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族
- 中文名
- 奔奔族
- 外文名
- The family of rushing
- 实 质
- 最新的网络名词
- 特 点
- 爱自我宣泄表达
目录
释义:①当前中国社会生不逢时,爱玩乐也爱玩命的青春势力。②集中指代如今买不起房谈不起恋爱,有学历无运气的年轻一族。
典故:随着天仙妹妹、后舍男孩等网络红人的迅速蹿红,一个年龄介于20~30岁的全新族群浮出水面——奔奔族。
“奔奔族”,“东奔西走”之族,最新的网络名词。
2006年7月,长安汽车推出了一款入门级两厢轿车,取名奔奔,为了推广营销,运用了创新的“漫画营销模式”,着手将奔奔的消费群体和奔奔族进行结合,并将奔奔族的概念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建立起影响力;紧接着邀请著名漫画大师朱德庸先生为奔奔族群创作漫画并演绎故事,掀起第二轮的传播热潮;随后我们将漫画元素应用到广告之中(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和互联网广告)以及终端s店的布置之中,这样我们将奔奔的产品特质和奔奔族群的特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之成为奔奔挥之不去的时尚标签。奔奔族最终风靡全国。
“奔奔族”是现在网上最流行的名词,而此前现代城市最“时髦”的族群却是布波族(英文为Bobos)。布波族是布尔乔亚(Bourgeois)和波希米亚(Bohemia)的缩写组合词,来自一本翻译引进的书《天堂中的布波族》,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阶层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布波族”。布波族既讲究物质层面的精致化享乐(讲究所谓的“质感”),又标榜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羁和浪漫主义风度。大陆上的布波族完全是个先被虚构、后被制造而出的“种族”,它是西方生活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简陋投影。
奔奔族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现代城市最“时髦”的族群。他们甘当草根、为网络而生,他们玩命工作,痛快享乐,却由于承受巨大压力,不得不提前预支享受生活,他们特立独行张扬自我,却容易在香烟加可乐中得到满足。网友taidou2004说,奔奔族是出生于1975至1985年之间,虽然充满烂漫幻想,但与已经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布波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奔奔族自身青春的护照。他们对布波族的所谓小资情调嗤之以鼻,严重鄙视布波族“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的面具化生活,穿着打扮不追求所谓体面、身份的名牌,而是追求休闲、适合自己的,对于布波族浑身上下名牌伺候的原则,奔奔族讥讽是“就知道花冤枉钱的傻冒”。
同时,奔奔族的自我张扬还有对现状的不满意,他们被房奴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在网上发帖发泄。更为重要的是,爱情是奔奔族心中永远的痛!女奔奔族梦想白马王子的浪漫,男奔奔族梦想着白雪公主的温柔,但铜臭味粉碎了奔奔族的幻想,面对超级现实的只认绩优股的MM,男奔奔族只能望洋兴叹!但是,自视甚高的奔奔族不希望“将就”,宁缺毋滥、一个人同样精彩的观点弥漫他们忧伤的心灵,爱情的贬值、一夜情泛滥让很多奔奔族隐隐作痛,这也是社会上出现大批剩男、剩女的根本原因。面对空前的社会压力,奔奔族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想法自然空前强烈。因此,聪明的奔奔族选择先名后利的成功模式,从超女到芙蓉姐姐、从天仙妹妹到后舍男孩、从二月丫头到非常真人,成功模式都是先炒做知名度然后狂收MONEY,特别是奔奔族善于利用网络的草根优势,靠脱露、恶搞等迅速成名。
不是女士们不愿意陪奔奔族打拼,而是他们没有给机会,由于自尊心太强,只在女性面前表现好的一面,宁愿自己承担痛苦,一旦面对失败就对感情丧失信心,还说是为了女性好。结果,奔奔族在爱情长跑中遇“铜臭狙击”时,没有人倾听的苦痛和哽咽,只能用烟头宣泄泪水、在迪厅收拾破碎的心,在网上玩游戏发帖发泄不满情绪,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已经是奔奔族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女人角度来说,我真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气愤,有时候信心比男人所给的物质更让女士们有坚守爱情的理由。”
的确,社会无所谓精神信仰,无所谓公平合理,无所谓纯真爱情,不平等让我们很受伤,不公正让我们很失望,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命运在何方?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前一句话说明了爱情的脆弱,后一句话说明了信仰的缺失。
