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总蛋白

总蛋白,英文名称:TotalProtein(简称TP);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
中文名
总蛋白
外文名
TotalProtein
简称
TP
组成
白蛋白和球蛋白

目录

新生儿46~70g/L(出生~1周44~76g/L);

7个月~1岁51~73g/L;

1~2岁56~75g/L;

3岁以上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成年女性:67~81g/L

变异

方法变异

双缩脲法的变异系数C.V=4%

生物学变异

1.升高新生儿约升高10%,连续用力升高约10%,站立较卧躺高约10%,夏季较冬季高约8%,捆缚升高约5%,适度用力升高约3%。

2.降低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约降低2%。60~80岁的老年人约降低3%,6~7岁的儿童约降低5%,4~150天的婴儿约降低10%,妊娠妇女约降低10%。

增高原因

药物影响

1、升高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具有血液浓缩作用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促皮质素、皮质类固醇、合成的类固醇、雄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制剂、黄体酮有促进或增加蛋白质合成作用。静脉注射氨基酸可引致测定结果的升高。血清中的右旋粘苷在双缩脲反应中产生浊度致结果假性增高,而安妥明导致总蛋白升高的机理不明。

2.降低抗癫痫类药物降低约3%。吡嗪酰胺、利福平、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可损害肝脏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三甲双酮致蛋白从尿中丧失,汞化合物致白蛋白尿均可致总蛋白降低。铵离子影响呈色反应使总蛋白假性降低。

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新生儿总蛋白为46~70g/L,婴儿7个月~1岁总蛋白为51~73g/L,3岁以上总蛋白为60~76g/L,成年男性的总蛋白为68~82g/L,成年女性的总蛋白为67~81g/L。检查中总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近期剧烈运动、大量饮酒或没有休息好,都有可能会引起白蛋白暂时性升高,调养一段时间后再去检查,白蛋白就会恢复正常值。

很多疾病都会造成总蛋白高,如呕吐、腹泻等造成血清中的水分减少,骨髓瘤、淋巴瘤或巨球蛋白血症等会造成球蛋白的升高,从而导致总蛋白高,急慢性肝病及一些慢性感染类疾病也会造成总蛋白偏高。

总蛋白偏高的原因

具体总蛋白偏高的原因如下:

1、球蛋白升高:球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对于急性肝炎时,球蛋白变化不明显,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球蛋白会明显增高,若是其值超出球蛋白的正常值,那么就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下降。

2、疾病引起的总蛋白偏高:如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严重增高,球蛋白与总蛋白密切相关,也相应的增高。

3、生理性的增高:因为剧烈的运动或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体力超支,因此,引起总蛋白偏高。

总蛋白偏高的危害

总蛋白检查是主要检测肝功能代谢能力的试验,反映肝脏的储备能力。总蛋白偏高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危害。

血清蛋白质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当血清中的水分减少时,总蛋白的浓度相对增高,高度的脱水而导致血液浓缩,那总蛋白高的危害就会出现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等,还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以表现出总蛋白增高。

总蛋白偏低的原因

1、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出现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白蛋白下降明显,造成总蛋白低。一般是因为肝炎引起的。

2、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症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3、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4、肠道疾病:肠吸收不良病、肠病、腹腔综合症。

5、肾病、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肾小球肾炎。

总蛋白偏高怎么办

一般正常人的总蛋白在60-80g/L之间,假如超出这个范围,说明肝脏有一定的受损。假如是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liver,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liver引起的总蛋白偏高,还应该结合转氨酶和病毒DNA化验单综合分析。

如果是一般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患者要注意平时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合理,坚持体育锻炼,消耗多余的脂肪和热量,适当饮水,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等。

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患者必须及时的去专业的肝病医院接受检查,如果是乙肝引起的,则必须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免病情出现恶化,给患者自身带来更大的伤害。

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人工智能道德标准    下一篇 再见瓦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