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雅
- 中文名
- 萧雅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出生地
- 上海
- 出生日期
- 1964年3月20日
- 职业
- 越剧演员
目录
萧雅,1964年生,女,着名
1980年,萧雅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
1982年,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进入上海市虹口越剧团,很快就崭露头角;
1985年,《上海戏剧》杂志社专门为萧雅唱歌问题召开了大型座谈会,获得各界专家的肯定。紧接着,文汇报发表文章《萧雅该不该唱歌》,一时成为全国和上海众报刊讨论的话题,轰动剧坛。
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歌曲业余组(即青歌赛)进入决赛。以《月亮走,我也走》和《雨晴》两首歌获得优秀奖,并成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当时《月亮走,我也走》这首歌也随之广为传唱。
1988年,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萧雅演唱艺术专场”演出,戏、歌参半,相得益彰,轰动上海。之后,又共同举办了“萧雅艺术研讨会”获得专家们得高度评价和赞赏。
1988年,上海电视台摄制播映了由她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汉文皇后》。
1989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通俗歌曲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其间,她拜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为师,成为入室弟子。
1991年,萧雅赴美国定居。但是,安定优裕的生活并没有磨灭萧雅的舞台情结。她酷爱越剧,思念观众,曲不离口,身不离功,朝思暮想要重返舞台。
1994年,上海电视台摄制播映了由她主演的越剧电视剧《血缘恩仇》。
1995年,上海电视台摄制播映了由她主演的越剧电视剧《玉蜻蜓》(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1998年,年底毅然决定离美返沪,重新融入观众之中。
2001年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和上海记者协会共同为她举办了《东方雅韵——萧雅尹派演唱专场》演出。
2001年5月参加上海越剧院《早春二月》的演出,扮演萧涧秋一角。这对从未演过现代戏的萧雅来说,是一次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她成功地塑造了柔石烈士笔下的萧涧秋形象,获得观众欢迎,专家好评。
2002年6月自组“萧雅艺术工作室”。
2002年9月成立“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地区第一个经济上自负盈亏的民间越剧团体。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台大戏就是《状元未了情》,萧雅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杨学筠的艺术形象。
2002年6月成立以演出为中心的上海萧雅艺术工作室,领衔主演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原名《追情》),在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首演成功以后,又创排《越剧精品回眸——萧雅尹派折子专场》。
2003年10月参演首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节,普京观看了演出。演出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上台祝贺。
2003年12月赴长沙参赛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荣获剧目金奖和编剧一等奖等12项个奖。由萧雅领衔主演的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荣获剧目(综合艺术)金奖。李惠康获编剧一等奖,萧雅获演员一等奖。
2004年3月,凭借原创古装剧《状元未了情》荣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三女审子》、《沉香扇》、《画龙点睛》、《天长地久》、《青峰剑》、《青云梦》、《流浪王子》、《沙漠王子》、《重阳山恩仇记》、《血缘恩仇》、《破镜重圆》、《江南情》、《汉文皇后》、《一枝梅》、《盘妻索妻》、《何文秀传奇》、《状元未了情》、《绿林奇缘》、《巡按斩父》、《秋海棠》、《早春二月》等二十几台大戏。其中,《一枝梅》、《流浪王子》、《沙漠王子》等剧,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和上海音像公司录制成音带出版。
《汉文皇后》、《绿林奇缘》、《血缘恩仇》、《玉蜻蜓》、《江南情》、《何文秀传奇》
《盘妻索妻》
《梅花梦》、《原乡人》、《情梦》、《是不是这样》等
《请与我同行》
《呼伦贝尔情》
在稚童时代就喜爱艺术,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演员。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子。已有三十多年舞台工作经验。
萧雅开了戏曲演员唱歌的先河,成为最早的戏歌两栖演员。在艺术上既承传师教,又好学博采。她曾以首唱的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大江南北,显示出厚实的音乐功底,在促进戏曲和歌曲的相互渗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她是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的亲传弟子,在尹桂芳的推荐下,又拜昆剧名家岳美缇为师,吸吮昆剧乳汁,提高艺术品格。
萧雅还大胆创新,在突破戏曲的传统唱法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对越剧传统唱法进行开拓创新。她把通俗歌曲中轻声、气声及西洋美声唱法融合到尹派唱腔之中,在戏曲和歌的相互渗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使之富有时代感。缩短了传统戏曲和青年观众的欣赏距离,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魅力,赢得了众多的知音。
萧雅个性温柔,对戏迷也非常体贴。在演出之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常常要求她返场,对于这些要求,萧雅总是尽量满足,不顾2个多小时演出的劳累,在舞台上或歌或戏,与观众互动良好,深受观众赞誉。
1984年在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
1986年在第二届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
1987年获得海峡两岸歌唱比赛(故乡情)一等奖;
1988年获得上海市第二届通俗歌曲创作演唱比赛一等奖;
1989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通俗歌曲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
1995年凭借《玉蜻蜓》荣获第1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2003年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获演员一等奖,
2004年凭借原创古装剧荣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11年荣获“上海领军人才”称号。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