在复杂社会里,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开放二十多年看了二十年,真正的机会属于父叔辈,我们努力了,但残酷的社会不给太多公平,父辈基础好的毕竟少数,但我们要自强,不要光看社会的黑暗、制度的不健全、人们的冷漠,还有太多钱权交易等,也要看到我们机会随处存在、年龄的优势, 胜兵先胜,然后求战,败兵先战,然后求胜!我们属于败兵,但要夺取胜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质,缺点和优点才能构成完美。原始社会人人单纯,毫无压力,轻松惬意,因为来不及思考和自省业已不具备那样的脑容量。智能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牛逼智慧,可惜我们往往给自己制造极端。人生在世,自我平衡最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以及自己承担的责任,所以需要自我消解,看对人生是最好的态度!
谁年轻时没经历过贫穷、苦痛乃至挣扎?凭什么80年代的人生来就该享受?说来说去,无非机遇与公平,但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现代人普遍向钱看,很多MM变坏,让人别无选择,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社会形态本来就是多样化,一定有跟你志同道合的人陪你走过困难时光……回头看看,那也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年轻就是不成熟,屁大点事情就唧唧歪歪,所以男人一定要成熟才行,我的年龄属于你整个所谓“奔奔族”的中段,我也奔,我开奔驰!我老公大我近20岁,就很成熟体贴,所以女人千万别找这些年轻人,他们幼稚缺乏物质还天天怨天尤人,不知道自己去努力。
时势造英雄,既然赶上这个时代就尽情享受,享受它的肮脏,享受它的不公平……至于女人和婚姻,古人说得好,“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女人没必要太过关注。男人难道不结婚就活不下去么?又不是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心情烦了可以跟朋友交流,生理问题也好解决……站在白石青松下,昂首见流云飞鸟,我心笑傲,叹声天凉好个秋。
但是,奔奔族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社会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说,虽然人生下来是平等的,且先天人和人的智力、家庭背景、出生地自然资源等差异是无法选择,但后天的起点是可以选择的,可是由于社会没有造就一个公平的环境,权力、贪污等恶性循环不断充斥着现实,政府没有营造公平的环境。
据介绍,香港的中产阶层年龄在40岁到50岁左右,很多也是来自住在公屋的家庭,父母是蓝领工人,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靠自己的工作改变一代人的生活,主要原因就是香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机会,且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
奔奔族缺乏信心,是由于他们看不到机会,看不到公平的起点和过程,垄断和贪污造成收入分配不公,产生着不公平。自称“奔奔族”的博主毕建科说,其实,许多人对于公平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公平相等于平均。其实奔奔族需要的公平是通过制度的建立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环境,没有权力优势,没有人为制造的障碍,每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取机会。但是,正是由于现代社会尚未形成这样的公平制度,所谓的效率自然而然只是短视,很快就会被社会产生的矛盾所淹没。(袁炯贤)
草根是网络时代最拉风的词汇,即使名人也自称草根以表达自己与大伙打成一片的愿望。奔奔族对所谓的名牌大学学历不齿,“海龟派成为海带”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笑话。
网络是奔奔族最重要的DNA,依靠网络联络朋友、恋爱、找兴趣爱好者,事业上靠闪亮的创意和激情,催生无数的奔奔族网络财富新贵,其成功背后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背影。
奔奔族是典型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双面夏娃,现实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在事业上使出浑身解数,高薪、发展空间成为奔奔族最关注的焦点。事业上的巨大压力导致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致使出现“过劳死”,因此他们高度重视健康,是健身、FB的铁杆狂热分子。
奔奔族所处在臭名昭著的三高时代: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要想享受生活必须要顶住三座大山的“压力面试”,职场经验的匮乏、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麻烦、腰包的胀胀瘪瘪,让奔奔族体验到奔跑中的酸甜苦辣和人情世故。
