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习近平谈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套具有全局和长远指导意义的战略和思路,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目录

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131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1312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20167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价值引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20142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2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0145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文化根基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42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0142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20149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战略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38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20162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164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312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2015228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讲话

奋斗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11月,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强调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2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7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家解读

2016919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了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的文章《着眼民族复兴伟业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王蒙认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王蒙认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100多年救亡史与革命史、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与30多年改革开放史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荣光。

着眼民族复兴伟业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人民日报》( 20160919 07 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所有这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化育着中国人生活、规范着中国社会,同时为中国人提供了高远的理想。比如,“大同社会”的观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公正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的观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息息相通;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于它的文化理想与道德理想,在于它的大同思想与整体主义;还在于它的务实性与“此岸性”,在于它的自强不息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长期以来,中华文化的古老与丰富、“郁郁乎文哉”的繁荣与气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屈辱,前所未有地打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尊严。革命思潮从而兴起,如火如荼。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掀起了“庶民革命”的高潮,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表现了中华文化自我调整、自我更新、迎头赶上的愿望与能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同志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培育这种“高度文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都只看好中国的改革。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之所以看好中国,原因在于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华文化不会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而能在独立自主的轨道上实现自我革新和发展。

当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它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锋。在这个过程中,应努力避免非理性的排外,或对自身全盘否定、对外来文化简单照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对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学习吸纳,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与现代民主、法治、文明等理念的对接。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的追求与成果,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华文化的前进足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德先生”“赛先生”,包括了我们党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凝结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领会。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传统文化最强大的基因中生长出来的。在广大人民心中,长久以来保持着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清与贪、诚与伪、美与丑的愿望与尺度。人心可用,传统可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世道人心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我们先贤向往的美好愿景,包含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一切志士仁人的奋斗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诉求,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标志性成果。其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和平进步与人类幸福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保持并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特色与精华。

其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与美好愿望,与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发展信心、上进愿望融为一体,是生活化、接地气的,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发展、价值实现与人生幸福的根本保证。

引领与整合文化思潮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而言,在快速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引领与整合多样化的文化思潮,是需要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与哲学文化,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民心民意基础,但其中也混杂着一些封建糟粕。

第二,近百年的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艰苦奋斗、英勇献身、联系群众、团结守纪等优良党风政风民风为标志,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有着强大示范作用。同时,新形势下我们也面临质疑甚至否定革命文化的挑战。

第三,广义上的现代文化,包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模式,以及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观念,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辨析其中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西方观念与制度,避免“食洋不化”。

我们的忧患在于文化发展的片面化与极端化。例如,现在还有人鼓吹“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是革命破坏了中华文化。这样的人应该读读《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从这些纪实性的小说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危机早在明朝就已露出了端倪,其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正是着眼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近现代革命,才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复兴契机,而绝不可以说是革命造成了文化危机。

同样,把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看成改革开放后果的所谓“撕裂”论,也是有害与浅薄的。没有改革开放,哪来的小康社会?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而把中国的出路寄托于西化,否定传统、否定革命,更经不起历史与现实的检验。

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思潮,我们应发挥古老的中华文化智慧,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以现代文明元素为驱动,发展与提升大众文化,大力推进文化整合、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塑造“郁郁乎文哉”那样一种优良文化生态。我们还应正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细心调查研究、妥善引领提高,包容倾听、规范管理,保持文化生态的健康、活力与平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发展繁荣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繁荣支持、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强体现在哪里?其重要标志在于文化创新成果与人才阵容。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这些都需要创造更多的文化创新成果、培养大批创新型文化人才。

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前进的历史课题,同时是一个文化课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民精神品质的不断提高、文化创新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只有一个文化创新势头良好的民族,才能有创造、有出息,能够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文化创新离不开教育发达、知识积淀、思想解放,也离不开包容大度、活跃有序的文化氛围。我们需要以海纳百川的视野与胸怀,汲取四海精华、五洲创意,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文化创新成果。

文化成果的评价首先在于质量,然后才是数量。我们应特别珍惜高端文化人才、高端文化成果。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张衡、祖冲之、沈括、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施耐庵、曹雪芹等一座座“高峰”。今天,我们要实现文化发展繁荣,同样要形成新的文化“高峰”。我们需要当今时代的文化大家、文化领军人物,同时需要一大批蔚为“高原”的文化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凸显我们的文化阵容、文化格局、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提醒我们应高度重视维护民族文化特质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习近平同志就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出: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这是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则,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原则,还是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的原则。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勇敢直率地面向世界、面向实际,不回避、不心虚,一是一、二是二,开诚布公。中国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进展就是进展,困难就是困难,共同价值就是共同价值,特色就是特色,没有什么可以含糊的。讲传统要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接,讲发展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精神对接,讲改革开放要同中国人的兼收并蓄、见贤思齐、尊重他人、和而不同对接。这样,才能把中华文化的魅力讲出来。同时,还要强调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强调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力、选择力。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还需要懂中国、懂世界。身为中国人,懂中国是天经地义的,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同样面临着向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学习的任务,面临着倾听生活实践交响曲的任务。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还必须懂世界、爱交流、善沟通。

中国的发展与更美好的未来已经不仅仅是理想,而是正在不断实现的景象。实现文化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复兴,光明在前、使命在肩。具有几千年文明史、100多年救亡史与革命史、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与30多年改革开放史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荣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菅田将晖    下一篇 朱剑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