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剂
目录
荧光增白剂或称光学增白剂是一种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万至十万分之一量级即可对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质(如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有效地增白。它能够吸收波长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发射出波长400~450nm左右的蓝光,可有效地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损而造成的泛黄,在视觉上显著提高白色物质的白度以及亮度。
荧光增白剂本身呈无色或浅黄(绿)色,增白剂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环状的共轭体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已经工业化生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个化学结构。国内最大类的荧光增白剂为VBL、CXT及造纸用液体增白剂。一般将增白剂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溶性的增白剂,另一类为水不溶性增白剂。前者可用于纸张、涂料、洗衣粉、洗衣液的增白剂,后者可用于化纤、塑料等增白。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光学调理剂。它的作用原理是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化成肉眼可见的紫蓝色的荧光,与织物本身的黄光相叠加,发出白光,达到柔和、赏心悦目的增白效果。
荧光剂的广泛使用让人们开始担心荧光剂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的研究也逐步向这一领域倾斜。于是,针对荧光剂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毒性,科学家进行了多个角度的研究,包括对可能产生毒性的剂量的研究、长期接触的副作用的研究、致敏研究等等。
1999 年,欧洲化学工业协会(CEFIC)和欧洲肥皂洗涤剂协会(AISE)为中心,启动了“家用清洁产品的人类以及环境风险评估(HERA)”项目。研究结果表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长期使用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和环境有负面影响。
2007 年 10 月,日本肥皂洗涤剂工业协会(JSDA)发布了《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结果》报告,其研究结论为: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人体与环境都是安全的。
自20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国的许多研究人员也曾就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并有《合成洗涤剂有毒吗?》一书出版,肯定了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200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出台了《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企业标准。2016年4月召开的“洗涤用品原料健康风险评估指南”课题专家论证会。专家经过讨论,也认定洗涤产品中的荧光增白剂对于消费者是安全的,可放心使用。
而用于大部分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为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研究表明其不会经皮肤吸收,对伤口愈合无不良影响,即使误食,也不会在体内蓄积,通过正常代谢可很快排出体外。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黏附在皮肤上,也不会和人体皮肤发生反应,而且通过日常的洗涤活动,如洗手、洗澡等很容易被完全洗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荧光剂的了解也在逐步增多,而不同成分的荧光剂也持续被开发出来,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作为负责任的消费者 ,可以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来决定取舍。
还有些不法商家单纯追求荧光效果使用了难以清洗的荧光剂,甚至应用于面膜、儿童用品,这是消费者要留心避免的,同时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尽到自己的责任。
尽管在各种研究中发现,荧光增白剂无毒或者毒性很低,但中国食品卫生法第六条规定:食品、食品包装纸、餐巾纸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
对于洗衣液中的“荧光”,消费者无须“如临大敌”。但为了谨慎起见,对于宝宝衣服和贴身衣物,可以尽量购买和使用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衣液。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荧光剂应用,利用荧光指示剂鉴定血迹,常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些场景。而真实生活中,鲁米诺(luminol)存在的问题包括破坏现场 DNA 证据,污染现场,应用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指示效果的确定性等限制。尽管如此,它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鉴定手段。
鲁米诺的化学成分是3-氨基苯二甲酰肼,又名发光氨,可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很久以前的血痕。它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式是C8H7N3O2(碳8氢7氮3氧2)
同时,鲁米诺又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鲁米诺的灵敏度可以达到一百万分之一。即1滴血混在 999999滴水中时也可以被检验出来。不过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但是显示的颜色和显色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
鲁米诺主要用作荧光指示剂,检验铜时用作络合指示剂,以及用于血迹的鉴定等。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