性    别

目录

1911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坦皮科镇,中学就读于附近的迪克森镇,然后半工半读完成在尤里卡学院的大学课程。他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进入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当电影和电视演员。

里根在电影中的形象里根在电影中的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在空军服役。退伍后重返好莱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后任电影演员公会主席、电影委员会主席。

1940年里根与简·怀曼结婚,有一女,后离异。1952年与南希·戴维斯结婚,有一子一女。著有《里根回忆录》一书。

1962年、1976年两次争取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均未成功。

1980年再次争取,被提名,并在竞选中击败卡特而获胜。

1981年3月30日, 里根总统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召开的一次劳工集会上发表演讲,在他返回自己的轿车时遭到枪击,胸部受伤, 他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和两名随行军官也受了伤。

1984年谋求连任成功。里根执政期间,提出一项旨在压缩政府开支、减少国营事业、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治改革计划,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对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取强硬立场,并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在国会演讲里根在国会演讲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中美两国建交后首位在任时访华的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将履行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承担的义务,执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中美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等四项协定和议定书,并草签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1986年里根成功地进行了税收法典的改革,扫除了许多克扣制度——免除了数百万低收入者的税赋。

1989年1月20日里根离职。

1993年里根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4年11月5日,里根向公众宣布,他患了“阿兹海默氏症”(又称“老年痴呆症”)。

2004年6月4日,白宫正式对外宣布里根总统的病情恶化,可能不久于人世。

2004年6月5日病逝,享年93岁。他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

2004年6月11日,里根的葬礼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卡特、老布什、克林顿,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参加了葬礼。

里根与中国

里根执政的八年,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当时,两国建交不久,美国国内亲台势力还有很大市场,刚刚正常化的中美关系能否健康成长起来,面临考验。里根以自己的政治智慧,排除各种干扰,使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里根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强烈的反共情结,声称要“把马列主义抛弃在历史的尘埃中”。竞选期间,他和美国亲台势力相呼应,抨击卡特对华政策,声称他上台后将重建与台湾的“官方关系”。《人民日报》曾多次发表评论员文章,驳斥里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因而里根上台后,很多人预料由于这一“过节儿”,他的对华态度会比较冷淡。里根高就高在他没有为这一“过节儿”所累,而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他的对华政策。上台后,里根逐渐认识到,要对付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美国力不从心,需要借重中国。而如果在台湾问题上走得太远,就会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因此他开始把台湾置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下考虑,放弃了竞选时促使美台关系升级的许诺,郑重表示遵守中美联合公报。这种务实态度一直主导着里根政府的对华政策。1984年4月,里根访问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也是两国建交后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这次访问使他亲眼看到了中国,认识到美中双方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回国后,他更加强调美中两国保持密切关系的重要性。里根为美中关系的发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当时,美国虽然表示遵守中美联合公报,但同时又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美国的做法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为避免这一问题妨碍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损害两国的战略利益,双方领导人都希望通过对话找到解决办法。经过8个月的艰苦谈判,两国终于共同发表了《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原来的立场上作出了较多让步,例如,规定售台武器的质与量只能逐步下降。公报的发表,使两国关系渡过了一次危机。该公报与《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起,共同构成两国关系的基石。此外,美国政府又先后宣布允许向中国出口可应用于军事的技术,取消禁止向中国出口杀伤性武器的规定,在技术转让中把中国列入友好的非盟国。科技方面,双方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科技和教育合作交流协定。在经贸方面,两国签定了纺织品贸易协定、海运协定以及关于卫星发射的备忘录,到1988年,双边贸易额几乎比里根上台时翻了一番。里根卸任后,中美关系尽管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达到今天这种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其中有里根的一份功劳。

里根在中国里根在中国

人物成就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邓小平、李先念等举行了会晤。里根是中美建交后首位在任时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将履行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承担的义务,执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中美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等四项协定和议定书,并草签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人物名言

“布林先生,我正为这个麦克风付钱。”

———1980年里根参加总统初选辩论时,有人试图关上他的麦克风。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里根与撒切尔夫人

“我们必须前进,但我们不会让任何人落后。”

———1980年7月,里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

“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

———1981年1月20日,里根发表总统就职演说。

“亲爱的,我忘了蹲下。”

———1981年3月30日遭枪击后,里根在急救病房里对妻子南希说。

“我总是说,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接近永恒的是政府的计划。”

———1986年4月。

“现在冻结(核武器)将是极其危险的欺骗行为,因为那只是和平的幻影。事实是我们必须通过实力找到和平。”

———1983年3月,里根向全国新教会协会发表演讲。

“如果你寻求和平,如果你为苏联和东欧寻求繁荣,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

———1987年6月,里根在柏林墙前发表演说。

里根在柏林墙前演讲里根在柏林墙前演讲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再度活跃、强大和生机勃勃的国家。但仍有许多高山需要攀登。我们不会止步,直到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尊严和机会,像生来就有的权利一样。我们生来就有权利成为这个伟大国家的公民。”

———1985年1月21日,里根第二次就职演说。

“用武力解放和用武力征服在道义上存在巨大差别。”

———1984年6月4日,里根在诺曼底登陆40周年纪念活动上讲话。

“向贝鲁特派遣海军陆战队是我最大遗憾和最大悲伤之源。”

———里根在《里根自传》中论及1983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爆炸事件。当时爆炸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

“几个月前,我告诉美国人,我没有用武器换人质。我的心和美好意愿仍告诉我,这是真的。但事实和证据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如果你一直好好活着,就一定犯下许多错误。所以你学习,从长远考虑。你集中所有精力。你出现变化,你向前进。我的美国同胞们,我要在未来两年内同你们、为你们完成一个大交易。主啊,那就是我想做的。”

———1987年3月4日,里根承认以武器换取被伊朗扣留的美国人质。

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签署协议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签署协议

“那么,你们可以看出,对我而言,过去8年的经历和总统职位远远超出了个人忧患。这是一个更广泛经历的延续,是关于一个民族和一个理想的经历……对人类自由的渴望、追求和实现是美国式的传奇。”

———1989年1月14日,里根在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发表广播讲话。

“如果我感到疼痛,那是因为我们分离。然而这不可能,因为你在我体内,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实际上从未分离。但我还是感到疼痛,没有疼痛不行,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在身旁。而我不能没有你,因为我爱你。”

———2000年《我爱你,罗尼》一书引用里根1963年写给南希的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菊花    下一篇 冰心儿童文学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