奔奔族除少数依托网络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外,绝大部分仍然在处于“在路上”的事业长跑阶段,虽然荷包不够丰满,但灵光的脑袋不是吃素的,信用卡让奔奔族能够提前享受物质生活,互相刷卡曲线提现、甚至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投资基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特立独行、张扬自我是奔奔族深入骨髓的性格特质,恶搞、整蛊、利用博客展示自我成为奔奔族扬名的终极武器。他们自视甚高,理想遭遇现实挫折而破碎时,勇于拾起破碎的心继续奔跑,继续高举着叛逆、张扬、自由的大旗一路嚎叫。
奔奔族爱香烟加可乐,重视自己的感受,奉行“I am what I am!”的信条,穿着打扮追求休闲、追求“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创造自己辉煌的职业和人生是每个“奔奔”关心的焦点。而寻求职业咨询机构的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已成为大量“奔奔族”寻求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不管现实情况是如何的瞬息万变,如何的纷繁杂乱,如果能以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作为“行动纲领”来思考问题,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开朗。“奔奔族”的日子也自然会变得好过多了。
奔奔族绝大多数拥有大学学历,从智力上来说并不差。但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能真正贯彻发展的原则。“奔奔”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处理发展的问题。
首先,要跳出“暂时的”生活阶段看待人生。所谓“暂时的”,显然,25-35岁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一道大坎。感情、成家、事业、理想等人生重要的课题无不聚集在其中,而且处在一个最为关键的打基础的时段。然而,这一状态具有暂时性,熬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的人生道路就平坦得多了。
其次,要跳出自我的圈子。看看比我们大一辈的人,他们经历的痛苦、坎坷其实比现代的“奔奔族”多出很多。文化大革命,打右派,六七十年代的苦日子等等。而他们,已经从当年的“奔奔”中走过来了,成为了今天令人羡慕的“有产阶级”。社会在发展,今天的“奔奔族”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已经享受到了比上一辈“奔奔”更幸福富足的日子。
有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奔奔族”就可以去除很多妨碍发展的心理“暗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向上。曾有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健康原因,导致无法继续原来心爱的工作,失业一段时间后,出现经济危机,男朋友另有新欢。在一连串的打击下,她心理非常消沉,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剖析了她的个性、现实遭遇、心理困惑之后,为她做了详细的专业职业规划咨询,并从心理上进行了疏通。当这位女大学生心理障碍消除之后,又保持积极的心态,开拓全新的职业发展路线。心灵是全身的灯,那些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困惑的“奔奔”们,记得先点亮自己的心灯,解除心理障碍。
矛盾分为主要和次要,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容易解决。用发展的眼光,我们还必须解决一个龙头问题。“奔奔族”在每天的奔忙中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在感情、家庭、住房、车子、金钱、事业、理想等中间,到底哪一个是关键,哪一个能带动所有的生涯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庸置疑,是事业,而事业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职业发展上来。只要事业有成,职业发展顺利,经济就会宽裕,婚姻、家庭问题则更容易解决。而如果把龙头的位置定格在买房子、成家、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显然带不动生涯发展的全局。“房奴”的生活应该是对“奔奔族”的一种警示,他们没精力享受爱情和生活,职业发展上也顾虑重重。
职业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征。为了保证职业生涯发展这一龙头发展良好,“奔奔族”应该把投资着力于职业生涯上,让自己的职业处于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而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特有的最佳发展期、稳定期、加速度回调期等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职业定位和规划也无定式。什么时候可以果断跳槽,怎样获得工作上的加薪升迁,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职业进修等,需要自己好好思考。
