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是中国教学辅导书籍,最初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应用于部分地区的辅助教学,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课业的习题集使用。2015年开始,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开始制作英文版,之后以“上海数学一课一练”(The Shanghai Maths Project)之名在英国出版,原因是英国教育部门希望借鉴上海的教学经验,以提升本国学生的数学水平。

目录

说起《一课一练》,上海的中小学生都不陌生。这本教辅读物最初于1993年出版,覆盖了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学科。在其全盛时期,开学前的销售量曾高达280万册左右,还曾经创下单册的销售数超过在校学生数的奇迹。有人评价它是一套“老师不用不放心,学生不做不放心,家长不买不放心”的“神书”,还有人将这套书称作是教辅中的“战斗机”。

英国引进上海数学教辅

据悉,在英国出版的《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将有11册,对应英国小学和中学的11个年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课一练》可能会去掉一些难度过大的题目,但整体上不会为英国学生刻意降低难度,只是会在术语和背景知识等内容上作一定的调整,譬如,有些题目是关于对人民币的认识,就要换成对于英镑的认识。

不少人认为,《一课一练》走出国门的直接原因是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结果。

2012年PISA结果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的平均分是613分,英国仅为494分,美国则为481分。这是上海2009年首度参加PISA并折桂后,又一次获得冠军。这一权威的评估结果在西方引发轰动,也引发了许多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体系的关注。

英国引进的《一课一练》小学数学教材英国引进了《一课一练》小学数学分册,以《The Shanghai Maths Project》之名出版。

据上海媒体报道,2014年2月以来,英国、南非等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纷纷来到上海“取经”,通过组织研讨、观摩模拟授课教学活动等方式,学习上海在中小学教育上的成功经验。英国教育部还和上海市教委进一步合作,互派小学数学老师,分享教学经验。2014年9月,英国71名优秀数学老师来到上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活动;11月,上海的29名教师也被派到英国,在一些小学驻校三周。

此外,英国教育部长吉布2014年11月还曾带着70名小学数学老师去上海取经。他公开表示,“我希望英国能够用填鸭式教学授课”。吉布反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他希望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这两门科目上,以中国惯用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不要再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尼克·吉布2014年11月推出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计划上,他还主张所有教师都应当给学生一本上海的数学教材,并严格按照课本教学。

英国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硕士劳伦斯·帕克布朗,曾经在全英排名第一的国际学院贝勒比斯学院担任经济、商学、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导师,任会计、商学和经济学部门主任,大学预科和专科项目总经理,有着多年领导教师团队和指导学生升学的经验。他认为《一课一练》进入英国的新闻非常受关注。“可以预见,教育资源与方法的国际共享,融会贯通将是未来的趋势”,劳伦斯·帕克布朗认为,对于英国来说,把优秀的外国元素带入学校并不是新鲜的事,像引进《一课一练》这样的事,以后将会更多。

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中国的数学教育强调数理逻辑基本功,但是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英美等西方教育则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鼓励孩子主动寻找知识的能力。对此,劳伦斯·帕克布朗说,两者没有谁“更好”,只是非常“不同”。他说,中国的数学教学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心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而英国的模式也有相似的内容,但同时包含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应用的训练。并不能说哪种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更好,只能说它们是非常不同的。英国学校从中国引入好的教辅书是应该受到鼓励的,未来,孩子们应该可以享受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

对于中英基础教育的差异,劳伦斯·帕克布朗认为,虽然在课程安排、授课模式和考试侧重方向都不太一样,但是总体上中国和英国相差不大。比如英国的学生,无论学习非常优秀,还是存在偏科的情况,都会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参加一些辅导班,以补充和强化知识。

网友反应

经华东师大出版社证实,《一课一练》 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2015年暑期出版。消息传来,网友们纷纷戏谑,学了那么多年英语,终于在数学上报了“一箭之仇”。

不少网友表示,《一课一练》就是他们内心永恒的“痛”,因为每个假期都会被它填满。比如网友“叶子”称,“我们的老师都有这本《一课一练》,数学老师拿出来做题,英语老师拿来印考卷,说多了全是泪啊!英国的小朋友加油吧!”

还有腹黑网友得知这一消息后称,“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听说外国小朋友上课非常轻松的,内容又简单,尤其是数学,现在他们也要《一课一练》,有一种大仇已报的感觉。里面的小红小张小明肯定也绕晕他们,最后想提醒一下他们的老师,千万不要忘记撕掉每本《一课一练》背后的答案啊!”

得知“神书”即将漂洋过海,网友们纷纷回忆起了“我与《一课一练》不得不说的故事”。有网友说:“现在学生一周作业13.8小时就够了?这也太舒服了吧。想当年光是周末在家做《一课一练》就要13.8小时了好吗?”网友“之之前”说:“《一课一练》做着做着,就陷入了人生低谷。”。还有网友掩饰不住地兴奋,“幸灾乐祸”起来:“英国的孩子辗转在中国的网站上找到习题答案,然后惊奇地发现很多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略。不禁感叹汉语博大精深。”

治学精神 VS 解题技巧

在中国父母们纷纷花大价钱买国外原版书、送孩子读国际学校、学习国外课程的同时,西方国家却开始借鉴中国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引进中国的教材,不少网友表示“长志气”。

对此,曾在美国研修的广东实验中学教学处主任、资深数学教师黄涛表示,中国基础教育确实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中国学生数学水平在世界上能够“傲视群雄”,并不代表中国的数学教育就是完美的。“中国学生所做的数学题多是命题人人为设计的,基本脱离现实生活。美国学生从小要面对很多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设计出来的数学题,往往需要很多解题技巧,而来源于生活的数学题,往往要用到最质朴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方法。”黄涛说。在美国研修期间,他曾经将7道初二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翻译成英语,让美国八年级学生试着做做。他发现,就实际表现而言,美国的学优生不如在中国训练有素的学优生,但他们表现出的一些数学素养和研究精神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黄涛看来,虽然他们所学的数学技巧并不多,但基础还是很扎实的,解题时能回归数学本质寻找方法。相比于中国学生的“灵巧”,美国学生显得“质朴”。 “有一道比较复杂的运算题,中国学生普遍会采用‘裂项求和’的巧方法,美国学生没学那么多技巧,很多会采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解题。我本人也非常推崇数学要关注通性通法,少些技巧。因为真正的问题解决,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质朴的治学精神,而不是等待发现终南捷径。”黄涛说。在他看来,中国优秀的孩子和国外优秀孩子相比,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中国孩子“抢跑”了,提前透支了体力和兴趣。当进入人生最关键的二十、三十岁黄金年龄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被繁复的解题折腾得有点疲倦。而美国学生则打好了各方面的基础,真正开始对问题进行研究。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盘声    下一篇 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