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频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步频”?因为双脚转换的频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跑步效率的高低,改变步频能够在短期内让跑步变得更轻松,合适的步频还能减少持续高强度运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一般谈到“步频”,我们都会结合“步幅”(一步的距离)一块说。要提高跑步效率,我们目标就是要在减小步幅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步频。
跑步时会存在双脚腾空,这时身体为克服重力做功。如果保持相同的速度,步频越慢,步幅增加,那么每一步用于克服体重做功的能耗就会越大,我们便感到越跑越吃力。
另外,步频的增加能降低足部触碰地面的力量,减少对膝盖冲击力。往往我们以为跨大步就能跑得快,反而会因跑姿不当拉伤肌肉或损伤足部韧带。较高的步频可以迫使步幅缩小,让双脚在身体正下方摆动。
跑得快的都是步频高?这说法并不正确,跑步的速度跟步频没有太大的关系,速度快的跑友,步频肯定不慢,但步频高的人,不一定就跑得快。
虽然每个人跑步的目的不都是为了跑马,但了解一些跑马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跑步效率。马拉松的速度=步频×步幅,提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提高速度。当然,这只是一条极为简单又冰冷的公式,步频与步幅本身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
近年来公认的理想步频是180步/分钟,一般跑者平均每分钟的步频接近150至170步。但大部分人的步幅都偏大,结果每次前脚落地时都有种刹车的力量在把身体往后拉,这是种不经济的跑法。
步幅受个人身高、体能和髋关节移动性等因素影响,所以比起改变步幅,增加步频相对更容易。
跑者不必急于追求“180步频”,通过计划性的练习,慢慢提高自己频率,循序渐进才能降低不必要的伤害。
那怎么计算自己现在的步频,制定改进方案?可以利用一些智能穿戴产品进行跑步监测,待跑步结束后就能看到平均心率、总步数、卡路里以及最大步频,平均步频等数据。借助相关运动APP,还能看到每次跑步的详细数据和变化趋势,配合坚持不懈的合理锻炼,逐步提升个人体能,让跑步变得像呼吸一样简单。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