“奔奔族”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类:事业、成家、健康、生活享受。事业包括自己的职业、工作岗位、薪水等等。爱情的归宿就是家庭,在这里,把感情、恋爱和成家都归纳到成家的因素里面。生活享受的范畴较广,比如说买房、购车、旅游消费类,也包括感悟生活。健康,是很容易被“奔奔族”忽略的,也是最容易出现隐患的。这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生涯发展的主要内容。
生涯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相互影响的有机体。只要用心平衡、调整,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奔奔族”生涯发展最关键的是事业,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职业发展。工作平平淡淡、没什么出息,不能为成家、购房等提供基础,而有些人则走入极端,成为工作狂人,把健康、爱情统统抛弃。在现实中,注意适当调整职业发展的步伐,即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又不与其他三个方面脱节,始终保持齐头并进的状态。
健康是一块基石。胡宇新的死,给拼命三郎一记棒喝。假如失去了健康,失去了生命,爱情、家庭、生活等等也都无从谈起。这些悲剧人物当时何从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了呢?职业规划专家提醒“奔奔族”,平时就要检查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耽误了锻炼身体。可以利用工作来锻炼身体,但别让工作毁了身体。
当然,爱情和生活享受同样不可忽视。爱情是一颗种子,它隐藏在某一个地方,要花时间去寻找它,栽培它。无论你有多忙,都不要放弃去寻找去浇灌;而生活享受则要量力而行。
奔奔族大都处于事业的初级阶段。为了体面生活,为了事业有成,为了健康,为了将来,他们不敢稍作停留,因为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医疗费用……一个接一个的帐单在等待清还。在现实的一顿顿棒喝中,“烦恼化生存”已经成了奔奔族的生活常态。
互联网时代下历史的车轮转得飞快,知识更新快、模式变得快、创富速度更快,奔奔族不进则退。职场上需要不断充电;创业上需要突破、需要新创意,所以必须不断奔跑。
奔奔族在压力的夹缝下同样要享受生活,成群结队的交友、户外运动、自驾游、拓展训练等都是奔奔族的典型享受方式。爱情上奔奔族抛去羞答答的面具,开门见山地谈谈情,跳跳舞,也造就了八分钟约会的风行。
奔奔族最不满意的现状,是不能很快得到自己的房子和满意的工作。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再次成为奔奔族的终极梦想时,当奔奔族被房奴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时,当某些专家在博螯论坛大放厥词号称房奴。安居才能乐业,绝大多数奔奔族并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工资收入也不高,房子作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很久得不到满足,怨恨成灾。
爱情,奔奔族心中永远的痛!对爱情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女奔奔梦想着白马王子的浪漫,男奔奔梦想着白雪公主的温柔,但是铜臭粉碎了奔奔族的幻想的肥皂泡,毕竟钻石王老五还是珍稀动物,绝大多数奔奔族还在打拼阶段,即使你是潜力股,面对超级现实的只认绩优股的MM,男奔奔们只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另一方面奔奔族自视甚高,“将就”的字眼已经从奔奔族的字典中抠走拉,宁缺毋滥、一个人也同样精彩的观点弥漫他们忧伤的心灵,爱情的贬值、 一夜情的泛滥、性的随意,让很多奔奔男心生隐痛。这种思想也是造成大批“剩男”、“剩女”的根本原因。
现代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花花社会,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银子,即使你出入6A级的摩天大楼,你也只能看看风景。
奔奔族面对空前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想法自然空前强烈。那么银子从何而来呢?聪明的奔奔族选择了先名后利的成功模式,特别是奔奔族尤其善于利用网络的草根优势,通过自我突破极限,露点、臭名昭著的S曲线、恶搞等都是奔奔族一夜成名的法宝。
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是75—85年出生的人无法回避的无奈与痛苦。这年头连佛教、道教都下海拼命捞钱,加上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缺失使奔奔族年轻人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灵魂的归宿,在成功之路上遭遇“滑铁卢”、在爱情长跑中遭遇“铜臭狙击”时、在房奴、车奴的压力下辗转反侧时,没有人倾听奔奔族的苦痛和哽咽,我们只能在烟头的一暗一灭中宣泄泪水、在迪厅震耳欲聋的节拍中收拾自己破碎的心灵碎片。奔奔族除了梦想发财,平时就只能以看电视,上网消遣,打游戏,看******, 泡酒吧,睡懒觉,等消极的方式消磨时间,而积极进取健康的娱乐运动,除了没有合适的场所以外,也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精神文明建设难道就是这样搞的?
堕落啊堕落,不在堕落中消亡,就在堕落中雄起。
和信仰缺失、精神沙漠的危险现状一样,当代社会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取向,导致所有阶层都疯子似的以各种手段获取钱财,特别是特权部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官商勾结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钱-女人-享乐-贪污腐败-抢劫-黑社会-混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是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罪魁祸首。关键还是要有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给每个人公平的起点和过程。
这里问题请大家思考:美国和香港的贫富差距比国内的更大,更严重,为什么国内的仇富情绪这么严重,美国和香港平民却对富人能抱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样的事实,然后抓住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香港很多的中产阶层,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左右的,很多是来自住在公屋的家庭,父母是蓝领工人,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他们透过接受高等教育,然后透过自己的工作职位,来改变了自己这一代人的生活。这是因为,香港这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就好像,只要好好读书,就能够考上名校,名校毕业,就能够在大公司里面觅得一份好工作,如果书读的不好,那就找一份体力活,因为愿意干的人不多,所以收入也算不错,加上政府提供的针对低收入的福利措施,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大家看到有钱人,最多羡慕,但是不会仇视,因为大家明白,别人赚到钱,肯定有比自己厉害的地方,股票赚钱,那是因为别人比自己敢冒险,好工作,那是因为别人的学校比自己的要好。要想过得更好,那只有自己更加努力。
很多人向往美国,其实美国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地方,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地方充满机会,可以单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这也就是美国吸引别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学者告诉我,他的同事在中国内地进行一项跟踪调查,已经十多年了,结果发现,被调查的中国民众,对于未来七年的预期,也就是说,对于未来是否觉得会比现在好,十年前的预期,要比现在的预期高很多。也就是说,十年前,民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现在,民众则对未来缺乏信心。而对于一个社会发展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为什么缺乏信心,那是因为看不到机会,看不到公平的起点和过程。人生来平等,那应该是讲后天,先天人和人存在智力上的差异,出生的家庭背景的差异,出生的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差异,这些,个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后天的起点是否公平,那就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没有提供一个正确的政策选择,来创造这样公平的环境垄断和贪污,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关键是如何消除,我们需要的是制度。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法制精神,又会让人担心,由人制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条例,反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贪污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在缺乏足够的法制精神的情况下,完全有产生的可能。
效率和公平,那个优先,相信不少官员回毫不犹豫地回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为很多人相信,如果没有足够的效率,来达到丰厚的物质基础,那就说不上提供公平。因为有人对于公平的理解并不全面,在很多人的心中,公平相等于平均。其实我们需要的公平,指的就是通过制度的建立,体现出来的公平的竞争环境,没有权力的优势,没有人为制造的障碍,每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实力来决定是否能够获得机会,而且,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平的制度,相信所谓的效率也只是短视的,很快就会被社会产生的矛盾,不安所淹没了。
奔奔族的XDIM们,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的!
我们都是真的勇士,虽然现实残酷、女友摆酷,我们依然一路嚎叫,奔跑在成功的路上。
最后以刘欢的《在路上》献给所有奔奔族的XDJM们: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温暖我的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